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校的教育质量,国家自2001年重新调整学校布局,将一些办学条件差、规模小的乡村小学陆续撤并、废除,我国农村教育布局出现重大变化。针对源于学校布局调整产生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撤并学校为主要举措的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忽视家长和学生的主体利益、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忽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理性地反思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负面影响,提出对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当前农村教育资源的现状,我们认为整合优化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资源应采取以下四方面的对策: 一、大力调整农村教育布局,撤并网点,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应以调整农村教育布局、撤并网点为切入点,达到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目的。撤并农村中小学网点应  相似文献   

4.
信丰县按照学校分布、办学条件和生源数量等实际情况,加大撤并现有农村中小学规模的力度,更科学、更合理地安排中小学网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对全县农村中小学生源、师资、教育教学设施等进行全面调整,有效地解决了“生源吃不饱,师资吃不好”的问题,使一批有一定办学规模的学校脱颖而出,为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全县共撤并小学52所,初中3所。信丰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王历瑞  相似文献   

5.
一、新形势下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形势特点 (一)寄宿制学校呈现明显增多的趋势 2005年林西县委、县政府根据我县地域面积小、人口相对集中的实际,举全县之力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撤并所有农村初中.集中到县城3所初中:撤并所有村校和教学点,集中到乡镇所在地举办寄宿制小学。年内共撤并学校121所。全县校点总数由调整前的147所减少到26所,调整比例达到82.3%:结合教育布局调整,进一步加大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内新建县直中学1所,新建、改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12幢,全部维修改造了现有校舍,购置、更新了一大批教育教学设备,共实现投资6200万元,占当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6.2%。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学校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在农村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增多及城镇优质教育资源诱惑的双重压力下,农村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持续减少,农村小学的生源出现了萎缩,在这种形势下探索小班化教学方法就成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的教育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小班化教学的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分析国内发达地区先行一步实施的小班化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都是首先在城市学校、资源优质的学校实施,小班化教育设施和经费最后都会由学生家长承担,一般农村家庭是无“钱“问津的。那么能不能首先在农村学校实施小班化教育,让小班化教育成为大众化、平民化的教育,让广大农民的子女不多花一分钱就能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我市在分析本地教育实际情况后,决定首先在农村中小学推行免费小班化教育。从2006年新学年起,我市所有农村初中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小学起始年级开展小班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十年走势与政策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中国农村经历了历史上力度最大的学校布局调整。从宏观背景上看,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制度空间,教育由普及向提高转型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政策语境,农村城镇化发展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战略预期,农村生源总量减少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客观依据。从演进趋势上看,学校数与在校生数减少不同步,学校减幅远远大于在校生减幅;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同步扩大,县镇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问题突出;教育城镇化发展与村庄学校消失并行,学生上学距离变远且寄宿低龄化。农村学校的撤并引发了程序正义、学校规模与机会公平等政策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和学校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在农村日渐减少的人口规模以及城镇优质教育资源诱惑的双重压力下,农村小学生在校生数量持续减少,小班化教学将是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种趋势.在新课标实施阶段,如何体现以生为本,是农村小班化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如何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是当下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西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尚存在大量教学点,它切实为当地学生上学带来了便利,在农村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而随着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继续推进,很多农村教学点被撤销撤并,农村教学点处境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1.
赵睿 《考试周刊》2014,(6):178-178
随着农村适龄儿童的逐渐减少和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越发渴望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个大背景下,为促进农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在各地广泛开展农村学校撤并、寄宿学生大量增多的情况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利弊凸显了来。本文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个案研究,通过对该区多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教师、众多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系统客观地分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适应状况,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学校适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具体方式就是撤点并校,把一些教学质量差、生源不足的教学点撤并到一所学校,扩大学校规模,并集中资金、校舍、教师以及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为促进教育资源的集中和均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该项政策执行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一刀切式地撤销农村教学点,导致偏远农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这有悖于教育公平。因此,农村教学点撤并问题的复杂性有待进一步论证和厘清。而区位理论与学校区位布局的关系表明,农村教学点撤并的影响因素与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相统一。这使得在农村教学点撤并的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满足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关注人口分布及未来变动趋势、综合考虑学生的上学距离和受教育状况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更合理的农村学校布局。  相似文献   

14.
1991年以来,我们把合理调整全县农村学校的整体布局,作为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共撤并初小28所、完小82所、初中20所,减少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县农民工子女的外流以及教育布局的调整,农村小学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的状况,农村小学生大幅度减少,使得很多农村学校自然形成了人数少于20人的小班。这正顺应了当前教学改革所提倡的"小班化教学"的潮流。  相似文献   

16.
调整学校布局提高办学效益和林格尔县教委邢万金1994年,和林县把合理调整全县农村学校的整体布局,充分发挥教育投资效益,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实施的重要举措。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共撤并乡、村小学和教学点3...  相似文献   

17.
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是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措施。随着经济社会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实施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发展的规模效益已经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重庆市开县大德乡坚持“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满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逐渐面临着一系列的突出问题,一些民族学校陷入了困境。在开展以“撤并乡镇”为主的乡镇机构改革之后,农村继续撤并村组,随之对农村中小学校也进行了布局调整。这一举措,对于统筹农村教育资源、规范国家教育布局,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校仍存在学生辍学、城乡学生比例失调、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涉及到民族文化教育断层、民族文化适应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规模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如过多地撤并农村学校引发了新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引起了一些地方人民群众的上访和抵触,理论界与舆论界对布局调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在一些地方撤并校点酿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对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诸多观念性特别是政策性误区。——"教育县镇化"。一是把学校向城镇  相似文献   

20.
农村学校在教学质量、教育管理水平、设备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都比较落后。因此,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整体办学效益已成为农村基础教育办学的重要举措,而校网撤并是推进农村低水平教育向高水平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实施策略: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住宿条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取得教育、人事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检查管理制度;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