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当前,我们学习和研究儒法斗争史,评价法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也必须坚持奴隶们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分析、认识法家革新路线与奴隶、农民革命的关系。历史的长河呼啸奔腾而去,在中国漫长的奴隶和封建社会中,正是无数次奴隶和农民起义,奴隶和农民对奴隶主、地主阶级的革命战争,打击当时的统治阶级,在不同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才使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国历史上的儒法斗争,作为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在这种奴隶与奴隶主、农民与地主的激烈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只能从当时劳动群众三大革命实践中产生出来。法家思想也是当时社会的政治  相似文献   

2.
谈谈西周学校的舞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公元前1066—771)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黄金时代,是在商代奴隶王朝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奴隶制王朝。它全面地继承了殷商以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通过周公旦的“制礼作乐”,整理了全部的文化遗产,按周统治阶级的意志,将所有的文化、娱乐、军事等活动规范化,而形成了一套分工明确、等级森严的奴隶主阶级专制统治制度。西周的舞蹈就是在殷商以来舞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依一定的形式、一定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小说《宠儿》主要人物在奴隶制惨无人道的迫害下所造成的扭曲性格和病态心理的分析,再现了奴隶制带给美国黑人肉体上和精神上的伤害和摧残,然而,奴隶制并没有摧毁黑人,他们勇敢地面对奴隶制带给他们的一切苦难,坚强地走上了一条追求个性解放的艰辛道路,最终他们走出了自己的心理阴影,重新找到自己独立完整的人格,从而获得个性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4.
哀牢国是否有巫风存在?史籍无正面记载。但根据史籍中的只言片语、神话传述和考古出土大宗祭器,可以管窥到哀牢国已进入奴隶制社会,不仅巫风正盛,而且已具有奴隶主政治性质。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希腊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欧洲人民的宝贵遗产。在漫长的奴隶制时代,地处古希腊核心地带的雅典,这个据神话传说由智慧女神雅典娜保护的奴隶制城邦,曾经建立了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被誉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典型。这种政治体制自公元前六世纪初开始萌芽,至公元前五世纪末被摧毁,历时近两个世纪。  相似文献   

6.
《孝经》是孔老二给他的得意门徒曾参讲“孝悌之道”的言论,相传经曾参编纂成书。它被列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孔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奴役劳动人民的思想武器,也是为他们培养“忠臣”、“孝子”的反动教科书。最初,“孝悌之道”作为宗法奴隶制的基石,是为奴隶主阶级利益服务的伦理道德。到了汉代,随着奴隶制复辟危险的消失和封建制本身固有矛盾的激化,地主阶级转而乞灵于  相似文献   

7.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和历史上一切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尊儒反法,攻击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为他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孔丘所处的春秋晚期,是奴隶制行将崩溃的剧变时代。随着奴隶不断起义和新兴封建势力的蓬勃兴起,打乱了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形成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孔老二这个维护奴隶制的顽固派,为了挽救奴隶制度的覆亡,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宣扬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反动思想体系,提出了“克  相似文献   

8.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教育为哪个阶级服务,集中反映在培养什么人这个问题上。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孔丘生于春秋末期,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勃兴的大变动时期。他顽固地站在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立场上,以复辟奴隶制为己任,打出了“克己复礼”的黑旗。为了达到“复礼”的反动目的,孔丘四处奔走,到处求官,妄想通过做官掌权以实现他复辟奴隶制的迷梦。后来还办私学,招学生,鼓吹“学而优则仕”的反动教育路线,企图把学生  相似文献   

9.
罗马共和国最后两个世纪和帝国最初两个世纪无疑是奴隶制的高度发展时期,奴隶数量之多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但是,在获取奴隶的方式上是截然不同的。共和国时代主要是通过暴力扩展,特别是将大批战俘变成奴隶;而在帝国时代,由于帝制大一统政权的建立,和平环境的到来,在战俘奴隶急剧减少甚至枯竭的情况下,又在自由民内部找到了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来源,即自由民自愿变奴隶。这种以和平方式使自由民变成奴隶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其一,贫穷家庭遗弃他们的孩子,这些孩子由发现他们的人们作为奴隶来抚养。其二,一些成年自由民由于贫穷将自己卖成奴隶。通过上述途径帝国又继续维持了奴隶的巨大数字,仅在公元1世纪的意大利和2世纪的帕加马,奴隶竟占总人口的1/3。这样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在法律上完全自由的人为何要变奴隶呢?是什么内在原因促使他们变奴隶?  相似文献   

