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金栋 《中国钓鱼》2007,(10):58-60
我是一位钓迷,同时又爱好收藏,尤其喜欢收藏钓鱼艺术作品。由于工作关系,我结识了一些书法家、画家。他们知道我爱钓鱼,又爱好收藏,赠送给我的钓鱼艺术作品渐渐增多,目前已收藏名家  相似文献   

2.
蒋勇 《垂钓》2013,(2):22-25
有人在网上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喜欢钓鱼?有人说是基因遗传,有人说是家族影响,有人说是天然本能,有人说是后天学习,不一而足。我也经常问自己,我为何喜欢钓鱼?我的爸爸伯伯为何喜欢钓鱼?我的儿子为何喜欢钓鱼?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钓鱼,也喜欢阅读《中国钓鱼》杂志。因为我是从医多年的医生,最喜欢阅读“钓鱼与健康”栏目。我对钓鱼能治病深信不疑。在我周围就有许多钓鱼爱好者,他们中一些人在垂钓活动中不但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体质。有些患各种慢性病者在垂钓活动中恢复了  相似文献   

4.
水乡垂钓     
我出生在一个水乡,镇的四周皆被玉带似的小河所环绕,因此也就有了乐子——嬉水、钓鱼、溜冰……而夏季最为热闹,光着身子的小伙伴们是奔走相呼而不止,不一会儿水中竟相绽开“白花”。我是家中的独子,父亲不让我嬉水,但对于钓鱼他却不管我了。我喜欢钓鱼,也绝非单是取鱼之乐,实乃是喜欢钓鱼之时的心境。每每钓鱼的时候,一个“我”在画中握竿而钓,而另一个我在画外沉醉在这种钓鱼的意境之中了。王维有诗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我总觉得它与钓鱼之时的心境有几分相通之处,要不我怎么会在少年的时候对它乐不知疲呢?…  相似文献   

5.
陶世君 《垂钓》2005,5(10):39-41
从2005年4月开始,我先后参加了4场竞技钓鱼比赛,从工作角度来讲,参加这些比赛之后,让我对热衷于“竞技钓鱼”的群体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比赛也喜欢上了那种竞争的气氛。  相似文献   

6.
嗜鱼症     
胡爽 《钓鱼》2010,(9):58-58
俗话说,喝酒不吃菜,各人心里爱。这里的爱,可能因各人性格、脾气或思维理念不同而决定。 爱,就是喜欢。 有人问我喜欢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第一是钓鱼,第二是钓鱼,第三还是钓鱼。喜欢即爱好,我对钓鱼的爱好,不是一般的爱好,现已升级为嗜好;所以说,我患了“嗜鱼症”。但这嗜鱼又绝不单是为吃鱼而言。  相似文献   

7.
<正>我在2023年第一期中国钓鱼杂志上发表过《我爱钓鱼习惯用散漂》里讲述了钓鱼对人的身心健康有诸多好处的一篇文章,也是我爱钓鱼的主要原因,我这里选了几位渔友的钓鱼故事及经历说一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我们家和黄玉坤大哥他们家住在伊宁市汉人街大桥板子河边的大院里,他的父亲和他们兄弟两个都喜欢打猎钓鱼,他们父子经常到天山公社(现英塔木乡)的伊犁河芦苇丛沟渠打猎钓鱼。可是后来在毛纺织厂工作后,很少看到他钓鱼了,  相似文献   

8.
夜钓初体验     
张帮俊 《钓鱼》2013,(13):65-65
同事老李是个垂钓高手,尤其擅长夜钓,出去钓鱼多有斩获。我虽是钓鱼门外汉,但喜欢看热闹,便央求老李钓鱼时把我带上,体验下夜钓的感觉。周末傍晚时分,老李开车带我来到他常钓的水库。下了车,他从后备箱拿出钓具,我一瞧,还真专业。手竿、竿架、夜光灯、抄网、食品、驱蚊花露水等一一俱全,这真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相似文献   

9.
我一直很喜欢钓鱼,虽然钓技并不高明,但自从参军入伍后,已经7个月没摸钓鱼竿了。由于部队工作紧张,我也很少写信回家,直到有一天,父亲寄来一本《中国钓鱼》杂志,中间还夹着一封信,我才想起,很久没有问候父母了。  相似文献   

10.
我是建阳二中的学生,在爸爸的影响下也喜欢钓鱼。今年暑假不到20天里,我竟钓上了两条大鱼,一条重11千克,一条重10.15千克。钓友们称赞我说:“钓鱼高手出少  相似文献   

