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随着淡水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日渐稀缺,人们不断寻求探索产生淡水的其它技术手段来解决淡水稀缺的问题,其中我国沿海地带具有丰富的海水资源,海水淡化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首选。海水淡化技术工艺繁杂,包括多级闪蒸法、低温多效蒸馏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冻结法及离子交换法等。鉴于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成本的制约,目前取得商业化应用成功的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多级闪蒸(MSF)、低温多效蒸馏(MED)和反渗透(RO)。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具有节能、海水预处理要求低、海水淡化水品质高等优点。本文针对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主要申请人、专利法律状态等方面进行专利分析。  相似文献   

2.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茹 《内江科技》2007,28(10):121-121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主要海水淡化方法--反渗透(RO)、多效蒸馏(MED)、多级闪蒸(MSF)的原理以及各个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围绕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及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在分析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原理及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技术成熟度、经济合理性、社会需求以及环境影响四个方面选择评价指标,构建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优化海水淡化产业布局,保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水淡化在国际上已经形成新兴的高技术产业 海水淡化技术有两类,一类是从海水中分离出水,如蒸馏法、冷冻法、水合物法、熔剂萃取法和反渗透法;另一类是从海水中分离出盐,如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目前世界上有105个国家的175家公司从事海水淡化。蒸馏、反渗透和电渗析技术应用较多,分别占世界总容量的62%,31%和4%。  相似文献   

5.
印尼某2×100MW电厂采用反渗透法进行海水淡化。海水经过澄清处理后送至原水池供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使用,反渗透前的预处理为细砂及多介质过滤器。循环水采用直流冷却方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浓水作为电解原料水,同时设置自动反冲洗过滤器,选择单极式电解槽,并设置酸洗装置及次氯酸钠溶液储存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海水的特点,海水淡化的原理和当前海水淡化的几种主流技术.对反渗透法海水淡化进行了主要分析叙述,包括反渗透技术的发展,反渗透法在海水净化中的应用,反渗透技术的最新创新进展.叙述总结了我国海水淡化的研究和技术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张玉  程方  吴洁  肖伟 《今日科苑》2007,(22):77-78
介绍了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针对传统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存在的不足,总结了新型预处理技术在消毒、混凝、过滤、软化等方面的工艺进展,并指出其取代传统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核能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能是满足能源供应、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之一。核能发电在技术成熟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相较于水电、光电、风电具有无间歇性、受自然条件约束少等优点,是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目前核能主要用于发电,只有少数反应堆应用于核能供热和海水淡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逐渐成熟和应用,核能有望超脱出仅仅提供电力的角色。文章围绕核能的综合利用,从高效发电、核能制氢、海水淡化、核能供热和高温工艺热利用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核能综合利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最后展望了核能在未来构建多能融合的复合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发展海水淡化、浓盐水综合利用技术已被《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列为“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以及《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之一,成为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水资源保障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膜蒸馏是一种结合了蒸发过程的膜过程,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市场潜力的膜技术。本文对膜蒸馏的技术原理、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海水淡化与浓海水资源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信息》2002,(11):51-52
尽管海水取之不尽,但每个国家几乎都缺少淡水.虽然许多国家已建起海水淡化工厂,费用却很昂贵.这些海水淡化工厂,一般采用蒸馏方法淡化海水,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所幸的是海湾国家有丰富的石油资源,采用蒸馏法淡化海水,不会出现能源困难.可是,在那些能源缺乏的国家和地区就很难了,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能源来淡化海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杭州北斗星膜制品有限公司及其生产的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元件BDX8040S的基本性能参数.并叙述了BDX8040S反渗透膜在六横二期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对比了二期系统和一期系统(使用陶氏公司生产的SW30HRLE-400反渗透膜元件)的部分运行数据,结果表明,国产的北斗星BDX8040S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元件在六横二期系统中的运行良好,可以达到与进口陶氏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元件相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Until comparatively recently the purification of sea or brackish water depended largely on some form of distillation.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a number of industrial concerns have dire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processes depending on reverse osmosis. A number of large plants have been installed an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esent state of reverse osmosis technology and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its efficiency. Its advantages include its relatively low fuel consumption, and in this respect further substantial savings are in prospect.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反渗透海水淡化的工艺流程,对其中的核心部件反渗透膜组件的主要故障类型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建立了相应的故障树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语义网表示法和产生式规则表示法两种方法,构建了专家系统的诊断知识库,并从推理策略和搜索策略两反面阐述了专家系统推理机的设计思路。在Visual Studio 2005平台下开发了相应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软件,并结合软件对故障的诊断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模拟输入一些故障征兆,对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进行仿真实验,得到的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4.
变化环境下中国干旱综合应对措施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翁白莎  严登华 《资源科学》2010,32(2):309-316
我国干旱具有普遍性、连续性、季节性、地域性等特征,旱灾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还进一步影响水循环及其伴生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沙过程。变化环境下,我国干旱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表现在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受旱范围不断扩大、影响领域扩展、灾害损失加重,如何应对变化环境下的干旱,已成为我国实现和谐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有效综合应对我国的干旱问题,本文从三个时间层面上探讨了干旱的应对措施;从长期宏观发展战略层次上,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重点调整种植结构和工业产业结构),可从根本上减少干旱危害;在中尺度时段上,优化水资源调配体系是干旱综合应对的重点;在短尺度时段上,需制定有效应急预案,保障应急水源。  相似文献   

