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进行法理分析,同时提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工业剩余反哺农业的产物。我国原有的以家庭保障为主、集体保障为辅、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我国应进一步明确新农村社会保障的政府职责,建立切实可行的筹资机制和高效的基金运行机制,重点推进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广大农民一直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之外。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建立与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形势越来越紧迫。本文从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谈起,指出了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太窄,保障水平偏低、功能弱,管理混乱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的措施是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组织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管理民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的战略意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农村面临的形势不相适应,不利于农村的进一步改革发展。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基础,是中国加入WTO后的迫切要求。现阶段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良好时机,应该明确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责任,加快观念转变,适时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既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它对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仍面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长期滞后,城乡保障水平差距过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缺乏财政保障:农村社会保障缺乏法律依据,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就要逐步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着力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翻度,加快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受到我国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滞后问题日益严重,已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在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格局下,必须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分析在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相应对策,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严重滞后,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性障碍。因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当前中国的一个既现实又紧迫的问题。主要对策有:进一步理顺"基本保障"与发展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的关系;全面争取社会力量赞助、支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继续发挥家庭在养老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而解决农村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离不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的最后保障。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楚雄农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趁势;可以缓和改革开放中的社会矛盾,保证楚雄农村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缩小楚雄农村收入差距,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有效途径;是对传统农村社会救济体系进行制度创新的需要,也是楚雄州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但贫困地区的农村和农民的脱贫仍面临巨大挑战。晏阳初在乡村改造中积极开展农民教育,针对农民“愚、贫、弱、私”四大问题,从生计教育到公民教育,将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具有丰富的现代价值。鉴于晏阳初农民教育思想,我国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应大力发挥教育脱贫作用,激发农民内生力量;开展精准职业教育与培训;强化人才支撑,充实扩大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更好地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马建富 《职教通讯》2012,(16):27-33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在扶贫标准、扶贫目标、扶贫区域、扶贫路径和扶贫策略等方面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依据反贫困理论、参与发展理论以及我国农村贫困的现实特征,基于职业教育路径的扶贫开发,必须以崭新的理念指导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积极投资于面向农村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培训事业;必须建立有利于保障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权益的制度与政策,搭建贫困人群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的平台;必须精确锁定贫困目标人群,积极组织和推进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程。  相似文献   

14.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是党和政府为实现农村脱贫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全国推广实施以来,“第一书记”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从建好基层党组织、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发展主导产业、筑牢脱贫致富根基,激发内生动力、塑造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方式变革等四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扶贫模式.“第一书记”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经验做法,为今后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根据责任负担大小、保障水平高低以及民众需求差异等维度,可以把民生保障划分为托底型、基本型、改善型以及富裕型等四种模式类型。其中,托底型民生是最为基础性的民生类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它着重解决民众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成为民众生存权的基础与先决条件,体现国家对民众最基本生计的责任担当。托底型民生就是守住民众最基本生活的底线,保障好民众最起码的生活需求的民生项目及标准,对其数值人们往往用职工平均工资、最低生活保障等指标来测量。但是,以最低生活保障线作为托底型民生标准并不能解决民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同时,平均工资指标也不能反映人们的消费支出情况。实际上,托底型民生与城乡居民八大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总和相关,结合全国近年来公布的数据,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测算可知,托底型民生支出约为城镇居民八大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基本需求总和的60%左右。为此,应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下加强托底型民生建设,不断优化托底型民生支出结构,拓展托底型民生项目类型,将突发性不明原因疾病纳入到托底型民生保障项目,切实增强托底型民生项目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确保民众生存之"底"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卫生乃民生之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是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路径.基于对当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关注,我们对铜鼓县农村卫生服务状况进行了调研,形成这一报告,旨在通过对当前农村疾病预防状况、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农村公共卫生建设情况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情况的考察、分析,并结合当前农村实际,就加强农村疾病预防工作、有序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略呈浅见,以期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农村民生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体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力量。在后脱贫时代,探求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现状有助于优化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民生功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面临与经济社会发展欠协调、民族文化内生力量被忽略、民生改善主体性待提升等现实困境。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困境源于教育扶贫目标窄化、教育扶贫制度不健全、学校教育职能单一、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不力。注重教育扶贫的民生价值取向,转变教育扶贫政策重心,优化学校教育类型结构,加强培养民族成员的文化主体性,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扶贫成就举世瞩目,进入了新时期,面对贫富差距扩大,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上升,尤其是农村可能出现重大社会问题的预设前景下,政府更加要重视贫困农户的帮扶,如何将贫困农户甄别出来就成为扶贫工作首要课题。在农村,在贫困农户甄别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必须规范的问题,也有必要将扶贫工作与民政工作做一定区别。我们通过对实证进行分析,结合中国经济、文化、社会背景分析原因,认为存在问题主要是制度设计上出了漏洞,应当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进行修正,建立科学的甄别机制是必要的,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广大农民当前的现实需求,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基本公共产品缺失和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到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条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在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河南省53个贫困县近2年发布的1 124条与乡村振兴有关的新闻,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方法,深度挖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信息,并判断不同地区乡村振兴发展阶段。研究发现:脱贫摘帽时间早晚是影响发文数量与频率的关键因素;以乡镇为枢纽,强化基层组织与开展广泛调研是各地的普遍做法;仅有5个县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基本成型,绝大多数地区还处于乡村振兴规划设计与重点突破阶段。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把握河南省各贫困县乡村振兴发展进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全省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