11.
陈天开 《中国钓鱼》2018,(12):95-96
今年78岁了,一生喜欢钓鱼。我从七八岁时就开始学钓鱼,那时跟村里的一位老人叫覃美清学钓鱼,我叫他四伯父。平时他喜欢我乖灵小巧的,他一去钓鱼,就叫我跟他一块到河边。每次他都拿着两三支钓竿,他自己拿两支,分给我一支钓竿,让我跟着他学。那时钓鱼用的全部是蚯蚓(我们壮族地区叫蚜虫)作钓饵,而钓竿是用山上野生的小金竹来做的。  相似文献   

12.
垂钓、摄影和笔耕,是我业余生活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1986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远离城市的煤矿单位,在机关的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受办公室郭主任的影响,我渐渐喜欢上了垂钓,并交上了《中国钓鱼》这个好朋友。 后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工会工作,并被同事们举荐为钓鱼协会会长。《中国钓  相似文献   

13.
日本钓鱼人     
张莉 《钓鱼》2003,(23)
应亚细亚钓鱼联盟议长、世界著名的钓鱼人小西和人先生的邀请,记者于金秋十月远渡重洋赴日采访,真切地感受了钓鱼王国日本浓浓的钓鱼氛围,“零距离”接触了——飞机上邂逅日本钓鱼迷10月14日,在上海飞往日本福冈的飞机上,我邂逅了日本九州熊本市一株式会社社长松本先生和他的中文翻译沈先生。当松本先生得知我是《钓鱼》杂志的记者,此次赴日本是采访亚细亚国际友好钓鱼大赛时,同样是钓鱼迷的松本先生和我有了“共同语言”。松本先生告诉我,他很喜欢钓鱼,只是平时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钓鱼。不过每年度假,他都会带着家人去海边,让太太孩…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三明市钓鱼协会秘书长,在钓协工作中,我发现有些钓友对传统钓和台钓认识上存在着一些偏差。如喜欢传统钓的不愿介入台钓,而喜欢台钓的又常瞧不起传统钓,更有甚者,还相互揶揄、诋毁。前一段时间上网交流,发现其他地方也存在着类似问题,不仅影响钓鱼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不利于钓鱼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其实,传统钓也好,台钓也好,都是  相似文献   

15.
邹思全 《钓鱼》2004,(12):5-5
我是一名铁杆钓鱼迷,家住闻名于世的孟良崮山脚下,从小就喜欢钓鱼,尤其喜欢在大中型水域野钓。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钓鱼,也爱做钓鱼日记,1988年以来一直坚持至今。是它给我留下了往日垂钓的情趣,是它激励我对未来钓鱼的追求,是它揭示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使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提高了钓技,  相似文献   

17.
莫凡 《中国钓鱼》2000,(7):56-56
我的电脑游戏文章承蒙《中国钓鱼》杂志的厚爱,从2000年第1期开始刊载。得知很多爱好钓鱼又爱好电脑的朋友很喜欢,于是便萌生了继续写作续篇的想法,在逛光盘市场或者上网时更加留意新的钓鱼游戏。功夫不负有心人,竟然又找到几款新的钓鱼游戏,在工作之余,写了《在家也能钓鱼》的续篇,以飧钓友。  相似文献   

18.
我叫刘天穹,今年11岁,从小受姥爷的影响,也喜欢上了钓鱼。我钓鱼的照片去年还登上了《中国钓鱼》杂志。今年6月23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佳节,早上吃完粽子,  相似文献   

19.
唐黎标 《钓鱼》2010,(1):60-61
我从小喜欢钓鱼,但由于种种原因,又很少享受到钓鱼那份悠闲自在的时光。今年5月份,我到加拿大看望女儿,到达加拿大的第三天,女儿特地约了两位华人钓友,陪我在异国圆了一回钓鱼梦。  相似文献   

20.
有许多事情是出乎常理的,比如钓鱼。我的钓技属于末等,所以我的"钓兴"也不高,"我缺乏那耐心,性子急",我常这么说。我的儿子——《中国钓鱼》杂志专业编辑、业余钓鱼"高手"——反驳我说:"恰恰相反,钓鱼需要急性子。"实验的结果是他对我错。多少次去钓鱼,鱼儿已经舍身咬钩一心要成全我,我却不能迅速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