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盛莉 《广西教育》2023,(16):69-72
本文对建立微粒观的重要性及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为例,从情境体验、实验论证、模型认知、对比分析、梯度训练几个教学环节实现学生由浅表思维到高阶思维的递进,在递进式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建立微粒观。  相似文献   

2.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知识。主要讲述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以及"物质组成的表示"四大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之后的化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这一内容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物质的组成 从微观来看,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微粒。[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此类题目通过分子、原子模型等图片,生动直观地把物质构成的微粒展现出来,弥补了用语言叙述物质构成时的抽象化,是中考试题的创新题型,它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结合2010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离子和原子等,其中分子和离子均是由原子组成的,因此,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结构决定着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掌握原子结构知识是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1.理解分子的概念2.了解分子的特性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4.对学生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重点:物质结构的微粒性和分子的概念教学难点:分子概念教学过程:[引言]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但是同学们是否知道这形形色色的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吗?它们为什么性质各异而且变化万千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到物质的微观世界去看一看.[提问]请同学挥动手臂扇一扇,你感…  相似文献   

7.
一、为何要基于螺旋式上升的认知层次进行物质微粒观教学研究1.课程标准对于物质微粒观的相关要求新课程要求,化学学科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宋心琦教授亦表示:“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学生正确的,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鉴于此,中学化学教学正由“知识为本”向“观念为本”转变.  相似文献   

8.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要理解分子的概念须抓住“构成、保持、化学性质、一种微粒”等关键字词,来领会“分子”概念中的一些隐含意义。1.所有分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但构成物质的微粒除分子外,还有其他的微粒,如原子。离子等。2.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聚集成一定状态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宏观现象,单个分子无法体现。3.同种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其化学性质不同。例如,空气中氧分子与氧气中氧分子都具有氧化性。4.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除分…  相似文献   

9.
"微粒观"是化学的一种基本观念,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对微粒观的建构,笔者设计了八次"画水"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表达问题、比图发现问题、思图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画水"这一有效方式,激活学生思维,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建构物质的微粒观.  相似文献   

10.
“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直是中考化学中的重要组成与热点,它涉及到微粒知识、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元素符号、化学用语、化合价、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等许多化学学习的基本知识,是我们走进化学世界、了解化学知识的基本工具与必备常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化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难懂的知识,教师能重视引用形象生动的例子,通过明白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比如高一化学教到《摩尔》时,学生在初中化学里,已经学习过构成物质的微粒,如原子、分子、离子等。知道这些微粒是肉眼看  相似文献   

12.
一、核心知识与考查方式《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结合“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四个二级主题的标准,分析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总结本主题的考查内容、核心知识及考查方式(见表1)。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微粒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不同层次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是某一层次微粒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明确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相似文献   

15.
王丹  叶兰 《西藏教育》2023,(4):39-42
<正>一、问题提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于化学学科本质凝练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对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化学观念中的“微粒观”是探索物质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在中学化学中处于核心地位,能对宏观世界的本质追根溯源。微粒观的运用能很大程度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构成与分类、化学变化的本质等,这点在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板块更为突出。酸碱盐知识涉及的物质种类多、涉及的化学反应和需要掌握的化学方程式也多、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化学中的有些知识.正向讲是正确的.但逆向讲就不正确了、现列举如下: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但构成物质的微粒不一定是分子.还有离子、原子。2.同一种物质的式量相同.但式量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件物质、加H,S(人与H。P();的式量都为98o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浅蓝色。但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浅蓝色的可燃气体.不一定是氢气,还有CO、Cll;等。4.一般情况下.CO;不支持燃烧.但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CO。,还有N。、稀有气体等。5.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DLI做燃烧,记物质的…  相似文献   

17.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例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惟一”的微粒。在物质的构成上,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则由原子构成,还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原来物质的分子被破坏,构成分子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正确答案是(C)和(D)。  相似文献   

18.
物质的电子式可体现其构成元素之间的结合方式,也决定着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简单微粒还可以通过电子式推导其空间结构。因此电子式是近几年高考的考查热点之一。但由于高中教材中未涉及电子亚层、分子轨道等理论知识,学生难以较系统理解微粒最外层电子的排布,而只能靠记忆、知识积累来处理这一类问题,  相似文献   

19.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知识梳理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物质的组成从微观来看,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微粒。(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非金属氢化物、含氧酸、大多数非金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