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圣芳 《寻根》2009,(6):26-33
在现存近50万件(册)徽州各类契约和文书中,法律文书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类型和极为可观的数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法律文书不仅包括明清徽州一府六县(即徽州府的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和绩溪)地方官府的行政法规性文书,  相似文献   

2.
戴圣芳 《寻根》2008,(6):26-33
在现存近50万件(册)徽州各类契约和文书中,法律文书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类型和极为可观的数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法律文书不仅包括明清徽州一府六县(即徽州府的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和绩溪)地方官府的行政法规性文书,而且还包括官府和民间抄存的诉讼文书案卷,属于民间法范畴的族规家法、乡规民约以及讼师留下的各种秘不示人的诉讼秘本文书。  相似文献   

3.
卞利 《寻根》2004,(2):50-55
徽州多祠堂。清代徽州先贤程且硕在一篇从扬州返乡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徽俗,士夫巨室多处一乡,每一村落,聚族而居,不杂他姓。其间,社则有屋,宗则有祠,支派有谱,源流难以混淆。”千余年来,在徽州这样一个聚族而居的宗族社会中,宗族为了团结族人,不仅在经济上广辟族田,而且还在精神和心理上,以建立和拓展祖先魂魄所在的祠堂为纽带,增强宗族血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相逢何须通姓名,但问高居何处村”,徽州的祠堂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开始大规模地被兴建起来。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我接触了一部发黄的明代典籍,专门描写徽州祁门某村宗族组…  相似文献   

4.
《寻根》2020,(4)
正祠堂又称祠庙,是血缘村落规格最高、最具有等级制度的场所,旧时主要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以及族人议事、教化倡学等。祠堂有宗祠、支祠和家祠等。徽州祠堂始建于明代嘉靖之前,自礼部尚书夏言在嘉靖十五年(1536年)向皇帝上疏并建议"诏天下臣工建立家庙"后,徽州祠堂便顺势进入大发展时期,以至出现"郡县  相似文献   

5.
何建木 《寻根》2012,(3):74-83
徽州是程朱桑梓乡邦,也是宋明理学渊源之所在。明清两代徽州人才辈出,产生了大量进士举人,成为中国科举文教事业最繁盛区域,被视为“东南邹鲁”。宋明以来婺源一邑在科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徽州府各县一直排名最前列。唐代婺源即有胡学等考中进士。宋代婺源县具有科举功名者多达288人,位列徽州府第一,宋代婺源县学人所创造的学术著作也位列徽州府第一。  相似文献   

6.
##正##牌坊又名"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木、石、砖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门前、园林中或街道、路口,用以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与祠堂、民居被称为徽州"古建三绝",是徽州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历来被称为"文献之邦"、"东南邹鲁",这里也是中国的"牌坊大观园"。明清时期牌坊的修建  相似文献   

7.
走进徽州古戏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琪 《寻根》2006,(6):75-79
中国的古戏台,大多与庙院相连,而徽州有,一种古戏台,不同于我国其他地方的古戏台,它建在宗族祠堂的前进,与享堂相呼应,其目的是在人们自娱自乐的同时,能够与寝堂里的祖宗同乐。  相似文献   

8.
徽州绩溪     
胡毓骅 《寻根》2004,(1):125-130
绩溪,是皖南古徽州的六县(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之一。全县人口仅18万。宋代绩溪县令苏辙曾有诗云:“指点县城如手大。”  相似文献   

9.
唐甜  李全慎  周墙 《寻根》2009,(6):113-115
印象中的徽州,俨然一幅水墨山水画,美丽得让人心醉。祠堂、民居鳞次栉比,园林、牌坊散落其中,衰落徽商的恢宏遗存里凄淫着儒家思想“仁、礼”的浓郁气息,  相似文献   

10.
唐甜  李全慎 《寻根》2008,(6):113-115
印象中的徽州,俨然一幅水墨山水画,美丽得让人心醉。祠堂、民居鳞次栉比,园林、牌坊散落其中,衰落徽商的恢宏遗存里浸淫着儒家思想“仁、礼”的浓郁气息,让造访者的心随着每一段经典故事跌宕起伏,或惊羡、或喟叹、或扼腕、或惬意,荡气回肠。故事虽丰富,却统一在厚重的儒家教义里,正如枰上的棋子虽变化无穷、道义深刻,却只露出单纯的黑白色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