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沈文  张纯 《考试周刊》2015,(43):25-26
从哲学理念、民族特征和审美意境等角度阐述太极拳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太极拳文本的英译对太极拳传播的重要作用。从目的论翻译观出发,指出翻译太极拳文本应明确译者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传播太极拳的技巧,更要再现太极拳蕴涵的文化内涵,译者既要全面、透彻地理解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又要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以便建立起太极拳习练者易于接受的通道,展现原汁原味的太极拳文化,达到准确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海典籍《瀛涯胜览》真实地记录了郑和船队的海外见闻以及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英国汉学家、研究型译者米尔斯的《瀛涯胜览》英译本是迄今为止郑和航海文献的首部、最重要的外文全译本,可谓西方汉学家郑和航海文献研究的集大成者。本文将对该译本中的标题、序言、编辑说明、导言、插图、注释、附录等七种副文本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副文本在航海典籍《瀛涯胜览》翻译中的有效运用发挥着协调多元主体互动、实现多元文本互现、拓展多元文化互通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海洋文化的翻译与国际传播。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中国航海典籍翻译、中外海洋文化交流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等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运用多媒体的基本原理和信息、系统、逻辑、文献资料等基本概念及方法,对太极拳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与研究,初步完成了可作为多媒体展示的大纲设计,构建了一.个太极拳多媒体信息服务系统,即太极拳信息层次划分、信息体分类及其信息库的主要内容(包括:太极拳史、太极拳流派、太极拳人物、太极拳技术、太极拳典籍、太极拳的科学研究、太极拳的发展、人机互动的思考题与题解)建设,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该系统奠定了基本框架,并达到了为建设中国武术博物馆而进行的预研究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副文本作为翻译文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递着多样化信息,对译本研究具有启示意义。陈荣捷《传习录》英译本中,副文本担当着重要角色,但相关研究屈指可数。本研究聚焦陈荣捷英译《传习录》的副文本构成要素及其功能,以期揭橥陈荣捷《传习录》英译本的价值。研究发现,陈荣捷英译《传习录》的副文本在阐释译者翻译观和翻译动机、重现源语语境、弥合文化差异、建构中国古代哲人形象与促进译本接受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这为中国哲学典籍“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了解中国运动养生文化。太极拳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被外国人所喜爱,但是其术语翻译标准却未能统一。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太极拳术语翻译难度较大,既要求译者有较高的国学素养,又要求译者了解西方文化。该文通过文献调研法和分析对比法,对各翻译版本进行比较,并提出了音译,直译,意译结合注释的翻译方法,以便解决文化缺失、文化冲突等的问题,以期克服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使太极拳名称英译更易被不同背景的读者认同,从而更有利于太极拳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并为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术语英译提供可参考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计量可视化方法,探讨有关太极拳中文文献的现状与演化路径.检索了CNKI数据库中CSSCI、CSCD以及北大核心中包含的1343篇太极拳相关文献,利用CNKI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我国太极拳相关文献的研究主题、作者、机构分布、研究主题网络结构以及太极拳发展演进特征等进行计量分析,旨在探索我国太极拳研究发展的动态趋势及特点,为太极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数据.研究显示:太极拳发文量整体上呈波动增长趋势;太极拳科研机构主要分布在高校,机构之间合作频率较低;太极拳研究热点和前沿主要集中在太极拳运动对骨密度和生存质量的调控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法、实验法,以新疆竞技体育运动学校2009级学生为对象,就多媒体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研究表明:多媒体的运用能使太极拳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使学生从不懂太极拳到了解、掌握、喜欢太极拳;并学以致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8.
张莉盟 《现代英语》2023,(13):110-113
近几年,中国文学“走出去”正吸引着专家学者的注意,国内典籍翻译是该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和梳理工作可以帮助人们把握典籍翻译研究的前沿动态,还可以根据研究趋势对未来进行合理展望。本研究以2003—2022年中国知网(CNKI)典籍翻译研究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使用CiteSpace科学计量软件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绘制国内典籍翻译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研究发现,传播、海外传播、文化传播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沿。  相似文献   

