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规模的区域性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江苏省为例,分析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专业规模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适应区域经济结构与发展的高职教育专业发展,首先要加强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策略;其次,要重视高职院校专业设王与规模的区域调研,形成差异化的区域性优势.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应当面向区域经济并以就业为导向来建设高职专业。当前我国高职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集群结构特征相脱节问题成为造成高职教育资源浪费,削弱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抑制区域经济发展潜能的根源。文章从高职教育专业布局规划的政府功能缺位、市场机制不完善及高职院校应对措施不到位三个方面揭示了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的现存问题,并从产业集群视角提出了优化高职院校专业布局规划方案的政府策略、市场策略及高职院校策略,为有效提升高职专业布局规划与产业集群结构适应性提供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立足扬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扬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对应度,提出扬州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四点建议: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制定高职院校整体发展规划;高职院校要兼顾多方需求,提高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加强市场调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建立有效机制,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相似文献   

4.
国家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贯穿经济战略与政策始终,推动区域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组织的代表.区域产业集群产业要素的集聚、集约、创新与专业化,是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果,要求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的高等职业院校资源也要走协同创新之路,集聚、集约,创新服务方式与组织模式.区域高职院校专业集群的建设是高职教育组织模式的战略创新,必须从专业集群建设的理念创新开始,全面推进区域高职专业集群贴近产业集群服务的体制机制与模式的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但仍然存在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培养质量与经济发展需求,服务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等诸多不协调现象.要实现促进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政府层面要加强宏观调控,高职院校要加强自身建设,行业企业要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文章从专业建设深度不够、专业建设广度不够、专业建设融合不够、专业间发展不平衡、新设专业投入不够等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问题入手,分析了形成此类问题的三大因素,并根据政府、企业及学校三方行为,提出构建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系统中的构建政校企动态合作的稳定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有效模式、构建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呼应的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特色与专业群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红 《职教论坛》2012,(9):46-50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的区域经济环境下,通过对特色专业群的建设促进形成高职院校核心发展力的分析,运用职教理论与管理理论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构建进行探讨,提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下文简称本院)物流管理专业群构建的方案,探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杭州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18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基本对接,但对支柱性产业的适应性较弱,专业设置前瞻性不足,重复度较高。对此,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培育重点专业,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品牌专业。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而科技服务平台已成为高校专业与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的需求,通过科技服务平台提升高校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通过对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平台如何有效运行实践进行分析,认为目前科技服务平台存在服务能力、机制保障、建设方面等问题,必须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制定政策、保障平台为实现专业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科技服务与行业发展同行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着布局不合理、专业结构不适配、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地方政府要深入改革管理体制,建立高职院校三级共管模式,促进校企、校地合作;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合理布局高职院校,调整专业结构,提高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配度;高职院校要坚持人才培养与技术(产品)研发双轮驱动,坚持高职教育与培训两翼齐飞,主动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推进骨干专业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是促进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需要,是支持区域经济建设的现实诉求。文章从政校行企协同的角度,提出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路径:高职院校要精准定位,全面与区域行业企业对接,科学遴选骨干专业;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骨干专业建设及发展战略;各级政府要完善骨干专业建设推进机制,建立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优化服务供给机制,高效推进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地方政府要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提高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校的参与力度。  相似文献   

12.
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并以适应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实现二者有效协同发展。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吉林市十大功能区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为抓手,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实现了专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作用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反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一种耦合关系。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区域培养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一定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契合,打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专业。文章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东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两者的耦合关系、耦合路径作了分析,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无锡高职院校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息、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有效形成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但当前无锡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不相适应、社会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三教”改革水平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三个问题。因此,无锡高职院校应对接无锡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以适应产教融合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向杰 《教育与职业》2021,996(20):42-47
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院校专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数据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从分析经济产业结构如何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逻辑入手,利用大数据分析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构建专业调整的框架体系,建立产业结构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专业理论体系变革协调发展的机制,以增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协同性,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职专业集群建设以区域支柱产业的产业链为依托,通过嵌入产业链而服务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进而促进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协调创新发展。绍兴地区产业集群效应明显,而现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无法较好地适应和服务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组建适应绍兴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高职专业集群。在专业集群的形成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场的主导机制,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作用,建立专业集群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视阈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现代化建设,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实现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文章阐述了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协同关系,从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错位、政行校企机制缺位及教学资源组织能力不足等方面揭示了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革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建构政行校企平台、增强教学资源组织水平等优化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丽水区域经济发展任务重、速度快、人才引进困难以及高职院校师资薄弱、财政投入不足的现状,高职院校应创新专业建设策略:组建产业学院,以优势专业带动相关专业;校企合作建专业,提升专业实力;实施适应产业特点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构建适应中小企业要求的区域特色课程体系;盘活校内资源,增强专业对产业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19.
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提供人才保障以及技术支撑等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既能制约高职教育的目标、规模、手段等,同时也可以促进特色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要使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体系构建、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坚持优化外部社会环境,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并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四个方面分析具体原因,提出实现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的良性互动、加强地方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联合、完善高职院校自身的内部建设和打破高职院校教师的传统观念束缚等针对性策略,令其在参与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为经济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从而达到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