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爆发于本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及波及全球的金融动荡,不仅破坏了亚洲不少国家的经济,阻碍了欧洲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一些国家政局的动荡。这场危机中,我国保持了金融稳定、人民币不贬值,令世人瞩目。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金融业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支持经济稳健发展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金融领域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紧迫性在不断加大,成为经济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报道就不可避免地处于一种特殊的境地:一方面,金融报道为广大读者所关注,成为新闻媒体激烈竞争的热点;另一方面,金融报道极其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破坏,又成为新闻媒体如履薄冰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华尔街投资银行的经营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实体经济乃至人们心理剧烈动荡.中国贸易及金融投资已与世界具有较大关联度,这使得我们在大洋彼岸也感受到华尔街破产狂潮的巨大冲击.中国经济在困难的环境中已经前行了大半年,下一步还会遇到哪些风浪?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3.
2007年1月,在国家金融业改革面临关键转折点上,召开了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与前两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时相比,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已今非昔比,得到飞速发展与壮大,顺利平稳越过入世过渡期,金融业的一系列关键改革相继推开。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不完善,人们金融意识不强,金融动荡对金融业造成冲击的可能性在加大。金融改革的层层推进和人们金融观念的更新,促使人们站在金融改革关键点上,重新思考金融报道。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信心和信息市场,那么,新闻媒体如何在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如何在促进金融改革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贡献?为此,本刊推出这组专题。  相似文献   

4.
自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报道已成为世界经济新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目前,国际经济和金融局势虽然不能过分悲观,但也不容盲目乐观。如何看待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动荡?它将会对世界经济和我国的经济建设、金融体制带来何种影响?这些问题不仅有待于政府和经济界人士冷静观察、探索,也需要新闻工作者从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去寻找规律和答案。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金融业全新发展形势下,2007年1月相继召开的两次重要金融会议格外引人注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总结了近几年的金融业发展状况,安排今后一段时期的金融工作任务;此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专题研究部署金融改革工作,对金融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会议传出的信息表明:中国金融业当前正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正确理解新形势下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工作,把握好金融报道的价值取向,积极拓展金融报道思路,这是当前搞好金融报道的重要任务。正确认识金融业发展形势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已今非昔比。今年距离上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  相似文献   

6.
越南风波之后,印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发生金融动荡的国家,更有资格充当亚洲金融危机引爆点的角色,因为印度的经济规模比较大,国际资本的攻击收益会比较高  相似文献   

7.
骆正林 《新闻三昧》2005,(12):20-22
经济学家从拉美现象中概括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时候,这个国家容易出现社会动荡。因为一个国家的崛起过程,伴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国内利益的调整,利益板块的挤压和摩擦,如果没有缓冲的地带,社会必然会卅现动荡失序。动荡的国家不会再有发展,他们只会在原有水平上转圈。目前,我国人均GDP正在达到1000美元,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的GDP已经达到了3000美元,社会进入了快速的转型期,社会矛盾也在不断上升。转型期的矛盾是发展带来的,任何一个选择发展的同家都无法超越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银行信息系统安全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大局的稳定,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银行业数据大集中的深入推进,银行电子数据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一旦电子数据中心发生诸如地震、恐怖袭击、系统故障这样的灾难,将引起银行业务停顿、营业额损失、客户流失,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法律纠纷,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快电子数据灾难备份工作是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份是全年的最后一个月。从整个国家来说,是各项政治活动、各个领域发展情况的大汇集;从新闻报道来说,是全方位、多侧面的大盘点。所以,在抓好重点报道中体现权威性和指导性,就成了这个月《人民日报》的鲜明特点。一是对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重要会议等,全面准确地进行报道。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报在6日一版以通栏的庄重形式报道会议的主要精神,并配发社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先后发表了6篇评论员文章。经济…  相似文献   

10.
近一时期,亚洲金融危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欧洲、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金融动荡。其原因决不是能用几个类似索罗斯的金融怪杰的“作乱”,或来源不明的巨额国际金融游资的冲击所能解释得了的。不久前,日本金融危机及经济形势恶化,迫使内阁改组,新首相小渊惠三上任,仍没能顺利地扭转日元对美元汇率呈现的疲弱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在新华社从事国际新闻工作30多年里,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国外采访。我在国外大体做过三种记者工作:我曾常驻一个国家,兼顾一个地区重大问题和动向的报道;也采访过一些国际会议;还短期访问过一些国家。常驻国外记者  相似文献   

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的信号显示.如今的中国经济,如同一个成人一样.更多需要有质量的保健。而在过去的一些年头.中国经济还处在贪吃贪长的青少年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作为观察来年中国经济政策的风向标,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10日在北京召开。如何在全球经济放缓中维持国内经济的增速,当仁不让地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和2009年国家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此前在11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上定下的“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根本基调没有改变。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冯晶 《新闻传播》2013,(6):91-92
随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顺利闭幕,国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三农工作,深入分析三农工作的形势与困境,发展现代体制农业,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经济工作的重点。本文首先概述了近年来国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进而分析了此次中央农村会议的精神,并分析了将来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以及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熟悉了解中央农村会议精神,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开发西部     
跨入新世纪,进入2000年,中国最富挑战性的工作是什么?答曰:开发西部本月中旬,由省长、部长以上高级干部参加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在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报道的起步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推进,金融受关注的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及世界范围的金融动荡,使中国读者对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特殊作用有了更真切的认识。与之相关联,金融报道在经济报道中也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20年间,金融报道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报道领域不断扩大,报道形式不断出新,报道水平不断提高,报道深度也在加强。金融报道对于增强人民群众对经济规律的了解,增强对金融风险的警戒意识,更深刻地理解党和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作用巨大。 去年以来,国家为启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和财政措施;最近几个月,一系列重大措施、重要法规的出台对经济运行也产生或将产生重要影响。1999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第七次降低存贷款利率;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将开始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这些,既会对金融报道的内容和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又会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总结和剖析近年来金融报道的经验和得失,探讨在当前形势下金融报道的规律,对提高广大记者、编辑的政策法规水平,帮助记者、编辑和把关人掌握金融报道规律,提高自觉维护经济安全、遵守新闻纪律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1999,(1)
本报讯(记者任侃报道)中国凭借其稳定的经济形势,充实的外汇储备,良好的外资结构和有效的外汇管理,完全有能力避开目前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动荡。最近一段时间,东南亚国家货币纷纷贬值。一方面是受国际金融投机者的冲击,另一方面也由于近年来这些国家经常项目逆差增大...  相似文献   

18.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如何围绕全国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搞好明年的经济新闻报道?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  相似文献   

19.
亚洲迫降     
美元持续疲软,通胀的压力继续上升--石油、大米、煤炭,等等,一片涨声。新的金融风暴会不会来?如果会,它将在哪里点燃?近段时间以来,源自东南亚、南亚的一些新兴经济国家的反常信息,令中国经济领域的神经也悄悄绷紧。  相似文献   

20.
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一部分民族地区在久远的历史上曾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因此一些人文方面的教材,应该有一套适合于整个中华民族,而不是适合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个具体民族的教材。如果平分教材,在利润上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呢?很多出版社将会重新大量投资,甚至有的出版社在开始的时候会只要市场不要利润,从而使某一教材原有的利润变为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