15.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Haihe River Basin (HRB) has now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This is clearly evidenced by the fact that many local rivers and lakes are drying up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over-exploited groundwater has reached over 1000×108m3.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exploi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HRB was reasonable before 1979. After 1980, however, over-exploitation happened with an annual average amount of 40×108m3. Both the dry season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HRB took place 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water in HRB was actually the negative result of the conjunction of a continuous dry season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 So the over-exploitation would not be as serious as it is today if either of the above two stopped. After the first stag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the water shortage problem in HRB could be eased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fi rstly, water transfer project will bring to the Basin 60×108m3 water resources; secondly, a wet season will come back eventually according to natural law of climate variability; finally, its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use and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ll have decreased from the peak value, so that the groundwater table will raise certainly and ecological water in rivers and lakes that were dried-up will be partly restored. In the future, the main problem of water resources security in HRB will include water pollution, operation risk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groundwater pollution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azards that may be brought by groundwater rise. The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are as follows: keeping strengthening water demand management, raising water price as well as subsidies for the low-income family and improving other water related policies, preventing and dealing with water pollution seriously and getting fully prepared for the operation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相似文献   

16.
邓晓军  翟禄新  李艺 《资源科学》2013,35(1):157-164
为了定量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态和程度,在阐述水资源足迹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实体水消费、产品水消耗和生态水需求等账户对2000年-2009年桂林市的水资源利用进行定量测度,并根据水资源匮乏度和万元GDP水资源足迹等评价指标对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桂林市的水资源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的利用越来越接近不可持续的临界状态;实体水消费在水资源足迹中占的比重最大,而农业灌溉用水又占据了实体水消费的80%以上,今后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传统农业尤其是猪肉、牛肉等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旅游业;尽管万元GDP水资源足迹逐步下降,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还应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食物生产及消费系统的变革,可持续的食物消费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1978—2017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致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需求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呈增加趋势。因此,本文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在满足膳食营养需求的基础上,探讨经济及资源环境成本最小的食物消费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仅考虑热量、蛋白质及脂肪等宏量营养素约束时,得到的食物消费结构较为单一,而加入微量营养素约束时,食物结构多样性显著增加,但食物消费比例仍需优化;在营养组成和食物结构双重约束下所得的食物类别及消费量均趋于合理。②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与中国当前消费相比,畜禽肉类在热量和蛋白质供给中的比重显著下降,豆与坚果类和奶类在蛋白质供给中的比重增加。③与中国当前及其他典型食物消费结构相比,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在满足营养的基础上,经济及资源环境成本均较低,表明该优化结构满足可持续食物消费的目标。④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将使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分别减少312.2 m3/年、256.0 m2/年、425.1 kg/年。中国的现状是农业资源日益稀缺,通过倡导合理的膳食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而且对食物消费引发的各类健康隐患具有改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蒋冬梅  诸培新  李效顺 《资源科学》2008,30(9):1307-1312
人口多,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生物质秸秆资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分支,以此为原料进行发电的研究和探索一直进行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利用生物质秸秆资源发电的综合效益尚无定量结论,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试图在秸秆资源发电的综合效益量化上取得突破.首先分析我国生物质秸秆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然后从经济、生态、社会3个视角分析了生物质秸秆资源发电的综合效益,进而构建秸秆发电的综合效益模型对其量化,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生物质秸秆资源发电的前景十分广阔,长远看综合效益可观,但其综合效益具有滞后性,近期综合效益不太明显;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装机容量为1×25MW、每年燃烧棉花秸秆12.31 ×104t、年供电量1.37×108kWh的秸秆发电厂一般6.23年后才能取得明显的综合效益,长期来看其综合效益可达46 277.50×104元,由此推论若将全国的生物质秸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电的综合效益可高达11 822.72×10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