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先进文化与教育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与自然和先天相对应的一种概念,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几乎所有的文化内容都与人类的活动及发展有关。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既是文化的对象、载体,又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育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最根本的在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
钱守忠 《甘肃教育》2005,(11):18-18
教育是一种合力,它是学校、社会、家庭及受教育者个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其中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即只有当学校、社会、家庭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心理品质之后,才能发挥教育的实际效力,达到教育的预定目标。而班主任就是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起疏导与影响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在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加强人文教育,对塑造学生的人格道德,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在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的方法、途径和它的教育功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构成文化本体的同时,又具有传递、选择、创新等方面的文化功能。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加强对学生文化选择的引导;加强国情教育,建立有效的教育输入机制;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充分地利用数学文化,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可以受到人格品行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刘丹 《教育艺术》2005,(11):11-12
马克思曾经说过:“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成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的确,教师的使命是唤醒,通过各种灵巧的教育手段去触摸学生的心灵,去唤醒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良知和潜能。语文学科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文化,无论是传统的“文以载道”,还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文化和历史内涵。而音乐课便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8.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它的基本内涵应是民族首先是本民族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凝聚着民族和人类健康美好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判断。它对形成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及同行就在思考、研究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这一问题。最早思考研究这一问题的可能是韩军老师,他于 1990年撰写了《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关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思考》一文,以后陆续有孟建伟的《…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其知识本身,还存在于它的历史之中.打开数学发展史,见到的分明是人类的文明史.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各种版本的新教材都增加了数学史的内容,力求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播过程.数学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多角度的创造条件,适时融入数学史,发挥数学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康 《教育艺术》2008,(2):50-51
语文是人类文化精粹的聚合,教学是对这种文化精粹的释放与传递,它面临的是所有的教育个体。这里的"人文",不同于语言界传统的"道"及"思想性",它是一个超阶级的人类的概念,它的着眼点是人、人性,通过语文教学的手段,完成人的发展与人的和谐。从对学生的人文作用而言,语文教学具有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和陶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综合性大学创办高等艺术教育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艺术教育只有建立起与人文、科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才能培养出学养丰厚、技艺精湛,富有创新活力的艺术人才。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必须走出专业性艺术学院的狭小天地,积极尝试在综合性大学中发展高等艺术教育新的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夏玲 《培训与研究》2007,24(11):35-37
文学艺术教育以及人文教育中,怎样培养人的情操、人格、气质,提高人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趣味,人物的审美、艺术形象的审美是一个重要方面。人物审美是一个综合着人体、人性、人格、风度、气质乃至艺术境界等各种因素的审美活动,它对人审美境界的提升有着比其它内容更深刻的体验性、震撼性。因而,人物审美是培育人的内心情感和审美趣味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学艺术亦可发挥其美育功能.笔者从历史典故、诗词、音乐戏剧、书画艺术、遗型艺术等方面论述了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的渗透;主张在讲述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理解它们对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而且还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与现代结合、经典与当代联系是古代文学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古代文学教学的当代性,有助于弘扬古典人文精神,有助于传承古典人文艺术。当代性教学必须建立在科研基础上,注重学术性和前沿性,博与专兼顾,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5.
培养中小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是培养其审美素质的核心;中小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要重视在文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死亡教育在社会转型期的解构和建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教育是一门从哲学、宗教、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生物学、经济学、法律、伦理学、学、艺术等多方面探讨死亡的学科,死亡教育具有终极性意义,也具有功能性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死亡教育的功能性作用能够解构流行的物质符号及话语,建构新的人精神和人空间,通过功能性作用的发挥,将人们的价值观重新带回终极性意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I address some questions pertin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art education. I begin by considering how we relate to art and how we might understand the notion of this relation in terms of human subjectivity and the art object. To do this I describe particular art practices that have broadened social conceptions of art, which in turn, become part of art itself and shape performances of understanding, learning and practice. Implicit to this discussion is a change in how artists, art practice and engagement with art are conceived. I then consider some art events in school art education and analyse how human subjects, art practices and objects are understood in this context. This leads to further remarks about how learners and practice in school art education might be discerned in the light of the preceding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18.
教育就是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本不是什么,却被说成或看成什么了;教育本是什么,却又把它看成不是什么了。教育本是(精神)劳动、(精神)生产,却不被视为劳动生产。教育本是伟大的实践,却被说成是脱离实践的。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宗教相比,都是老资格,它与人的关系最密切,最亲近。唯有教育最有资格说教育就是教育。如果说人是万物的尺度,那么,最有资格跟着人说它是万物尺度的,是教育。  相似文献   

19.
Recent educational initiatives have emphasised the importance of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today's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strategies for becoming successful problem solvers throughout life. Other scholars advocate the use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n the grounds that such tools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when considering social justice issues. In this article we make the case tha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analytic art criticism can serve as fundamental tools used not just for the study of art but can also centre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sis in all aspects of the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Our argument begins with 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the use of art criticism for critical thinking and meaning making. Then we describe our efforts to address critical thinking with our students by using the critical analysis model of art criticism and applying it to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forming reasoned judgments ab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also as springboard for examining social justice issues. We believe that promoting this form of affectively driven, intellectually guided critical thinking makes our students potentially more successful not just in their encounters with art and education, but also in their lives as human beings beyond school.  相似文献   

20.
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多元综合的教育形式。艺术教育的效应远不限于个体素质的培养和陶冶,艺术教育对人的成长、个性的发展及智力的开发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重新认识和理解艺术教育在培养提高智力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