10.
孔丘这个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把当时(奴隶社会)的劳动人民诬称为“小人”、“下愚”。事实证明,“小人”伟大,“下愚”聪明。因为正是这些被诬称为“小人”、“下愚”的奴隶们,创造了社会财富,不断地进行革命斗争,从而推动历史前进,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所谓“下愚”与“上智”的对立,反映了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孔丘说:“唯上智与下愚不栘”。“上智”,是指奴隶主阶级有他们所谓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奥运会作为一种泛希腊的体育文化传统,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根源.古奥运会衰落和灭绝的根本原因是它所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社会背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现象已经发生改变、不复存在.外在症状表现为希腊城邦制度的衰落;希腊社会文化内涵的变化;基督教的国教化;运动中过度的职业化、商业化、政治化.  相似文献   

12.
黄侃古本音说认为,声母与韵母的洪细是相和谐的,上古音最初声母和韵母都是洪音,中古音的细音,是最初的上古音变化的结果。古今声音的变化,声母变则韵母也跟着变;韵母变就说明声母已经变,声母变的最主要标志就是声母后头i介音的产生。这是黄侃的声韵相挟而变理论。声韵相挟而变理论是在综合考察大量古代汉语语言文字现象,并继承清代古音研究精华而提出的。一些用现当代古音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也支持声韵相挟而变理论。这个理论启发我们对古今音变发生"条件"的通行说法提出怀疑。古今音变"条件"可以有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日尔曼人入侵时期,罗马小农演变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完全沦落作为工具的奴隶,又有依附性较强的隶农、半自由农、修道院中的修士和世俗兄弟,还有上升为封建主的及保持本色的小农,另外也有依附程度较弱的依附农。  相似文献   

14.
甘谷话中有一些特别的语音现象,表现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l]的一些字,甘谷话则读作[t揶][1],用音韵学概念描述,就是见母中的一些字,甘谷方言中读如来母。《说文解字》中以见母字作声符的一些字,也有属于来母的。汉代文字通假有见母和来母互通例。这表明,古音来母和见母或属同纽,或者可以描述为古音见母、来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试用教材中,存在着通假字与古今字混淆的现象。本文摘录其中一些语句,加以简要分析,举一反三,以期达到弄清通假字与古今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all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theirCreator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among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ofHappiness. "W ith these unambiguous words, Thomas Jefferson notonly justifiedAmericans' break from GreatBritain, butalso set forth a vision ofwhat kind of nation Americaused to be: a country of equality and liberty. Ironical-ly, Jefferson andmany other signers of the Declarationof Independence owned bl…  相似文献   

17.
《礼记·月令》的比较神话学解读--以仲春物候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月令》是古人根据天象和物候来安排自己礼仪行为及社会生活的历书。其中的“鹰化为鸠”与远古女神信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立陶宛民间杜鹃化鹰的传说为解释汉族“鹰化为鸠”、“鸠化为鹰”提供了线索。而句芒司命神不仅具有人面鸟身的特征,在原型谱系中和司生命与繁殖的地母神有象征性的认同关系,而且是生命、生殖、春天女神的化身。伏羲蛇身熊号与再生女神变化周期相关,它是生育女神的化身。比较神话学的视野、知识对上古中国丰富的礼书经典具有再认识的作用;古文献解读应提倡三重证据法。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文献材料的散佚,元代古音学鲜见学者言及。元代人在古音观念上有独到见解,戴侗、熊朋来、刘玉汝等人的古音说对清代顾炎武古音学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元代人从《说文》谐声和《诗经》用韵方面探讨古音问题的方法,把文字研究与古音研究结合起来,也是十分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顺其自然"与"征服自然" ——中希古代健身理念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对"身心关系"、"人天关系"认识的分析入手,讨论了古代中希健身理念的差异.认为:古代中国"一体二用"身心观,在肯定生理(形)健康是心理(神)健康基础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了精神对形体的控制与调节作用;在处理客观规律(天命)与主观努力(人为)的关系上,既强调了遵循客观规律的必要性,也指出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意义.古代希腊的先贤对"身心关系"的理解,尽管存在认识上的差距,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的基本模式都是"二元并存".古希腊强调的是:选择灵魂(理性)的需要而不是躯体(感觉)的需要,按照人的理性需要去影响生命运动;正是这两种不同的健身理念对中国古代人们选择的体育保健行为与古代希腊人所倡导的健身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最终形成了风格不同的体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六盘水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其语音、词汇遗存了古代汉语某些特点。通过对六盘水方言音系与中古音系的比较,从声韵调方面分析其方音中存古现象;通过例举考释六盘水方言中的部分古语词,说明其对古汉语语词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