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塘风情     
《水塘风情》是我在上“观察与写作”的作课时为学生写的一篇示范作。我们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也全是农村孩子,我要求学生调动平时的观察和记忆,将家乡的美生动地描绘出来,并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在我带头下水作后,我发现学生们的作比以前写得要生动多了,我觉得有时教师的示范比枯燥的课堂讲授要有效得多。  相似文献   

2.
学生多练习看图作文可以提高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引导学生写好看图作文,应走好三步棋。 第一步:指导观察,打好基础。看图作文要先学会观察图。一般地说,画面上的内容都是有用处的,观察时应注意顺序,分清主次,抓住细节,全面周到观察注意顺序,文章才能写得有条理;观察分清主次,文章才能写得重点突出;观察抓住了细节,文章才能写得具体生动;观察做到了全面,文章才能写得完整。四者缺一不可,而主次、细节、全面都融合在观察有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历来得到专家学者的提倡。对此,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教学生写作文,教师必须先动笔写一写,这就好比教学生游泳,自己必须先下水示范一样。教师示范得好,学生就学得快。教师写“下水”作文,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如果说教师“下水”的目的如这个比喻中所说,是为了给学生作示范,那么我觉得“下水”之前,最好还是三思。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把记叙文写得形象生动,就要很好地指导细节描写。真实的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自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刻的分析和独立的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注意捕捉富有特征的细节,再加以提炼,才能使作文生动形象,提高写记叙文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把记叙文写得形象生动,就要很好地指导细节描写.真实的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自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刻的分析和独立的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注意捕捉富有特征的细节,再加以提炼,才能使作文生动形象,提高写记叙文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曹云玉 《课外阅读》2010,(7):139-139
作文教学中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做法,就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审题——揣摩出题者要我写什么。怎样写,再硬凑些内容装进命题的框架里去。这种违反作文自然规律,“依葫芦画瓢”的训练,怎能不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厌烦的心理呢?最近,我发现在课余与学生们讨论过的一些话题被学生收进了作文。而且比别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表达出了学生真实而朴素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我们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往往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学生的作文,写得具体、生动的不多.学生的作文,在描写景物刻画人物时,往往笼统、概括的文字太多.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近几年,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调查,并探索解决这种状况的方法.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不了解自己所写的对象。因而,或瞎写一气,胡编一通;或从自己读过的文章中摘抄几段,应付一下了事。如:一位同学写花开时这样写:“春天到了,我回到阔别数年的老家,看到一种令人向往的美景。村前有一片果园,园中有桃树、杏树、梨树,它们都开了花。特别是梨花,在杏花的衬托下显得更白;桃花和杏花相比,杏花要比桃花红得多。人们常用桃花来比喻姑娘们的脸,我看也比喻得真够恰切了.”  相似文献   

8.
学生每学期作文的篇数有限,如何较快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要学生多写日记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学生都能围绕一件事来写,有些写得比较生动形象。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记叙文,尤其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学生不知写过多少遍,但是生动感人的习作实在是少得可怜。那么,如何写好记叙文呢?我认为首要的应该做到两点:即睁大眼睛、敞开心扉。 一、睁大眼睛 所谓睁大眼睛,指的是平时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留心观察,哪来素材,没有素材,怎么能写出作文呢?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有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才能写得具体,写得形象,写得生动,写得感人。例如《网上的星》,写女排一号郎平在练球时被一个比她小两岁的替补队员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小学写作教学中,绘本以其图文结合的魅力吸引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新的观察视角和写作技法。通过绘本可以让学生打破常规思维,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让学生深入地感受爱,将作文写得生动可感;让学生用身心去贴近自然,把作文写得具体明晰。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我虽然经常强调要选择生动细节,描写具体、细致,可大部分学生总是写得平平淡淡、平铺直叙,即使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也缺少细节描写,这是为什么呢?稍作分析就可发现,这与学生缺少细致观察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就是作文指导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几年来,总觉得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给人以平淡乏味的感觉。在每次学生写记叙文之前,我都要求学生一定要写得具体生动,但是大多数学生写人无血无肉,像个影子,记事简略概括,写景也是三言两语。那怎样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关键在一个"教"字,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愿意去写,善于触发学生动情去写,善于鼓励学生主动去写。只要"教"得恰当,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写出生动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14.
冯为民 《初中生》2014,(Z2):10-11
正我曾在多个场合下说到我的作文教学之观点:一是要让学生变怕写为乐写,变乐写为会写。先让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有话要说,不吐不快,再到说得到位,善说,要言不烦。学生作文如能从写不出,到写得多,再到写得简约、写得好,就完成了几次飞跃,作文教学就算是极为成功的了。二是写作一定要关注生活,关注生活的点点滴滴,写生活的情景,写生活中的发现,写对生活的感悟。三是写  相似文献   

