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手抱纸娃娃(图一),伴着录音歌曲边唱边表演:“纸娃娃,小妹妹。大眼睛,小嘴巴,你看她呀美不美……”。声音亲切自然,激起孩子浓厚的兴趣。教师接着把纸娃娃贴在绒布板上说道:“这个娃娃美不美呀?她美在什么地方呀?请小朋友们讲讲。”幼儿甲:“她有大眼睛,小嘴巴。”幼儿乙:“她有黑黑的头发。”幼儿丙:“她还穿着花花的衣服。”师:老师今天请大家也来画一个美丽的纸娃娃,  相似文献   

2.
田雨 《四川教育》2005,(4):47-47
今天教学声母p与a、o、i、u的四声拼读。上课伊始,我拿张卡片说:“我是声母p。”一位小朋友说:“我是韵母a。”我拿着卡片去找他,说:“我们做个好朋友。”然后让小朋友来拼读。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进入操练阶段时,我发现小朋友们已经失去了兴趣,在别人读拼音的同时,有的开始转头,有的摸起了具盒。我灵机一动,提高嗓门说:“今天是教师节,谁愿意上来当小老师?”  相似文献   

3.
曾听过这样一堂语文观摩课 ,老师问学生 :“花为什么会开 ?”课堂顿时热闹起来 ,学生发言热情空前高涨。A生说 :“她睡醒了 ,想看看培育她的园丁。”B生说 :“她一伸懒腰 ,就把花骨朵顶开了 !”C生说 :“她想和我们小朋友们比比 ,想看看谁更漂亮。”D生说 :“她想看看 ,小朋友会不会把她带走 ?”E生说 :“她也长耳朵 ,想听听小朋友们会对她说些什么 ?”这时 ,有位学生突然对老师说 :“老师 ,您说呢 ?”老师想了想 ,笑着说 :“花特别懂事 ,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 ,就仰起她的脸 ,笑了。”老师的回答 ,让在场的人都感慨万千。要知道 ,那位…  相似文献   

4.
冯玲 《西藏教育》2022,(10):48-49+53
<正>“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它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如:写字、画画、包裹东西等等。一次偶然,幼儿对“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学习的核心。”据此,从幼儿对“纸”的兴趣点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系列的探索活动由此产生。一、追随兴趣,寻找“纸”源——班本课程的起缘早晨入园后,小朋友们和往常一样进行阅读活动。今天诺诺带来一本织布制作的手工故事书引起了旁边小伙伴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在计算教学中,善于抓住幼儿不正确的思维进行辨析,启发幼儿的正确思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有些教师,甚至学过幼教专业的教师,却常忽略这点,下面就听课中发现的问题,谈点认识。我在某幼儿园大班听“求两数差”的计算课:上课开始,教师先出示一张画有7只蹲着的青蛙的图片,然后又出示一张画有5只跳起的青蛙的图片。老师让小朋友们观察后提问。教师:“蹲着的青蛙多,还是跳起的青蛙多?”幼儿:“蹲着的青蛙多。”老师:“蹲着的青蛙比跳起的青蛙多几只?”幼儿:“蹲着的青蛙比跳起的青蛙多两只。”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幼儿:“用加法算的。”  相似文献   

6.
王艳芳 《师道》2006,(1):39-39
我拿着一大叠绘画纸走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拔出钢笔套,一滴墨水不小心滴在一张绘画纸上。“哎呀,老师不小心将墨水滴在稿纸上了,这可怎么办?谁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老师,赶快重新换一张纸。”前排的小姑娘着急地说。“老师,赶快用粉笔把墨水吸掉!”一个小机灵鬼说着就要去找粉笔。哈哈!他们不知道这是我精心导演的小品。我马上接着说道:“在大家眼中,滴上墨水的纸就变成了一张废纸,就应该扔掉;而在老师眼中,它却可以成为一幅很美的图画,不信你们仔细看!”我侧着脸用嘴轻轻一吹,稿纸上凝重的那一团墨竟可以吹成树枝状,很有动感。孩子们…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到一个幼儿园去听课,课堂上,执教的小苏老师向幼儿提出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桃花是什么颜色?”小朋友们一听,纷纷把手举起来。有的说:“桃花是粉红色的。”有的说:“桃花是深红色的,比老师身上穿的滑雪衫的颜色还要红。”小苏老师很高兴,一一表扬了他们。这时,有一个叫宋明的小明友站起来说:“还有的桃花是白色的。”小苏老师听了,不由得—愣。显然,她对桃花究竟有没有白色的,不大清楚。我暗暗地为她捏—把汗。只见小苏老师微笑着,亲切地问那位小明友:“你怎么知道还有的桃花是白色的?’那位小朋友说“我是听爸爸说的。”小苏老师点点头,示意他坐下。接着,她对小朋友们说:“老师只见过淡红色和深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桃花还没见过。那么,究竟有没有白色的桃花呢?老师下课  相似文献   

