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OF方法分析浙江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瑞民  潘小凡 《科技通报》1998,14(6):419-422
根据 1962— 1991年共 30年的浙江省 4 3个地面站的降水资料 ,应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 ( EOF)方法 ,分析了浙江省 30年月降水量 .根据总体累积贡献率和空间分布特征 ,发现前三个典型场能较全面地反映浙江省降水分布的主要特征 ,其贡献率高达 81.69% ,据此得出三种降水分布类型 :全旱 (涝 )、南旱 (涝 )北涝 (旱 )、和东涝 (旱 )西旱 (涝 )  相似文献   

2.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次很高,同时受黄河长期夺淮的影响,历史上是我国水旱灾害最频繁的地区。据统计淮河流域在1470~1980年的511年中发生洪涝、旱灾的年份482年(其中洪涝灾害126年、旱灾年份92年、旱涝灾害同时发生的年份120年、局部洪涝、旱灾年份144年),占统计年数的95%,无灾正常年份29年,仅占5%。经常是洪、涝、旱灾年份交替出现,连旱连涝年份也时有发生,局部洪、涝、旱灾更是年年都有;在一年之中,先旱后涝或先涝后旱的年份也常有发生。洪、涝、旱灾害是严重危害与制约本流域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3.
根据二十四史及地方志中收集到的杭州市及所属七个县(市)的历史气候记载,用《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所规定的标准,把逐年的旱涝状况,按涝、偏涝、正常、偏旱、旱分成5级,建立以年为单位的旱涝连续序列。统计得出:①无论从各世纪或总的来看,都是涝年多于旱年,其频率分配,涝年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对西藏地区旱涝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划分西藏地区旱涝等级较为客观的标准,(即:旱涝指标Pt的方法),指旱涝等级划分为(重旱,中旱,轻旱,正常,轻涝,中涝,重涝)七个等级。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暴雨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及旱涝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全省气象灾害与81个站夏季6-8月降水资料,进行暴雨旱涝灾害及影响分析;计算Z指数。确定重旱轻旱、重涝轻涝指标,求出发生概率结果进行灾害3级区划,即重、中、轻区划。  相似文献   

6.
“一涝一条线,一旱一大片”。自古以来,干旱因其延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伴随饥荒等特点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近47年三江源雨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地区13个气象站1961~2007年雨季(6~9月)降水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雨季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年来三江源地区雨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1.9mm/10a.EOF分解显示,第一模态表现为降水空间变化的全区一致性,第二模态表现为西南部与东北部的反相,第三模态表现为西北部与东南部的反相.将全区分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四个地区,用小波变换分析的结果是,东部和西部的突变点相接近,分别为1987、1988年,但旱涝期正好相反:南部为先涝后旱,突变点在20014年;北部为先旱后涝,突变点在1966年,南、北两地区的干旱期均长于偏涝期.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区域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华明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3,35(12):2491-2500
根据1961-2012年四川省40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Z指数法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近52a来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川东盆地3个地貌单元的旱涝灾害区域响应。结果表明:近52a来四川省气温以0.17℃/10a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以9.03mm/10a的速率减少,全省气候表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从区域变化看,川西高原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气候呈暖湿变化趋势,而川西南山地与川东盆地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四川省3个区域旱涝灾害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川西地区旱涝灾害对暖湿气候的响应表现为向偏涝趋势发展,1990年以前旱涝灾害频次较少,发生周期长,偏旱,1990年以来旱涝灾害的频率与灾害程度均呈加剧趋势,偏涝;川西南和川东地区气候暖干化直接导致了旱灾频率增加,干旱化趋势明显,川西南山地2000年以前偏涝,2000年以后偏旱,川东地区1990年以前旱涝灾害频繁,1990年开始涝灾减弱,旱灾的频率与程度均呈明显加强态势。  相似文献   

9.
钟元  吴钟浚  张珊瑛  李泓 《科技通报》2000,16(4):252-259
对浙江省旱年与涝年的500hPa环流场,太平洋海温场,环流特征量,El Nino和天文特征等环境场进行了合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环境场的显著差异是导致旱涝的基本原因。应用高相关月份的环境场导出集合因子、EOF,车贝雪夫多项式正交展开典型场和环流特征量等预报因子。应用不同类别的预报因子和逐步回归分析,构造了浙江省春夏期降水的分类预报模式及其综合集成预报。预报试验证明:预报模式对浙江省春夏期降水具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未来汛期旱涝灰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汛期降水量大、年际变率也很大,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使之成为我国夏季主要致灾因子之一。做好汛期旱涝预测,提高预报准确率,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国194个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站1971年~2000年汛期(5月~8月)降水序列资料,通过具有极好处理贫信息能力的灰预测方法,对我国2010年~2020年汛期降水的旱涝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0年~2020年我国由“南涝北旱”转换成“北涝南旱”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每年汛期都有旱涝灾害发生,北京、银川、石家庄等地区旱灾严重,重庆、南昌、广州等地汛期水患频繁。  相似文献   

