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T检验和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的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旨在找出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的焦虑水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体系,为该年龄段足球运动员焦虑的调控及科学化训练和选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位置、训练年限、比赛经历和比赛身份的U-15男子足球运动员,其焦虑水平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训练因子、自我能力因子、心理因子和他人影响因子构成了一个多维结构的影响因素体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开放式问卷,对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的心理应激及其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应激水平不高;家人支持与家人不支持的运动员和主力队员与非主力队员在应激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日常生活维度上,不同训练年限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运动员的应激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血睾酮激素和生长激素及心肺功能,分析U-15男子足球运动员血睾酮和生长激素分泌特点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及对有氧能力的作用特点。结果显示血睾酮与最大摄氧量、最大氧脉搏显著相关(P〈0.01)。不同水平血睾酮的受试者最大有氧能力有显著差别(P〈0.05)。生长激素与最大摄氧量、最大氧脉搏无显著相关性(P〉0.05)。通过以上的研究,为优秀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短道速滑运动员认知特质焦虑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专业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进行研究。通过对运动员性别、运动等级、训练年限以及认知特质焦虑各因子相互之间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比较分析,寻找影响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焦虑水平的关键因子,控制运动员的焦虑状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竞技水平并获得优异的成绩。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专业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水平低于女子运动员 训练年限与运动员的比赛准备焦虑、对手实力焦虑和受伤焦虑呈负相关,而与其他影响因子呈正相关 且社会评价焦虑、比赛准备焦虑、失败焦虑、受伤焦虑是影响短道速滑运动员认知特质焦虑整体水平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U-17年龄组运动员是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为了研究特定年龄运动员的成就动机,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辽宁省部分U-17足球运动员的成就动机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U-17年龄组足球运动员的心理成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应用中版BFS心境量表对湖北省U-17年龄组男子足球运动员比赛前后的心境状态进行研究,发现运动前的心境水平对运动后的积极心境体验有重要影响,且比赛结果影响参赛的心境状态,验证了心境的动力平衡理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足球学校2002和2003年夏训华北区U-17(17~18岁)年龄段优秀男子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出比较客观地反映该年龄段优秀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评价标准,为教学训练及选材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马腾斯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的中国修订本,对参加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的运动员进行了不同场次的问卷调查,目的在于揭示焦虑影响因素的变化对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比赛的影响,用于指导训练和比赛。研究结果表明,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认知焦虑低于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认知焦虑逐渐下降;运动水平的不同认知焦虑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山东鲁能泰山、青岛海牛、青岛海利丰、济宁巨龙四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男子后备梯队(U-17)培养现状进行研究,确立影响山东省男子后备梯队(U-17)发展的七个主要因素,分别为教练员水平,领导重视程度,训练条件。培养体制,运动员文化学习,运动员出路,竞赛制度;对上述因素逐一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子众 《体育科学》2005,25(6):33-3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358名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特征性运动自信心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17~20岁高年龄组运动员的特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好于12~16岁的低年龄组运动员,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优秀组运动员的特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好于一般组,且差异非常显著;场上不同位置的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特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没有差异;运动员在少年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特征性运动自信心发展变化不大。但在少年向成年过渡这个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员的特征性运动自信心发展变化较大,且呈逐渐增强趋势;我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特征性运动自信心的影响因素主要由心理优势、竞技能力、社会榜样、战略与思维决策、价值观、裁判影响、经济务件和文化水平等因子组成。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日本运动心理学会会长德永斡雄先生研制的运动员心理竞技能力诊断量表(DIPCA-3)及竞技特质焦虑量表(TAIS)对2002年全国女足锦标赛参赛选手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心理竞技能力与竞技特质焦虑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心理竞技能力越强,竞技特质焦虑水平也就越低,比赛成绩及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也就越好。检测表明,DIPCA-3与TAIS量表测试对于运动员的技战术发挥程度具有较可靠的预测力和高度的相关性,并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多因子分层精细化心理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日本运动心理学会会长德永先生研制的竞技特质焦虑量表(TAIS),对高水平妇女足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TAIS量表的适用性符合测试的有效目标,对高水平妇女足竞技特质焦虑的评价是可靠的。分析显示:优秀妇女足运动员竞技特质焦虑状态有明显的年龄、运动年限、经验及文化程度特征,比赛经验和运动年限对竞技特质焦虑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借助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以及模型构建方法,分析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共有产权。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使职业联赛产权被分割给不同的权利者。理论上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产权是一种国有产权,但由于作为主要参与者的俱乐部的深度介入,职业联赛产权必然被分割给协会和俱乐部,职业联赛产权实际上成为一种共有产权,因此制订一个合理的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比例是解决中国职业足球联赛问题的关键。最后,构建了一个模型计算出一个最优的联赛共享产权的收益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4.
