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在普林斯顿,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是高等研究所最有名的教授。 我去的时候,他刚刚退休。七十多岁了,他每天仍然从他住的地方步行到研究所去。在我的记忆中,爱因斯坦大概是不开汽车的,我没有看到过他开汽车。他每天从他的家走到办公室,距  相似文献   

2.
我儿子还不满三岁,可是他每次出门,都要对我们说:“我们打的吧。”从他说这话的神态上,出门坐出租车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仿佛出粗车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交通工具。我记得他刚会说几句话的时候,大概也就是两岁,他就经常对我们说:“我不要坐公交汽车,我要坐出租汽车。”  相似文献   

3.
我的安娜     
1时间会把我们的妄念,一点一点地从心底抽空。在很年轻的时候,那时我大概20岁,我每天都唱歌,因为还期许有一天可以唱歌给全世界听。再大一点儿,我每隔一段时间会唱歌,悄悄地,关上门只唱给自己听。现在,我许久许久没有唱过歌了,唱歌这件事好像在我的生命中从来没有存在过。我每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和客户去歌厅,偶尔会拿起话筒,但,那不是唱歌,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的住宅附近有个十一岁的女孩。这个小女孩经常到他家里去请教数学题。女孩的母亲担心影响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工作,便去向爱因斯坦道歉。爱因斯坦说:“你不要道歉,我在谈话中,从这个孩子身上学到的东西,比她从我这儿学到的还多呢。”爱因斯坦的这番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5.
正我在剧团到处演出的时候,认识了一户姓陈的人家。陈先生是瞿秋白的学生,是上海一所大学毕业的,他的夫人是上海美专毕业的。我在剧团的时候就常常到他家里借书,他有很多很多当年从重庆、桂林、上海带回来的好书。到了剧团解散时,陈先生大概觉得我这个孩子还是有一些可爱的吧,就对我说:"你不要到别处去了!大伙儿都走了,你就住在我们  相似文献   

6.
<正>昨天去朋友家吃饭。去的时候,他跟我说,有两个老外。我以为是两个白人,结果到了之后发现一个黄皮肤大叔和一个白皮肤大姐。席间,我们都用英文交流着。我以为那个黄皮肤是个ABC,他大概完全听不懂中文吧?最后才发现他什么都听得懂,连"家务有偿化"这种词语都明白,只是他一直不开口讲中文。当朋友称赞他"中文真好"的时候,他居然露出一种尴尬的神色。这让我想到我曾遇见的很  相似文献   

7.
这则故事是在爱因斯坦博士因提出相对论而举世闻名之后所发生的。当时美国有许多大学争相邀请他去演讲,爱因斯坦每天就为这些学术演讲疲于奔命,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爱因斯坦博士有一位专任司机理查,为人十分风趣。他每天把博士送到演讲场以后,就坐进观众  相似文献   

8.
主持六月里有小朋友们的节日,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收到许多礼物。但是你们知不知道父亲节也在六月呢?今年的六月,小朋友们想要送给亲爱的爸爸什么礼物呢?让杭州市安吉路早教中心的小朋友们来说说吧!父亲节,我要用零花钱给爸爸买块手表。他的手表坏了,不知道时间,所以每天回来都很晚。有了新手表他就会准时回来了。(周豪男4岁)我很喜欢爸爸,但他平时经常出差,和我“捉迷藏”,我很长时间都会看不到他。父亲节的时候,我要开开心心地陪着他玩捉迷藏的游戏。(周心如5岁)父亲节那天,我想带爸爸到少年宫去坐碰碰车,因为我希望他开自己的汽车时不…  相似文献   

9.
那时候谁都不知道,我和他每天都在暗地里进行着战争。我们各自像受了惊的小兔子,充满敌意地防范着对方。如果我稍有疏忽,坐在教室里拿课本的时候,有可能就会抓到一只足以让我惊叫两分钟的毛毛虫。而他,鬼知道大冬天一脚伸进装满了冷水的鞋子会是什么感觉。那时我们是两个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互相仇视的孩子.我的妈妈是他的继母。他的爸爸是我的继父,在他14岁我12岁的时候,我们被父母硬生生地放置在了同一个家里。  相似文献   

