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国英 《中学文科》2006,(11):13-13
一、树立正确的自读意识阅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是人们汲取知识的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语文界内部对教法和学法研究和尝试的科学成果表明,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将教师的讲读和学生的自读有机结合起来。对此,《语文课程标准》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校大部分师生,没有将学生自读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一般是农村学校不如城镇学校重视,初中不如高中重视,学生不如教师重视。因为在不少学生看来,如果我们能搞好自读,就无需教师来教了。也有不少教师觉得讲读课文还学不好,自读更是谈不上。更有一些教师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将自读课文全放在课堂上细讲精讲,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实际上是占用了学生自读的时间,剥夺了学生自我感知和自由探究的权利,根本上讲是不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要求的。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 ,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语文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正体现了叶老的这一语文教育思想 ,每一单元都设计了一定量的课内自读课文和参考阅读课文 ,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类课文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目前语文教坛上对这类课文理解 ,出现了两种倾向 :一种是把它当作讲读课 ,由教师“精雕细刻” ;一种是让学生自由阅读 ,不组织、不引导、不检查效果。根据自读课的教学功能和特征 ,自读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 :“定向·导读·总结…  相似文献   

3.
杨锋 《现代教学》2013,(3):52-53
教师应注重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以增强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学生可以运用讲读课上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在新的语境中去自我检测、自主解读、学会思辨。学生通过学习自读课文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中可以逐步摆脱依赖性,养成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的习惯并形成问题意识,进而开展对问题的探究,加上教师的适时介入,有利于实现思维的突破。自读课文的教学现状如何呢?对于白读课文教学的态度,目前有两个极端:一是教师对课内自读课文完全不讲,由于它存在于“考纲”之外,教师习惯让学生回家随意阅读,效果如何,无法知晓;二是教师把自读课文和讲读课文同等对待,细讲、精讲不进行区分,不仅让学生失去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自读课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传统课型,它在教学中的基本任务是完成自读课文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自读课板易走入以下两个误区:把自读课上成了讲读课,或把自读课变形为作业课。应采取有效教学措施,走出自读课的误区,开放自读课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客忽视.  相似文献   

5.
邢安民 《山东教育》2003,(28):34-34
近年来,小学语文课本在不断改进与创新,无论从布局谋篇上,还是知识结构上看都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令教师、学生爱不释手。因此在大阅读课上,语文教师对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语文课本往往非常重视,要求也非常严格。但是语文课本的辅助教材“自读课本”却遭到部分教师的“冷落”,对学生是否阅读“自读课本”不做严格的要求和认真的检查。对于这种现象,我调查了十几所学校的小学教师,观点有以下几种。一种观点认为“自读课本”就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去读,教师不必过问。另一种观点认为,一周只有几节语文课,其中还包括两节作文。在这仅有…  相似文献   

6.
覃玉良 《中学文科》2009,(13):21-22
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单元都安排有一两篇自读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欣赏、领悟文章。但许多老师总是不放心让学生自读,往往按讲读的方式帮学生分析、归纳、讲解。这样学生就失去了自读的机会,只能一味听老师讲解,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也很累,效果很不理想。我们应该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自读课文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以充足的阅读时间、思考时间和辩论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思中悟、辩中明、说中得。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单元都安排有一两篇自读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欣赏、领悟文章。但许多老师总是不放心让学生自读,往往按讲读的方式帮学生分析、归纳、讲解。这样学生就失去了自读的机会,只能一味听老师讲解,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也很累,效果很不理想。我们应该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自读课文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以充足的阅读时间、思考时间和辩论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思中悟、辩中明、说中得。  相似文献   

8.
王祥 《天津教育》2006,(7):46-47
自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讲读课教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教师通过讲读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阅读同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在自读课上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让学生去印证和实践讲读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迁移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去。可以说,自读课是“教”与“不教”之间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自读”是体现“以学为主体”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项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环节.自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让学生“自己读书”,而应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角度出发,把它看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进行多方面的语文训练。自读,应该有一些常规要求,如使用工具书、自行识字解词、初步划分段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讲的多,引导少,擅自拔高,牵得太宽,达不到让学生学会自读自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胸中无术”、“手中无法”,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注意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没有架起使学生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总而言之,是用孤立而非联系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使我们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现有水平与教材的有效联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呢?我认为创新情景,巧妙切入,让学生大胆质疑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语文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正体现了叶老的这一语文教育思想,每一单元都设计了一定量的课内自课文和参考阅读课文,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类课文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目前语文教坛上对这类课文理解,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它当作讲读课,由教师“精雕细刻”;一种是让学生自由阅读,不组织、不引导、不检查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门工具课。如同学习使用任何一种工具一样,掌握语文工具只能通过反复练习,实际操作,别的捷径是没有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把精力用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个刀口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 要让学生多读多写,教师一定要尽量压缩“讲”的时间,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口、动  相似文献   

13.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包括课内自读与课外自读)。顾名思义,教读课文就是供教师实施示范性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的。因此,教师的教读必须灵活多样,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能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规律性的知识,悟出读书的方法,进而举一反三,去阅读同类文章。自读课文则应是教师在教给学生如何读书之后,由课内手把手地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到逐渐放手,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在教读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独立阅读理解,吸取知识。所以,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时,应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这个问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讲与读是教师与学生活动的对立统一。讲是指教师的讲课,读是指学生的读书。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必然挤掉学生的读。究竟多讲好,还是多读好?当然是后者。因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听会的,而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自己获得的。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始终把指导学生“多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主线,从读书中让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比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根据文章主题鲜明、结构清晰、语言生动、感情充沛的特点,把教学重点定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首先,让学生带上“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说的、“新人”指的是哪些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自读篇目占全部篇目的二分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自读的效果,决定着语文学习的成败。因为自读篇目最能考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程度,最能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自读篇目的教学,应当而且必须引起中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然而,在语文自读篇目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有两点:  相似文献   

16.
陈灵 《考试周刊》2012,(64):29-29
要想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就要让学生进行自读自悟.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设计一些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的题目,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介绍了教师应该如何设计自读自悟过程中的问题.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行语文教材,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占到50%以上。目前,在这两种类型课文的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将课内自读课文留课时让学生自读;课外自读课文不留课时让学生自读。二是将这两种类型课文同讲读课等同起来,变成了货真价实的讲读课。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自读课要上出“自读”的特点来,必须是在教师指导、检查之下的自读。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无疑就是我们指导学生自读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的,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理念,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与需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文,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和展示个性及自身发展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9.
自读课文教学方法浅探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张秋月,李勤无论是中学《语文》课本,还是中等师范的《阅读和写作》、《文选和写作》课本,都把所选课文分为三类:讲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课文。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自读课文,是否只是学生简读,教师略讲就可以了呢?对...  相似文献   

20.
自读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数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中,经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放任自读,不给必要的提示检查,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一种是与讲读文等同起来,不分轻重缓急。削弱自读能力,影响学习效果。自读文与讲读文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讲读文是语文训练的重要材料,需要教师启发点拔揭示规律,重点处要做必要的讲解,目的在于给学生新鲜准确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