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相当一部分探究活动不再囿于课堂40分钟的时空藩篱,需要超越科学探究的“建筑围墙”,开展课内外联动探究。比如,“观测与考察”“种植与饲养”“设计与制作”等活动。开设此类活动往往需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因此,我们也可将这一类学习内容称之为长周期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2.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主要关键词之一。科学探究它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方式。以往的自然(科学)课教学虽然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但对“研究后的研究”,40分钟以外的科学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注重教材中问题的探究,忽视了对学生生活实际的关注与研究。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3.
“观察”是学生了解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知各种事物特性的最直接的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而科学探究活动离不开观察。可以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于整个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在科学教材中,观察活动的设计并不是无序的,而是非常有层次的。科学教材就是由一个个有结构层次的观察活动组成的。我们来分析一下《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教科版)中,有层次构的观察活动是如何体现的:1.教材的观察结构。观察→描述→引起新的观察整体(大树)→局部(叶)一个维度(颜色、大小)→一小系统(完整…  相似文献   

4.
李德强 《科学课》2008,(12):48-50
在科学探究教学中,通过为学生提供他们熟悉而且能够引起学习兴趣的探究内容来展开探究活动,是科学课教学的基本做法。面对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许多教师往往会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地挖掘,以发现内容所具有的典型的科学教育意义,并通过精心设计,形成以教材内容为主干的基本教学过程。在这一系列“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诸如学情、教学资源、教学目标等。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探究教学中,通过为学生提供他们熟悉而且能够引起学习兴趣的探究内容来展开探究活动,是科学课教学的基本做法。面对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许多教师往往会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地挖掘,以发现内容所具有的典型的科学教育意义,并通过精心设计,形成以教材内容为主干的基本教学过程。在这一系列“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诸如学情、教学资源、教学目标等。  相似文献   

6.
初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教学在科学概念上存在差异,因两个学段共享一个课标,但教材内容的衔接却与之不完全吻合,故小学和初中科学教师都期待尽早实现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有效衔接。教师分析梳理中小学教材中复现的教学内容,将数字化实验嵌入衔接性探究活动中,利用数形转换、概念建模等功能,能够优化衔接性探究活动,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学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7.
有效性教学主要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授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性教学应该是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应该是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收获的教学。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为此,本期《专题策划》栏目编发了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进行探索。这只是一个“引子”,我们期待针对这一问题有更多、更精彩的探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长时探究”是指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的一个自主的、较长时间的、连续不断的观察实验活动。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我们所讲的“长时探究”是特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实验活动,是能在课内完成探究任务的活动。“长时探究”一是课堂教学方式为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二是集中力量对一个课堂...  相似文献   

9.
刘三红 《学周刊C版》2019,(20):114-114
随着新一轮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标准的推进,如何基于小学科学的教学特点,结合当前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的认知结构,促进小学生实现自主科学知识的探究,构建高效小学科学课堂,成为一线小学科学教师思考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教师从自身小学科学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提出“创建合作活动,促进自主探究”“利用问题引导,实现自主探究”“应用微课教学,构建自主探究”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小学科学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杨淑珍 《甘肃教育》2020,(4):117-117
小学科学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更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所谓小学科学户外探究活动设计与组织管理策略,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在选择户外探究和设计户外探究活动方案、活动准备、实施户外探究活动、活动成果反馈形式及量化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保证小学科学户外探究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科学探究”是近年来世界科学教育改革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共同的核心理念之一,为将科学探究的理念变为教学实践,各国教材中探究活动的数量都明显增加了。为了了解国外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在实践上的可操作性,解决国外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能不能被我们移植使用,怎样使用等问题,2002年10月,我们在南京市瑞金路中学初三(4)班按美国教材的设计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实践。  相似文献   

12.
叶晓林 《中国教师》2013,(11):64-66
所谓长周期科学探究活动,是指现行教科版小学《科学》中的相当一部分探究活动需要冲破课堂40分钟的时空樊篱,超越科学探究的"建筑围墙",开展课内外联动探究。撷取此类内容,重新梳理归类,可将其粗分为"观测与考察""种植与饲养""设计与制作"三大板块。在面  相似文献   

13.
小学科学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青岛版《科学》教材以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四大模块建构教材体系,展示探究过程,具有鲜明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把握教材内容重难点,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步骤,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得知识,提升探究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一、科学探究不等于程式化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编排是以反复研究为基础的,所以有些教师力求丝毫不差地按着教材的编排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但是,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放弃任何一个环节和内容,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15.
如何科学的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探究活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给当前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其内容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四个方面。《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还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由此可见,科学探究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它还是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之一。在当前小学科学课堂中,有很多教师仍然只关注科学知识,不太关注科学探究能力;多采用知识讲授,少真正实施科学探究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存在下列问题:一是教师将科学实验、观察活动等同于科学探究活动;二是教师处理教材时人为地割裂探究活动;三是过分强调科学探究活动前的活动指导,压缩科学探究活动空间和时间;四是忽视甚至放弃探究活动后的研讨活动。为了帮助学生在共同体的学习、交互活动中有效建构科学概念,获得问题求解等方面的高阶思维技能及策略,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基于认知学徒制理论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18.
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让更多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科学教学,特别是小学科学教学,而探究活动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的设计。基于此,从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概况出发,对小学科学的探究活动设计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并得出小学科学的探究活动设计启示,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设计科学探究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小学科学是为学生打开科学大门的启蒙课程。不同于其他小学课程,小学科学知识的传授依靠讲解、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到科学实践活动中,从科学探究中理解科学原理,形成正确的科学认知。从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加强科学引导等方面探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1.以“科学探充”视角解读物理教材。实际教学中,值得探究的内容从思维方法(模式)的角度来看,主要分两类:一是归纳模式,二是演绎模式。内容中凡是包含这类科学思维的,就可以设计为探究教学。探究教学设计中.以“科学探究”的视角解读探究性教材内容是首要任务,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教材解读首先要详细阅读教材,确定出哪些环节要进行探究教学;其次要设计如何规划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