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守觉,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与信息科学专家,是我国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奠基人之一。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80年当选院士(学部委员)。现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时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神经网络与形象思维实验室负责人,  相似文献   

2.
专家简介:郭占云,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蛋白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2年生,河北滦南人。199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获学士学位;因成绩优异,同年免试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在冯佑民研究员实验室从事胰岛素超家族多肽研究;2001年8月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1 2003年在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2003年9月到  相似文献   

3.
2013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结果,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申报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该项目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于军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辛勤汗水的结晶。于军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人》2011,(1):F0004-F0004
秦克章,198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f997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理学博士。2002年评为创新基地研究员,200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2005年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作访问学者。现为该所遣山带与成矿学科组长,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相似文献   

5.
百科撷英     
吴传钧(1918~) 中国地理学家。江苏苏州人。1943年中央大学研究生院毕业,1945年人英国利物浦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等,并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传钧长期致力于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以下简称生化与细胞所 )成立于 2 0 0 0年 4月 30日 ,是由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合并而成 ,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成员。该所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一流的研究机构之一 ,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研究人员 ,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工作基础和成绩。中国科学院细胞库、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挂靠该所。总体目标 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所。机构设置 设有 55个独立课题组 ,另设有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刘伟军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快速成型实验室负责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199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逆向工程、快速成型、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05,(8):40-40
张嗣伟,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英国《International Tribology》杂志国际顾问编委会委员,《润滑与密封》杂志编委会副主任,《MPetroleum Science》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曾任石油大学(北京)校长.石油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以及第二、三,四届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和北京石油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9.
陈国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多次赴欧洲核子中心进行合作研究,2000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粒子物理实验,目前参与国际空间站阿尔法磁谱仪(AMS)的反物质和暗物质研究、欧核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紧凑缪子线圈(CMS)项目,CMS中国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0.
陈宜瑜,动物学家。1944年4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196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改称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所长,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中国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1.
《科协论坛》2013,(9):F0002-F0002
王贻芳,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副主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理事长,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副主席,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委员,全球华人物理学会理事。2012年被授予“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2.
甘笙 《金秋科苑》2012,(12):12-13
1993~1995年,为德国Jena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分子细胞和电子显微学实验室客座科学家;1995至1998年,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开放实验室副研究员;1998至2000年,担任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2000年至今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管理》2014,(4):2-2
<正>余江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英文国际期刊《中国科技政策国际期刊》创刊主编。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信息化与产业升级等。余江研究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博士毕业,随后担  相似文献   

14.
王亚辉,男,1929年生,四川自贡市人,生物学家,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动物系;1962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发生生理学研究生毕业.1980—1983年赴联邦德国马普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访问进修.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编委(细胞学、胚胎学分册副主编),《实验生物学报》副主编,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5.
王军 《科学中国人》2010,(10):106-108
<正>殷勤伟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8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继而在美国15年的学习和工作中,获得了MBA硕士学位、通过了全美医学执照统考、历任了博士后研究员、正式教职员,实验室指导、助理教授和高级研究员等职。  相似文献   

16.
胡思得,浙江省宁波市人,中国核物理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同年9月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从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17.
杨辑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0):I0001-I0001
罗平亚,男,汉族,中共党员.1940年6月生.四川隆昌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西南石油学院院长.“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井完井技术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并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3年毕业于四川石油学院(现西南石油大学)石油钻井专业,同年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18.
黄为军  王辉 《科学中国人》2011,(5):58-61,106
王福俤,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矿物质分子营养学研究组组长、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客座正教授、国家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营养学会理事及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委员。河北医科大学学士、同济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第二军医大学营养学博士;1998年博士毕业后在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工作4年,后前往美国密苏理哥伦比亚大学营养学系(博士后)、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研究员)及佛罗里达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系(研究副教授)开展研究。2008年被中国科学院作为海外杰出人才引进回国。  相似文献   

19.
正安芷生,1941年2月生于湖南芷江,原籍安徽省六安市。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科学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20.
沈世钊,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1995年曾任哈尔滨建筑大学校长。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监督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