9.
翻译文本中的副文本是翻译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健版和刘炳善版《伊利亚随笔选》中丰富的副文本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可以看出翻译家高健和刘炳善的翻译观和读者观。副文本的评价是翻译作品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两版本中副文本因素的研究也使我们对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角色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现状研究发现,在太极拳的传播过程中太极文化的传播很少,而太极文化和西方文化体系具有互补性,通过太极这种体育文化的传播,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解读,分析太极拳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太极拳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找到可以实现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法,指出通过简化太极拳动作是实现太极拳文化传播的前提;挖掘太极拳文化中的人文教育价值是太极文化输出的关键;应通过对动作名称和太极服饰的改革来体现太极文化。  相似文献   

11.
蒋一杰  林琳 《现代英语》2023,(22):124-126
《庄子》是我国道家传统文化及哲学的最重要典籍之一,《庄子》英译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郭象注〈庄子〉新译》是最新的《庄子》译本,具有独特的哲学表意与翻译特点。译本副文本形式丰富,种类众多,具有多种功能,对译本构成与阅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拟通过副文本理论对译本中存在的副文本进行分类,归纳主要功能并进行例证分析,探讨副文本对译本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太极拳运动对于人自身健康的保健功能的探讨,习练吴式太极拳的实践来体悟阐述吴氏太极拳的养生之道。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总结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长的吴式太极拳在修身、养性方面的紧密联系,为通过太极拳养生的群体提供研究的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是中医最重要的文献典籍之一。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和基础术语,给典籍的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在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的翻译方法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分析现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三个英译本可以得出结论,译者在翻译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和文本时,应从翻译目的出发,明确潜在读者群,针对文本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语义文化诠释即词语文化内涵的微观解读,是文化典籍外译的中心,但相关翻译研究并不多见。从语义文化诠释角度审视典籍翻译,并从文化历史关照、文本内证与文本外证、互文观照和人文互证四个维度探讨许渊冲《琵琶行》英译本的翻译技巧,有助于丰富此领域的研究视角,促进译者对文化典籍英译策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蔡志全 《海外英语》2013,(5X):140-142
副文本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启示和新视角。该文首先介绍和界定了副文本理论,总结了副文本理论的基本特征,指出对翻译研究的几点启示;然后对其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现状作出述评。  相似文献   

16.
全球一体化趋势促进了工程类项目的发展,工程类文献的翻译需求也与日俱增。工程类项目涉及面较广,包括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海洋工程、科学环境工程等。为促使中国工程行业更好地与世界互联互通,工程类文献翻译不仅要有极高的准确性,也要充分展现其文化内涵,使目的语读者能准确了解其意。在文本类型理论的指导下,从意译法、直译加注、文本贴切程度入手,以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典籍翻译为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使工程类文献翻译更好地再现源语文本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副文本是指封面、标题、序言、前言、注释、后记等在文本中连接读者和正文,并起协调作用的中介性文本材料。译作的副文本可以体现出译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观。作为译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副文本对于读者如何理解译文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副文本的研究能够揭示出原作未完全说明的东西,对翻译理论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訾晴 《英语广场》2023,(21):11-14
陈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母体,响应国家“讲好中华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号召,值得对外译介传播,以溯本清源,展现更为全面的中华太极拳文化。本文从陈氏太极拳可译文本的选择、所译文本的语言特点和目标受众的选择上分析陈氏太极拳文化译介传播的现状及难点,旨在更好地对外宣传陈氏太极拳,弘扬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9.
典籍翻译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在古与今、中与西之间找到共通点,最大限度传达原文本信息,又让译语读者易于接受是翻译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近年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为典籍翻译的研究与评价引入了"两个世界"这一新视角,强调译本对原文本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的还原。但该理论在具体翻译实践中仍面临挑战,本文对《桃花源记》四个译本进行了研究,为回应这些挑战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20.
副文本是指封面、标题、序言、前言、注释、后记等在文本中连接读者和正文并起协调作用的中介性文本材料。译作的副文本与译者、与译本的外部生产环境和接受机制、与伪翻译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林译小说研究的有很多,但却很少有人从副文本角度来进行研究,本文将重点从序跋角度来窥探林译小说的翻译目的、翻译方法、翻译语言以及文学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