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近王安石     
今天,翻开官方修订的正史<宋史>,我们会赫然发现:王安石变法的最重要支持者、参与者、助手、学生和继承人,几乎全部被列入奸臣的行列.只有这一位高举变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无恙.这本身就是特别富有戏剧性、特别耐人寻味的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夫妻二人均从事过新闻工作的夫妇报人.笔者对此作了梳理、总结并简单分析. 最早的夫妇报人应该是梁启超和李蕙仙夫妇.梁启超是维新时期著名的报刊宣传活动家,他以<时务报>为宣传阵地,发表<变法通义>等数十篇文章,鼓吹变法救亡.他的文章文笔畅达,感情充沛,使该报历久不衰,梁启超也因为在该报上的宣传而轰动朝野,成为一代知名的报人.梁启超夫人李蕙仙是礼部尚书李端的堂妹,身出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受当时康有为、梁启超所鼓吹的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李蕙仙主张妇女解放,并参与办报,是我国早期的女报人之一.1898年中国第一份妇女报纸<女学报>在上海创刊,该报宣传变法,提倡女学、女权和妇女参政,并且其撰稿人和主编全部是女性,李蕙仙是<女学报>的主笔之一.  相似文献   

3.
始于公元前356年,终于公元前338年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一系列变法中规模巨大、影响深远,也最为彻底的一次封建化改革活动.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在<咏商鞅诗>中就热情讴歌:"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相似文献   

4.
时评的演进和发展 时评这一新闻评论品种,自上个世纪初由<时报>开创而横空出世.如刊载于<万国公报>的文章<中西时势论>、<强国利民略论>,<时事报>、<清议报>上发表的<变法通义>、<少年中国说>等,均属于时评范畴.这些时评多为政论文章,题目往往带有"论"或"说",视野宽广,格局宏大,关注国计国策,论述旁征博引,理据充分.类似的政论式时评体例,在中国报业史上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①  相似文献   

5.
<正>一、梁启超与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是梁启超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政治行动与政治事件,作为康有为最为重要的学生、助手、战友,梁启超在维新变法的过程中一直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维新变法也成为梁启超思想形成的关键事件。1895年,梁启超与康有为在北京发起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运动,开启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宣扬"变法图存",为维新变法做思想  相似文献   

6.
随着<红岩>、<小兵张嘎>、<烈火金刚>、<红日>、<红旗谱>、<苦菜花>等电视剧的相继问世,影视界掀起了一阵红色经典改编热潮.尽管有的剧目由于把握问题,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如<林海雪原>、<红旗谱>等,但争论也罢,反对也罢,都说明红色经典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在这场红色经典改编热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看待红色经典图书.  相似文献   

7.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赵顼擢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新法.元丰二年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因诗获罪的乌台诗案."元丰已未,东坡坐作诗讪谤,追赴御史狱.当时所供<诗案>,今已印行,所谓<乌台诗案>是也."(周必大<二老堂诗话>)此案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受审,开创了我国文字狱的先河.御史台别称"乌台",所以此案史称"乌台诗案".  相似文献   

8.
胡同     
朱湘 《出版参考》2004,(32):33-34
我曾经向子惠说过,词不仅本身有高度的美,就是它的牌名,都精巧之至.即如<渡过云>、<荷叶杯>、<摸鱼儿>、<真珠帘>、<明儿媚>、<好事近>这些词牌名,一个就是一首好词.我时常翻开词集,并不读它,只是拿着这些词牌名慢慢地咀嚼.那时我所得的乐趣,真不下似读绝句或是嚼橄榄.京中胡同的名称,与词牌名一样,也时常在寥寥的两三个字里面,充满了色彩与暗示,好像龙头井、骑河楼等等名字,它们的美是毫不差似<夜行船>、<恋绣衾>等等词牌名的.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各城市畅销杂志上榜率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读者>、<知音>、<故事会>、<家庭>、<青年文摘>、<人之初>、<爱人>、<家庭医生>、<女友>、<小说月报>等10种,这些刊物发行量都在百万份以上,可谓是期刊界的佼佼者,他们的卖点值得我们去研究.杂志的卖点就是能抓住目标读者的消费心理,吸引目标读者的眼球也就是杂志的主导思想.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上榜杂志的主导思想,也就是他们的卖点.  相似文献   

10.
图书走进报纸、与报纸亲密接触,在中国已经有了不短的历史.早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有<大公报>的"文艺副刊"、<申报>的"自由谈"、<文汇报>的"笔会"、<京报>的"副刊",以及左翼文化人办的<读书周刊>、<书与人>等,或开辟书评专栏、专版,或是纯粹评介图书的专业报刊.那时还出现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书评家,如活跃于当时文坛的青年作家李健吾、常风等,就是以写书评名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