8.
一次去市里听课,内容是一年级的口语交际《介绍我自己》,老师上课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校电视台又要招小主持人了,想不想参选?”小朋友们小眼发光,异口同声地说:“想!”老师接着说:“要当小主持人首先得学会介绍自己.让大家对你有所了解。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当评委,看谁介绍自己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谁把自己情况介绍得清清楚楚的我们就推选谁。  相似文献   

9.
神奇的木棒     
老师用手帕蒙住眼睛,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棒。幼儿依次排队,站到她面前,她用木棒在各个幼儿身上摩擦几下,对木棒说:“小木棒,小木棒,他是谁?你快讲。”接着把木棒放到耳边听了一会,说道:“小木棒,谢谢你,我知道了。”教师高兴地对面前的小朋友说:“小木棒已告诉我,你是×××!”果然,老师猜中了。  相似文献   

10.
中班语言课复习儿歌《桌上一瓶花》时,老师讲解“诚实”一词,与幼儿作了如下的谈话。老师问:“这个小妹妹好不好?”幼儿齐声说:“好!”老师又问:“为什么小朋友们都说小妹妹好呢?”一位小朋友说:“因为她打破了花瓶,自己就承认了。”老师很高兴地表扬了这位小朋友之后,说:“自己做猎了事,就自己承认了,这就叫诚实!诚实的孩子,谁都喜欢他。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呀?”小朋友们齐声回答:“愿意!”老师又问:“那么,谁来告诉老师,你怎样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一位小朋友说:“如果我拿了别人的铅笔,我还给人家,承认是我拿的,不承认就不诚实。”老师笑着说:“对,这是诚实。”  相似文献   

11.
本期问题:怎样表扬、鼓励幼儿才有效?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作出积极、及时、正面的回应。当一个幼儿任务完成得好或行为表现良好时,我就通过一定的方式,在集体前面表扬这个幼儿。这很有用。因为小朋友们都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有的时候他们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会特意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最近,我发现以前表扬的方式如“磊磊真听话,小朋友都应该向磊磊学习”,“小明真聪明”,“亮亮真棒”等越来越没有效果了--被表扬的幼儿似乎没有反应,有时反而会听到其他幼儿暗地里说:“哼!他还不如我呢。”现在连奖励都没有力量了。比如,我每天都给幼儿贴小苹果贴纸,偶尔不贴的话反而会引起他们的误会。有一次家长来接孩子时发现她没得到小苹果,便问他:“今天是不是没听老师的话呀?”直到该幼儿解释说今天老师没发小苹果贴纸后,家长才放心。对此我突然感到,表扬、奖励变成了幼儿正常表现的标志,而不是良好表现的赞赏或奖赏!我该怎么办?难道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的做法有问题吗?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里午睡过后,老师表扬小朋友们睡得好。这时宇洲举手发言了,他说:“老师,有一个人没有睡好。”“是谁?”老师问。“萍萍!”宇洲回答。“你怎么知道的呢?”“我看见萍萍睁着眼睛东瞧西看的。”老师笑了,说:“这下我明白了,全班有两个小朋友不好好睡觉。”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我在组织幼儿玩“谁的飞机飞得高”游戏时,开始我只是示范几次,就让幼儿自由玩,我在一旁看。我发现有几个幼儿玩了一会,就不玩了,他们还走到我身边说:“老师 ,我不玩了。”我请他们去和大家一起玩,可他们还是不愿意。这时,我拿起一架纸折飞机,一边向空中丢 ,一边说:“我的飞机飞得好高。”小朋友听见了高兴地围过来,一边玩 ,一边说:“老师,我的飞机也很高。”“我的飞机会转弯。”“我的飞机飞得远 !”那几个说不玩的小朋友也玩起来了,一边玩一边说:“老师,看我的飞到哪里去了 ?”这说明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极易受…  相似文献   

