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吐鲁番无半古城考钟兴麒无半城,为高昌王国时期无半县的治所。吐鲁番出土文书TAM89《检校失奴事符》中有“无半县”。《太平广记》卷81云:“蒲桃,林者皮薄味美,无半者皮厚味苦。”有关无半县城具体方位,唯《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略有记述:玄癸由高昌国都城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客观不同领域分别论述“有”“无”的真正内容与性质,论证宇宙天地人的“有无”关系不只是“无中生有,有又返无”定律半论,而应是“先有后无,无中生有,有又返无”定律全论,并说明“有无”新论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材《登泰山记》有这样一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颠。”教材注“道少半”曰;“路不到一半。”把道解作名词,不妥。实际上这个“道”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可释“行走”。“少半”是“不到一半”,放在“道”字后作补语,它之前又无其他动词,则“道”活用作动词甚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对议论文写作普遍不感兴趣。其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苦于无“的”放矢,他们觉得命题作文多半题目老一套,难以激发自己的思想火花;二是苦于无“米”下锅,论据贫乏;三是苦于无“法”可依,难以写出新味。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热情,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如何解决这些问  相似文献   

5.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 :1.作为词 ,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 ,带宾语 ,词性为及物动词 ;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 ,词性为助动词 ,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 ,在句中充当状语。 2 .作为语素 ,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 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 ;还通“贪” ,通“德”。  相似文献   

6.
“半意志将来时”是介于“有意志将来时”与“无意志将来时”之间的一种中介状态。“半意志将来时”用来表示含糊的意志、直率的请求或客气的命令,可用于间接引语、条件从句或表示请求、命令的句子中。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题好 文半”。这句话是很 有道理的。一个好的 题目,能激发起学生 写作的热情和兴趣,犹如火种投入干柴,可以使之熊熊燃烧;一个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的题目,则会增加学生写作的困难,不是无“米”下“锅”,难成其“炊”,就  相似文献   

8.
半肯,源自古代禅宗思想——半肯半不肯.据传,洞山良价禅师是云崖法师的高足,有人问洞山:“尔肯先师也无?”意思是说,你赞成你先师云崖法师的话吗?洞山答:“半肯半不肯!”那人又问:“为何不全肯?”洞山说:“若全肯,即辜负先师也.”这一禅语,让我们悟出了这样的道理:不盲从老师,是做学生应有的尺度;不盲目自封,是做老师应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辞书上说,“半”字有四解:一为二分之一,如:年过半百;二为在……中间,如:半途而废;三为比喻很少。如:一星半点;四为不完全,如:半新的楼房。然而,在实际运用中,以上四种解释,远不能涵盖“半”字的意蕴。明代诗人梅鼎祚有首《水乡》诗云: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这其中八个“半”字,把一幅半隐半现的水乡图描绘得维妙维肖。你说,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第九册第78面“圆的认识”一节教材,短短的一面半中有六个概念:圆,圆心,半径,直径,半圆,对称轴;三条性质:同圆中所有半径相等,所有直径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两个公式:d=2r或r=d/2。既无什么重要法则可讲,也无什么演算技巧可言。不少教师感到教起来乏味;也有  相似文献   

11.
辞书上说,“半”字有解:为二分之一,如:年已半百;二为极言其少,如:不值半文钱;三为不完全,如:半旧的房屋;四为犹言中,如:夜半,半路。然而和实际运用中,以上四种解释,远不能涵盖“半”字的意蕴。明代诗人梅鼎祚有首《水乡》诗云: “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  相似文献   

12.
“乐景写哀”,源于清代王夫之的《姜斋诗话》,这一手法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很好的艺术展现,写“乐景”极尽铺陈夸张,“包括于事有关之物和于情无干之人”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哀事哀情”的叙述上不动声色,情节发展自然,无半丝议论之词,无一点大哀大恸之语;外在妆扮风光满眼,哀者欲表难表,委曲求全。红楼梦成功地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才使得这部悲剧经典倍增其哀。  相似文献   

13.
“半意志将来时”是介于“有意志将来时”与“无意志将来时”之间的一种中介状态。“半意志将来时”用来表示含糊的意志、直率的请求或客气的命令,可用于间接引语、条件从句或表示请求、命令的句子中。  相似文献   

14.
谜猜谜二则     
(一 )  小青和小莉都爱猜谜。元旦这天 ,两人碰到一起 ,小青说 :“我出一谜 ,你猜中了我请客。”小莉说 :“好 ,你出谜吧 !”  小青说 :“横看有 ,竖看无 ;未来有 ,暂时无 ;光荣有 ,可耻无 ;困难有 ,问题无。请猜一字。”  小莉一笑说 :“我用你的谜底 ,制成谜面 :东邻有 ,西邻无 ;农村有 ,城市无 ;个体有 ,公共无 ;李家有 ,张家无。”  “不错 ,你猜中了。”小青又说 ,“屋檐有 ,墙上无 ;桥上有 ,路上无 ;茶里有 ,水里无 ;杯中有 ,碗中无。”  “多着呢 !”小莉也接着说 ,“老板有 ,职工无 ;积极有 ,落后无 ;香者有 ,臭者无 ;学…  相似文献   

15.
慢真实     
小学以“半小时课堂”理念引导师生慢“磨”“炼”;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学生合作互动表演有真情实感;“做”的任务设计有层次性、创新性,有实际意义,并能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16.
有些汉字的字形与意义恰好相反,却误用了几千年。如:“牛”、“半”与“鱼”:“牛”字从形体上看只有半边一撇,本该读作“半”字;而“半”字头生双角,活像一头牛,本该读作“牛”字。有人却说“鱼”才是真正的“牛”字,理由是:头上有角,在田间劳作,有四只脚(“鱼”的繁体字为“魚”)。不是牛是什么?而“半”才是真正的“鱼”字,因为鱼有一条侧线,如果把它横着写“(?)”  相似文献   

17.
“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学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正是“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这一优势,使它备受命题老师的青睐。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目,每一年都少不了“半命题”作文题目。2000年北京中考有四个区均用“半命题”,海淀区是“我想让更”,朝阳区是“留在我心灵深处的”,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其实”课本中有“其实”一词的句子有: “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了,没奈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在全命题和半命题中考作文中,以“自我”为中心命题的作文题目较多,一直占主导地位,成了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话语”,如2010年浙江省就有杭州市“成长路上无捷径”、义乌市“我不只是一个角色”、  相似文献   

20.
文言中肯定否定也有量的差别。它们区分出:完全肯定或否定;部分肯定或否定,姑且称之为半肯定、半否定;超过肯定或否定,不防称之为过肯定,过否定。半肯定一般由表不完全义副词如“劣”“差”“略”等修饰构成,隐含相当的否定。半否定的构成,或者用半否定形容词“难”修饰,或者以否定副词修饰“必”“易”等,或者否定词前由不完全义副词修饰,都隐含相当的肯定。过肯定基本上是由“太”“泰”修饰的肯定句,隐含相当的否定。过否定有说出和不说出隐含的肯定意义两种形式,一般由否定词修饰唯一义副词如“惟”“独”“但”等构成。“半”“过”表达法,不仅适应了事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反映需要,而且满足了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复杂交际的具体环境的表现要求。它们字面义和隐含义的结合,大大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具有明显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