15.
作文要写好,选材很重要;
  作文要写好,标题更重要;
  作文要写好,好词佳句要用好;
  作文得高分,书写要认真;
  作文得高分,内容叙述要逼真;
  作文得高分,亮点表明要充分;
  作文写好并不难,积累运用会体现!
  这是一次作文课即将结束时学生送给我的“大礼”。我有些激动,于是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怎样才能写好作文,一直困扰着众多的老师和学生,我看着学生写的感受,对作文教学充满了信心。今天,我把自己这次的习作教学写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6.
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比起读文前的指导采,要重要得多。写文章前学生要观察事物,要搜集材料,要立意构思,没有这些准备,要写得言之有物是不可能的,要情动于衷,更不可能。所以说,学生动笔作文前,比其它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教师的指导,当他们不知写什么、为什么写的时候,给以切实的指导,无异于雪中送炭。动笔作文前,也正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如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就可能激起他们写作的最大兴趣,收到最好的效果。学生作文前,面对的问题有三:为什…  相似文献   

17.
小语第十二册作文教学的重点是:要用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善于观察事物,观察得细致,作文才能写得具体、生动、深刻;写作文要抓住几个要点,在叙述这些要点时,还要把有关的具体情况考虑周到。教师要围绕这几个训练重点。精心指导学生完成本册八个“基础训练”中安排  相似文献   

18.
快乐的蜕变2004年3月5日下周要在第二实验小学举行全市作文公开课,出课老师把教案传给我,让我提意见。是三年级的作文修改课,教案写得很简单,不过教学思路还是很明晰的。一、指导学生修改一句不准确的话1.用学生文章中的病句为例引导学生修改(病句用投影仪展示)。2.学生修改自己文章中不准确的句子。二、指导学生修改把句子写具体生动1.以例文中的句子为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写得具体生动的。2.以学生文章中的句子为例引导学生再把句子修改具体生动。3.学生修改自己文章中的句子。三、指导学生把一段话修改得条理、通顺四、学生谈自己…  相似文献   

19.
正快乐的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写作追求。那么,什么是快乐作文呢?快乐作文很早就有,但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有人说,快乐作文就是追求作文课堂的快乐气氛;有人说,快乐作文就是作文教学中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我认为,"快乐作文"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要我写"到"我要写"的理念转变。快乐作文就是让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会写作文,能够在写作中感受到快乐,能够在与他人分享作文中感动快乐。实施快乐作文教学法,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由怕写作文逐步变为乐于写作文,让学生  相似文献   

20.
刘宏 《文教资料》2006,(18):104-105
平常在教学中,老师们议论最多的是说作文难教。是的,作文确实不好教,怎么使学生把作文写好,真的很难说得清。特别是那些新教师,最感到头痛的就是作文教学。我也常为作文教学的问题而困惑。不单是老师们反映作文难教,学生们也反映作文难写,学生大多害怕写作文。不少学生问我,怎么提高写作水平。我也不好回答,我只说,只要多读多写,就能提高写作水平的。这道理谁都懂,但怎么个多读多写?实际上很模糊呀。这读要读到什么程度?读些什么?写要写多少?写些什么?真是谁也讲不清呀。说起来也真有点不可思议。学生从小学开始写作文,写到高中,按理说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