10.
孟湄 《大中专文苑》2011,(10):36-37
法国有一本以8岁至12岁孩子为对象的杂志,取名《狼崽子》。在中国一讲狼便容易想到《东郭先生和狼》。法国人反其道而用之,他们语言中的狼崽子大概和我们的虎虎生威这个词差得不远。我的儿子也在8岁至12岁这个年龄段,他每天在长大,乐趣好像也每天都在变。一种乐趣新鲜不了几天就换花样。他拿一摞卡片,给我们提问,比如:猫从高处跳下时为什么前爪先落地?  相似文献   

11.
第八根香的时候1941年秋,我在司令部警卫连时,常和罗师长接触。那时,他大概有四十多岁,身体魁梧,粗黑的脸,讲起话来声音非常洪亮。每天早操时他总是在排尾和我站在一起,比我高出一头。平时只要一有空,他不是到人家和老大娘谈谈,就是到地头和老大爷啦啦,不管驻在什么地方,他总是和群众在一起。淮南、淮北一带不论老少没有一个不知道罗炳辉的。老百姓也把我们的队伍看成是“自家人”。  相似文献   

12.
表扬和批评     
陈迎 《学前教育》2006,(2):49-49
记得在我从教第四年的时候.班上有个叫小雨的小朋友,他各方面都非常出色。每天都能得到老师若干次的表扬。我们请他当“小老师”.帮我们做些事情,他都能很出色地完成,俨然一个得力的小助手。小朋友们也都很服他管,好像他是班上的第四个老师。我们几位老师心里暗喜,以为培养了一个能力超群的好孩子了.有些时候就放手让小雨去“管”其他幼儿。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多学期。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小雨天天都有新书看。有新玩具玩。难道他的父母每天都给他买书和玩具吗?经过仔细调查,我发现这些玩具和图书都是其他小朋友带给小雨的。每天早晨小雨一进教室,小朋友们特别是男孩子们立即围上去。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新玩具新图书送给他。课间。小雨的周围也围满了小朋友,却只有小雨的手中有图书和玩具。  相似文献   

13.
林林是一个好动的7岁男孩,每天早晨,他都要走过两个路口,去乘公共汽车上学。一天,邻居向林林的父母反映说,林林和其他两个男孩,在汽车经过的时候朝车上扔石头。林林也承认他扔过石头,父亲于是跟他谈论此事。  相似文献   

14.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晨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声:“万老师,报纸来了。”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200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户,他每天要爬18000多级台阶。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  相似文献   

15.
随笔三题     
从我四岁的时候开始,每天天不亮我就起床。 我奶奶送我去上学,得绕过大狗。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头上都是星星。  相似文献   

16.
将心比心     
我家楼上楼下都有老人,他们十分需要大家的帮助。我们单元一楼有个老爷爷,他的眼睛不好,走得又慢,很多叔叔阿姨大概因为工作忙、要赶时间,都不愿意等这个爷爷进门时帮他拉住门,那扇门总是被匆匆打开又立刻合上。于是,老爷爷只能选择人进出最多的时候回家,希望有人能帮他拉开门。我每天放学  相似文献   

17.
一、阅读下文 ,完成 1— 6题。送报的少年放暑假的时候 ,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 6楼 ,每天清早 8点多钟的时候 ,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 ,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 ,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 ,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 :“万老师 ,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 ,得知他每天凌晨 5点就起床 ,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 ,而且都是楼房住户 ,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骄阳似火 ,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 ,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 ,但他的车铃…  相似文献   

18.
送报的少年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  相似文献   

19.
都都今年4岁,我们家住七楼,每天和都都上下楼梯就成为我的一大难题。从上幼儿园开始,他每次都要缠着我抱他,否则就哭闹。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儿子时,在超市买了一大袋东西。走到单元楼下,儿子就习惯性地张开手臂让我抱他,我急中生智,对他说:“儿子,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吧,你做小  相似文献   

20.
正上初中的时候,我每天都得早起赶公共汽车去西城西什库后库,每次见可染伯伯画室的灯都是亮着的,似乎一夜没关过。他和黄叔叔每天都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耕耘。听可染伯伯说,白石先生一再对他说:画画的时候一定要握紧笔。也许,在深夜和清晨人们更能全神贯注,笔才可以握得更紧。那时候,我们全院的关系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