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每位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巧妙地应用批评手段,以达到“通”情、“达”理、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批评教育的“四要”1.批评要“明确”批评针对性要强,批评对象要明确,批评内容要具体,批评目的要直露。避免那种老师愤愤然,学生昏昏然,漫无边际泛泛而谈的批评。结果,老师一阵“苦口婆心”,而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没起到作用。2.批评要“及时”批评要及时,不可拖拖拉拉。对违纪行为要及时制止,防止“小洞不补,大洞难补”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人在年少时如果不曾受到批评,那他将来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而人在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因此“批评”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在初级教育中。  相似文献   

3.
学术批评的价值之维——一种教育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润洲 《教育学报》2008,4(2):47-51
没有学术批评就没有学术进步。学术批评对创新教育理论、多向度理解教育实践与提升研究者的自我反思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教育学术批评中,这些价值的实现却需要开展实实在在的“真”批评,拒斥言不由衷的“假”批评;注重专题评论,倡导融合批评;培育宽容精神,进行自我批评;进而促进教育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难免要对学生的过错或失误进行“批评”。“批评”虽然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但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性”。艺术性的“批评”,往往直接决定“批评”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批评的艺术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管理中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将批评与鼓励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冷处理”与“热处理”相结合、批评与书面教育相结合、“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支招一句话     
由于受赏识(鼓励)教育理念和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政策规定的影响,更由于教师采用批评教育手段导致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教育部出台“教师可以采用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一法规条文时。很多教师竟然一时无所适从。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划定批评与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界限,营造批评教育学生的良好环境,激活和谐的学校批评教育的“场”。这个“场”应该吸引教师,激发他们教育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敢批评、会批评学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常用的教育方法。教师批评学生要讲究艺术。教师在批评学生前要多思,在批评学生时要讲策略,批评后还要做好善后工作。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8.
蒋海菁 《山东教育》2007,(10):23-25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赏识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重视“赏识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与“赏识教育”具有辩证关系的“批评教育”,使形形色色的“批评教育”背后潜伏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虽然教育赏识值得提倡,但是批评教育在教学管理中也不可缺少。批评的语言影响批评的效果.教师要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十分注意批评的语言艺术。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心理成熟的初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感脆弱,作为教师批评犯了错误的同学.语言上要尽可能体现出“度”、“爱”、“宜”、“思”。  相似文献   

10.
谢兆勤 《文教资料》2010,(14):128-129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总是提倡多用表扬的语言。有人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种做法值得肯定。然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予以批评教育是必要的。要使教师的批评语对学生产生积极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必须研究掌握批评语言的艺术,正确运用批评语言。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教师批评语言的艺术性.以期与同行共勉,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1.
同表扬一样,批评也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于人的天性是“趋赏避罚”,很难做到“闻过则喜”,所以,批评总不如表扬那样易见成效惹人喜欢。因此,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尽管如此,正确的批评总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能避免错误的做法,讲究批评艺术,就能使批评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教育形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批评学生应做到“四舍五入”:  相似文献   

12.
《光明日报》2003年4月10日教育周刊B1版刊登了一篇教育时评,题目是“提倡无批评教育”。对此观点,笔者不能苟同。时下,在教育学生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极端现象,那就是视表扬与奖励为一种“灵丹妙药”,过分夸大其作用。与此同时,又把批评或惩罚看成是“高压电线”,唯恐“触电”,甚至被视作教育的一种“罪恶”。学生犯了错误,不敢轻易批评,更不敢惩罚,生怕会出什么事。还有的教育者,谈“罚”色变,处处迁就学生。更有甚者,完全否定批评和惩罚的教育作用,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提法,“提倡无批评教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卢梅 《班主任之友》2003,(10):39-39
时下,以赏识、鼓励为主要形式的表扬性教育成为倍受人们青睐的教育方式。在表扬性教育风靡之时,批评性教育渐渐成为教师遗忘的角落,不少教师对批评性教育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批评性教育只与那些“无能”或“落伍”的教师有缘。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虚弱、脆  相似文献   

14.
同表扬一样 ,批评也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于人的天性是“趋赏避罚” ,很难做到“闻过则喜” ,所以 ,批评总不如表扬那样易见成效惹人喜欢。因此 ,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尽管如此 ,正确的批评总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 ,能避免错误的做法 ,讲究批评艺术 ,就能使批评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教育形式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 ,批评学生应做到“四舍五入” :一、四舍1、舍“简单粗暴”每当学生有过错 ,或因某些过错造成不良后果时 ,班主任要有雅量 ,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 ,…  相似文献   

15.
当今,学校教育中,“赏识教育”“无批评教育”呼声很高。教育者经常赏识学生,表扬学生,以赞美之情对待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但教师如果滥用“赏识”,对学生一味“表扬”而无批评,有时会掩盖学生错误,忽视缺点,导致学生自我意识膨胀,丧失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批评也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批评教育”的缺乏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问题学生”,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的作用显而易见。教师对学生及时地批评指正,能给学生纠正错误,为其指引正确方向,防止学生…  相似文献   

16.
在赏识教育风靡之时,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等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诚然,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教育。但批评教育不当,会产生一些消极性。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赏识”一词成为教育界的时髦用语,在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口中频频出现。一时间,“你真棒”、“Very good”等表扬用语出尽了风头。在这个众人欢呼“赏识”教育的时刻,我却要说:请给孩子一点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和大家一起谈谈小学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相似文献   

18.
赏识教育并不等于只有赞扬没有批评。批评绝不是教训或斥责。它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在“帮助人进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就该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注意批评的态度、方式、场合,从而使批评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秀梅 《课外阅读》2011,(11):179-179
现在中学生普遍提倡“赏识”教育,往往忽视了批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大作用。本文指出批评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并通过巧妙的批评、无声的批评、善意的批评、诚恳地批评、严厉的批评五个方面的阐述,阐明任何正确地使用批评。教师应慎重对待批评,要发挥批评的功能,必须掌握批评的艺术,能达到批评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少不了批评教育这种方式。但如何使批评运用得当,行之有效,这就要求教育者善于掌握好“火候”,因人、因事而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批评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讲究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