14.
最近听了几节课,我在脑海中既印刻了珍贵的画面,也记下了一些遗憾的镜头。一节语言课上,老师说:“谁答对了题目,就奖给谁一张小动物的照片。”有四位幼儿颇为荣幸地获了奖(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搞这类物质奖是否得当),但一下课,老师立即索回了这些奖品。一堂“认识月季花”的常识课快结束了,老师说:“明天带你们到文化馆参观花展好吗?”幼儿齐刷刷地回答:“好!”而“明天”却是遥遥无期,永不兑现。音乐游戏课已进入尾声,老师说:“我们到操场上继续玩这个游戏去!”幼儿兴高采烈地涌到操场上,老师却立刻忙着收回游戏用的头饰,作起幼儿课堂表现的小结评比来。如此“别具匠心”地组织教学,如此“水到渠成”地结束全课,如此“巧妙”地安排幼儿出教室,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固然起到暂时的作用,但教师的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目标 (一)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动物过冬的方式,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懂得动物采用不同方式过冬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二)愉快认真地参加活动,乐于观察、大胆讲述及表演。二、活动准备一幅冬天自然景象挂图、贴绒板、插图动物教具若干,几种动物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色笔、纸、剪刀等。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知识童话“过冬”。 1.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扮小白兔跳、小燕子飞进入活动室 2.引入课题。教师:“小朋友刚才扮演谁?”幼儿:“小白兔、燕子。”教师:“小朋友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3.教师讲述知识童话“过冬”。 4.讨论:小兔是怎样过冬?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全身长满密密的毛过冬?小青蛙、蚂蚁又是怎样过冬?  相似文献   

16.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快乐的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兴趣。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来自具体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4的认识”时,有位教师设计了“游公园”的游戏。上课开始,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游公园吗?”孩子都兴奋地说:“喜欢!”“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公园可爱的动物,有的动物——熊猫还是我们的国宝呢!”  相似文献   

17.
“规程”第二十四条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儿歌教学中,我就常采用游戏的方法。例如,教中班儿歌《小纸船》(手工纸、四方方,折只小船水中放,一会儿前,一会儿后,还在水中打转转,咦,小船怎么都烂了,原来是只小纸船)时,我给每组幼儿准备了两面盆水,然后,我拿出一张手工纸问幼儿:“它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的)“是正方形的,也可说成是四方方的。”我随口说道:“手工纸,四方方,小朋友每人也拿一张吧。”发完纸,我问幼儿:“手工纸,四方方,可以用它折什么东西?”小朋友们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可以  相似文献   

18.
气话伤人     
一天,我正在给小朋友讲故事。只见曹××小朋友拿着一张纸。一会儿折,一会儿咬。我走过去,一把夺过那张纸扔到桌上。生气地说:“你想吃,就把这张纸吃了吧!”随后我就不再理睬他了。接着,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室外做游戏。突然曹××小朋友走到我跟前,抽泣着说:“老师,你真的让我吃那张纸吗?我已经把它咬烂了,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刻     
作文课上,老师笑盈盈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好!”我们高兴地答道。 老师开始说游戏规则:“同学们一定要展开想像的翅膀,相信你们写出的内容一定会非常新奇。”说完,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纸,叫我们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让我们写“谁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与要求:学习斜线的画法;知道篱笆的用途;继续培养幼儿绘画的正确姿势。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教师说:“小红的一群小鸡和几只小羊在麦田里跑来跑去,在吃刚长出来的麦苗。小朋友,你们给想个办法,怎样才能不让小鸡、小羊吃麦苗呢?”幼儿说完后,教师对合理的设想都给予赞扬,有意识地突出“篱笆”,并出示画有篱笆的大幅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