11.
胡祥明 《学会》2010,(5):30-31
<正>黑龙江省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寒温带,具有明显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每年旱、涝、冰、霜、低温冷寒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给粮食安全生产和国家商品粮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带来极大危害和影响。黑龙江省科协从1996年始连续13年组织专家开展农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嫩江上游呼盟流域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对降水径流、水土流失引起流域经常发生旱、涝、风、雹灾害,特别是下游洪水灾害危害及防治提出建设的成因,所以论述了建设嫩江上游呼盟流域生态建设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浙江省旱涝灾害时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省63个气象站点36年(1971-2006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正态化Z指数方法计算单站旱涝指标,并利用该数据确定区域旱涝等级,对浙江省的旱涝时间序列进行研究,运用GIS空间插值方法(Kriiging)分析浙江省旱涝的时空分布,其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从70年代开始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旱涝交替发生,但总体以偏涝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多旱区在金衢等内陆丘陵盆地,多涝区常发生在浙西地区。这对防御旱涝和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对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3-2011年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及气象数据,运用"Z指数"法核算各气象站点的雨涝发生等级,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依据"Z指数"计算结果将年份划分为正常年份与雨涝灾害年份,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分析雨涝灾害对水稻种植户要素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1年间湖北偏涝少于大涝,极涝并未出现,大涝、偏涝发生区域较为集中。此外,稻农生产要素投入在正常年和雨涝灾害年间存在显著差异。雨涝灾害的发生对中间投入、劳动力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后者影响程度最大。另外,分位数回归表明,随着分位数的提高,雨涝灾害对中间投入、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程度逐渐提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湖北雨涝灾害的预警及预报,为农户尤其是高投入水平的种植大户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及知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井渠结合,以井保丰,引河补源,井灌带井排,井排防盐,明沟除涝是综合调控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洪、涝、旱、碱的有效水利措施。这种水利措施,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井渠结合在于正确地确定适宜的渠灌供水,既能充分地利用灌区地下水资源,又能使灌区  相似文献   

16.
蓝浩宇  苏瑞雄 《大众科技》2021,23(10):121-124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广西旱涝灾害频发,使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而在生产实践中,农作物最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总结分析广西农业气候资源出现的主要变化,同时以水稻、玉米、甘蔗、柑橘四种农作物为例,围绕广西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展开探讨,以期为能更好地利用气候资源,根据气候变化制定适宜种植方案和保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及渤海莱州湾滨海区土壤含盐量高和肥力低为其突出特点。干旱的气候、黄河尾闾河道的摆动、咸水的侵染、风暴潮的侵袭等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决定着土壤发生与发展的总趋势。生物与工种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旱、涝、盐、咸、瘦、农、林、牧、渔、盐综合发展,是合理开发4黄河三角洲、土壤资源、土壤盐  相似文献   

18.
孙彭龄 《科技通报》1991,7(3):178-179
1990年从全国范围来看是个风调雨顺年,农业获得了丰收。然而对浙江省来说是个重灾之年,多灾之年。旱、涝灾害同时出现,东涝西旱。东部地区连续抗台防涝,西部地区持续抗高温干旱。干旱和台风给浙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60亿元。 1.高温干旱出现早,持续时间长 1990年全省梅雨不明显,7月5日起就进入盛夏天气,本省大部分地区的日最高气温都在36—38℃,西部的金华、衢州、丽水等地区有27个市(县)日最高气温高达39—40℃,其中鄞县39℃,丽水4l℃,嵊县40℃,嘉兴38℃,龙泉39℃,均接近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晴热高温天气不但来得早,而且持续时间长,杭州从6月20日至7月28日就有25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本省的西南大部分地区7、8月持续出现了晴热高温天气,均为历史上所少见。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天擎系统中松原市及所辖5个站的实测降水资料,将线性趋势法、小波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根据旱涝指标Z指数进行旱涝等级划分,并对松原市旱涝指数W指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以来,松原地区W指数上升趋势较弱,且阶段性变化特征显著,松原地区旱涝突变特征明显,且分布不均,宁江县、前郭县、长岭县旱涝震荡周期相近且时间较长,乾安县和扶余市旱涝震荡周期相近且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20.
要使农业稳产高产,必须全面推行农业“八字宪法”,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增产措施。就我国大多数农田来说,水利问题往往居于首要地位。这类农田,首先需要进行农田水利的建设,做到旱了能及时灌,涝了能及时排,不受自然灾害的威胁,才能稳产高产。机电排灌是利用排灌机械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根据农作物的对水的需要,把低处的水提上来灌溉农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