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峡库区内的巫山-奉节-巫溪三县,由于位置、资源、经济、社会等条件的一致性,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大山大峡旅游资源为特征的“金三角”经济发展区域。确定金三角旅游主题形象,对实现“金三角”旅游经济大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章从金三角区域经济基础分析入手,结合评价金三角旅游资源,明确了旅游主题形象定位及原则,最后试图揭示出金三角旅游主题形象。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旅游业在东盟国家经济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虽然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近年来接连发生的美国9.11恐怖袭击、印尼巴厘岛爆炸恐怖事件、SARS等,使其旅游业受到很大影响,旅游贸易有所倒退。但东盟国家采取对旅游市场重新定位、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开发新旅游资源、加强区域问旅游合作等政策和措施,使其旅游贸易得以恢复和发展。目前东盟国家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其未来前景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3.
湘南经济圈是湖南区域经济的重要部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对推动湘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湘南毗邻广东、广西,邻近香港、澳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是发展湘南旅游产业的首选战略。本文从分析湘南地区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中的区位特点、市场取向、产业地位、战略目标入手,对湘南旅游产业发展作出了战略定位,提出了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基于单项旅游资源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设计方法,并以海口为例,论述海口将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中国高尔夫之城”的过程,探讨“中国高尔夫之城”城市形象定位的塑造与传播,期望对其他城市的旅游形象定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旅游形象定位已经成为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目前镇远的旅游形象定位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不能代表镇远的整体形象。通过分析镇远现有旅游资源,采用创新定位的方法,把镇远古城的旅游形象定位为“西南武城”,并提出旅游形象推广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西地区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及其地理、经济、文化等环境状况的一体性,为其确立辽西总体旅游形象提供了可能。辽西旅游形象定位应以人文旅游资源为首选要素,采用空隙个性定位法。以富于独特性、神奇感和吸引力的“走廊文化”为最佳定位方案,进而为辽西旅游开发提出新要求,开启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夏都”旅游圈地脉、文脉人手,对“中国夏都”旅游圈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旅游圈形象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山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旅游资源,是名的“世界自然与人双遗产”,是安徽省“两点一线”经济发展战略的龙头。明确黄山旅游市场营销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对准确定位黄山的旅游市场,进一步促进黄山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拥有中国乃至人类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博物馆。可从旅游产业的定位、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人力资源等方面探寻“旅游兴陕”之路,挖掘开发陕西博大独厚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0.
树立正确的旅游形象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贺州市旅游业发展迅速但目前没有准确的旅游形象定位,基于贺州市旅游资源的地方性,以旅游者感知为核心是贺州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把贺州市旅游形象定位为“桂东第一峰,休闲之乐土”。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其中"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被列为建设海西战略的重要组成。这一战略定位,给"五缘"优势凸显、持续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福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的背景,提出了闽台共同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合力打造海峡旅游产品的科学运转机制和基本思路,促进闽台旅游产业在深层次上实现对接和海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积累,国民休闲的社会经济基础基本形成: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城乡居民消费不断提升,科学发展与以人为本战略实施、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阶层结构优化演进,《劳动法》等法规日益健全、法定假日等相关制度不断健全落实、国民休闲时间保障增强,休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社会休闲氛围不断增强,公共财政资源、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旅游业强劲增长、正步入大众化和休闲化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危机所激发的倒逼机制、旅游休闲敏感而不脆弱的弹性机制、应对危机的各项战略共振机制和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带动发展的传导机制等多种机制功能发挥、强化,当前国民休闲战略启动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以来,日本确立并实施了观光立国战略。该战略是基于日本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旅游产业重要作用的体现,也是日本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观光立国行动计划”标志着日本“观光立国”战略步入了正式实施阶段。《推进观光立国基本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日本“观光立国”战略进入了新的阶段。日本的观光立国战略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效,其经验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丹 《太原大学学报》2011,12(4):49-50,56
地域特色文化旅游是当今旅游行业发展的新焦点,山西拥有丰富深厚的地方戏曲旅游资源,具有重要价值。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对弘扬地方文化,拉动区域经济建设,树立地方形象品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以及余暇时间的增多,体育旅游已成为一项“朝阳产业”,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文章通过对山西省6所高校1106份在校大学生的有效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山西省大学生旅游消费倾向及体育旅游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市场需求,对丰富和促进山西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绥化市"寒地黑土"品牌的建立,为绥化市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依据SWOT分析方法,对绥化市旅游业进行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因素分析,并根据其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核心地区优势,提出在寒地黑土经济条件下打造绥化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张家界的旅游演艺产业吸引了海内外许多游客,成为当地旅游一大特色。旅游演艺既能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旅游地及景区发展,又能演绎文化精髓,保护文化遗产。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张家界如何推进旅游演艺产业的顺利发展,实现"中国演艺之都"的目标,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强,以鉴赏、体验和感受旅游地的地方文化内涵为主要目的的文化旅游活动正在成为倍受游人青睐的旅游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连的文化旅游无论是在形式、类型、内容,还是在规模和影响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成为未来大连旅游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针对大连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只有采取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提升百年新城的文化气息;以"大海"为基调,突出"浪漫之都"的文化主题;以"北方不夜港工程"为契机,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借助"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机遇,提升文化旅游的信息化水平;重塑"花园城市"形象,美化文化旅游的环境氛围等对策才能实现大连文化旅游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成都成为国家级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在更广泛的领域促进旅游产业升级,推动本地区"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汶川经过近三年的地震灾后恢复建设,其旅游业复兴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课题组总结出汶川灾后旅游振兴发展的"三高一统"模式,即高目标引导、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统筹整体推进旅游重建工作,实现以旅游为主导,整体推进交通条件和接待设施升级、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关联效应、旅游资源整合和路线打造、民族文化保护和新文化注入、标准规范和品牌树立等重建路径,进而实现了旅游支撑系统改善、特色旅游村寨集镇、旅游带动产业升级、旅游布局科学合理、旅游文化彰显、旅游形象提升等六大突出绩效,最终全面实现灾后旅游产业振兴。"汶川模式"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