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生新闻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以普通百姓的需求为着眼点,体现了报纸强烈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做好民生新闻报道.既是先进办报理念的体现.更是党报增强竞争力、亲和力、感召力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胡萍 《新闻窗》2009,(3):91-92
民生新闻与其他新闻的区别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其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上。民生新闻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以普通百姓的需求为着眼点,体现了报纸强烈的受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媒体竞争激烈化的时代,民生新闻快速崛起,成为电视新闻类节目的主力军。所谓民生新闻,是指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群众生活"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的身边事为主要内容题材,通过专业的新闻采编,制作百姓喜欢的、有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新闻。而平民意识是民生新闻最大的亮点,所以广大民生新闻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平民意识,具体要注意突出平民特色、选择平民视角、体现平民意愿,切切实实做老百姓喜欢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朱丽辉 《东南传播》2014,(11):143-144
民生新闻从人文关怀出发,以普通群众需要为着眼点,表现出电视新闻媒体强烈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明确地代表普通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做好民生新闻报道,不仅是电视新闻媒体宣传理念的体现,更是增强电视新闻媒体竞争力、亲和力、感召力的客观需要。地方台有着天然的地域优势做好民生新闻,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入手,深入挖掘这一"富矿"资源,让电视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的民生意识、民生视角、眼睛向下的亲民色彩等,为新闻实践吹来一股清新之风.民生新闻所带来的新闻传播理念的变化形成一个新的"新闻叙事框架".从根本上来说,民生新闻体现了叙事观念的全新转变,即人性化与人本特质.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以其特有的地域性、亲民性、平民化、本土化特点,给电视新闻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主持人提供了自由丰富的发挥个性、展示魅力的平台。作为民生新闻的主持人要有亲民意识,这种意识主要体现在:平等、体验和善意的交流中。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关注民生.就是要在报道中体现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关心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关心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也即所谓的报道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报道中所涉及的虽然只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小街陋巷里的凡人小事。体现的却是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  相似文献   

8.
张安旺 《青年记者》2007,(18):61-62
自《南京零距离》肇始,民生新闻节目遍地开花,全国各地新闻媒体纷纷效仿,以各种名目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并且大都取得了成功。民生新闻立足大众,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体现了新闻传媒的平民化趋势,一时间民生新闻成为受众最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也成为业界学者重点关注的节目形态。尽管民生新闻在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缓和矛盾、化解冲突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民生新闻存在的不足和危机,笔者认为民生新闻只有向公众新闻发展才是民生新闻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9.
吴玉光 《传媒》2011,(11):69-70
大众文化是当代通俗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复合体,这就决定了以大众文化为底色的民生新闻始终带有消费性、快餐性、娱乐性、商业性和产业性等特征。生活琐事、家长里短,原本是百姓茶余饭后闲聊的谈资,现在构成了媒体"民生新闻"的主要内核。但媒体对百姓生活的报道是否真的体现了亲民意识,是否对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利益问题的解决有所益助?都值得媒体不断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陈笑迎 《记者摇篮》2010,(9):10-10,9
民生新闻是当前媒体非常重视的一大领域。本文从新闻工作实践出发,试图说明记者编辑如何调整视角,转变思路,树立服务意识、主动意识和精品意识,以民生视角做好民生新闻。同样题材的新闻,视角不同,切入点就不一样,取得的效果自然迥异。而处理民生类新闻最好的,就是站在民众立场的民生视角,而这一视角,应当贯穿于民生新闻采编的整个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1.
林丽娴 《新闻窗》2013,(6):71-72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个人意识逐渐提高,对于媒体监督权力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因此,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通过关注民生新闻来体现对自己生活品质的关注。民生新闻是不同于社会新闻的"新兴"新闻模式,也是最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模式。而作为基层媒体的重要代表,地方广播电台不仅有必要做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2.
杭成 《视听界》2009,(5):97-97
所谓“大民生”,是指更多地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及走势等,以及从民生的角度对国计所进行的解读和诠释。对地市级媒体而言,“国计”更多地体现为当地政府出台的各种民生政策。“大民生”强调新闻在公共生活领域的导向和介入作用,培养百姓的公共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从创建良好舆论氛围的功能来说,“大民生”应该成为民生新闻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孟凯 《青年记者》2012,(3):46-47
目前,报纸民生新闻以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取向,平民化、地域性、服务性的特点,赢得广大受众的青睐.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泛平民化、同质化、娱乐化的倾向凸显.报纸民生新闻想要获得更大发展,就要体现深度,形成特色品牌,并要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服务性,在新闻报道方式上加以丰富.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广州各类媒体中,以“民生”为取向的新闻栏目已有二十多个,它们发挥各自的传播特长,多角度、全方位地体现着“民生新闻”与“和谐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各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从平民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与百姓生存状态的新闻,即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它以地方受众为本位,在区域内具有强大的告知、传递、沟通、控制功能。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视野、民生态度、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执政为民理念和民生意识的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民生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时政新闻如何表现民生意识?笔者认为,采访时政新闻要重视与表现民生态——即民生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胡赞 《新闻世界》2010,(11):99-101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深入,大众媒体越来越趋向于站在受众立场来报道。民生新闻,作为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它的产生体现了我国新闻自身发展规律。本文主要从民生新闻的含义、民生新闻的瓶颈、原因分析、民生新闻的出路等几个方面来探求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秋 《记者摇篮》2010,(3):59-60
民生新闻以民生为报道内容,关注的应是平民大众的生活状态、生活际遇和生命诉求所构成的方方面面。民生新闻跟其他新闻一样要努力让受众通过新闻语言感知新闻事实,通过新闻事实体现情感、明白事理,进而认识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民生新闻的重要使命,也是民生新闻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贴近性是民生新闻的一大特点,也是民生新闻的一大"亮点".很多媒体的民生新闻,贴近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与信息,体现了服务读者的意识与功能.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化的表现方式关注和表现与普通百姓生存和发展相关内容的一种新闻。作为一种全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近年来民生新闻风生水起并成为平面媒体体现民生视角与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平台。各新闻媒体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上投入重兵,在民生新闻的挖掘和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