日本足协“三位一体”强化体制中青少年培养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宁 《体育与科学》2002,23(4):18-21
21世纪日本足球在世界杯比赛中进入16强,展示出较高的足球的组织能力、技战术素养、个人能力和严明的纪律,涌现一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选手,将成为2006年世界杯日本足球希望的主力阵容,这是日本足球协会多年一贯坚持和倡导的日本足球“三位一体”(即各类国家队、青少年培育、指导者培养)强化体系和“以世界一流水平为标准”强化政策的构想,重视青少年选拔和培育、抓好梯队建设和注重个性化的培养,铸造出有潜力的“黄金一代”优秀年轻选手的回报。我国足球在青少年培育模式方面与日本大致相同,但实质上有着很大差异。本文对日本足球协会“三位一体”强化政策中青少年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学习和借鉴日本足球协会在青少年选拔和培育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欧洲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犯规动作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96甲A和第10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共54场、108队次队员犯规动作的对比研究,从犯规动作的部位,施加的对象,犯规性质等方面,揭示了不同水平的足球运动员犯规动作的规律性特征为裁判员提高判罚的准确性以及队员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提高个人的防守抢截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主要运用观察统计与逻辑分析方法,对目前国内优秀U—17少年守门员接扑球技术运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U—17少年守门员接扑球技术运用中,主要问题是判断选位差与反应能力不足,接扑基本技术欠扎实,心理稳定性不够,临场比赛接扑球技术运用成功率低,失球数多。建议训练中要努力促使少年守门员掌握全面的基本技术和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加强意识与心理素质的引导和培养,训练与实战紧密结合,严格技术动作质量要求,提高专项素质水平,促进少年守门员动作技能的完善与稳定,切实改变比赛中守门员技术不过硬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Sport in History》2013,33(1):90-112
In 1895, athletes representing London Athletic Club were whitewashed by those of the New York Athletic Club. British reactions focused on the American commitment to coaching and the provision of funds to subsidize athletes, epitomized by the use of the ‘training table’ in clubs and colleges whereby selected men were provided with quality food in separate dining facilities. Later that year, the Amateur Athletic Union resolved that training tables should be abolished, but with little success. Critical comments appeared again in Britain in 1896 which suggested that British administrators insisted upon ‘purity’ while the ‘mysterious “training tables”’ in America enabled athletes to train and live in luxury at a club's expense. Following the 1900 Amateur Athletic Association Championships one reporter challenged the notion that American victories were due to physical or psychological superiority. They were the result of a scientific system of supervised practice and the institution of the training table, a key factor because it implied the abolition of the British distinction between amateurs and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se debates, drawing attention to some of the hypocrisy involved and to the gulf between the rhetoric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mateurism in the field of performance sport.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参加 2 0 0 0年全国U— 17少年足球队春训的 2 3支球队的调查 ,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球队属性、组队目的、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队员收入、训练形式等方面对U— 17球队的构成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析 ,为我们了解、认识、思考我国足球后备力量梯队建设问题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假球"是一种令人深恶痛绝的操纵比赛行为,对于应当如何打击"假球"行为,理论界存在一定争议。通过分析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性质和"假球"主体的身份,探讨运用刑法打击"假球"行为的对策,以肃清赛场风气,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