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写给他的同乡后辈太学生马君则的一篇赠序。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写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义乌)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为他写了这篇赠序。  相似文献   

2.
9月10日 晴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六岁能为诗歌”,文名远播,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与高启、刘基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相似文献   

3.
宋濂与“台阁体”的关系是明前期文论研究的重要命题,历来争议颇多。根据宋濂的“台阁文”观念、“台阁文”创作以及台阁体作家对宋濂文学的接受,并结合“台阁体”的不同发展阶段,重新审视此论题,可以推断,宋濂不是“台阁体”作家。受政治身份影响;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前期作家并不推崇宋濂,因而他对“台阁体”的产生只起了间接引导作用。天顺以降,台阁体中、后期作家一致推崇宋濂文章,他对“台阁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宋濂不仅是明初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从“五经”教育出发,毕生以“讲经授徒”为业,提出了重视培养圣贤之心、努力拓展学习视野等教育理念,而且在作文教学、情感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主张“色温气和”、循循善诱和富于启发性的教育方法,开创了新的教育传统;他让学生有“如坐春风”之感的教育实践,对后世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作者宋濂 ,中国散文学家 ,字景濂。幼年时聪明 ,记忆力极强 ,拜师就学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 ,有青出于蓝之势。到中子年间 ,荐授翰林编修。后因父母年老辞官 ,入龙门山 ,著书十余年。著有《宋先生全集》《浦阳人物记》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官至翰林大学士 ,又迁侍讲学士 ,知制诰。宋濂很受朱元璋的器重 ,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史书曾记载 :“太祖待之甚亲 ,每宴必招 ,每旦必令侍膳 ,他不能饮 ,帝尝强之 ,至三觞 ,不成行 ,帝大欢 ,命词臣赋‘醉学士诗’,又尝调甘露于汤 ,手酌以饮 ,曰 :‘此能愈疾延年 ,愿与卿共之。’”…  相似文献   

6.
名人书趣     
苏轼“抄书”有一个叫朱载的人一次去拜访大文学家苏轼,他在客厅里等了好久才见到主人出来。朱载问苏轼在忙什么,苏轼回答说正在抄《汉书》。朱载十分惊讶:“以您的才学还用抄书吗?”苏轼谦虚地摇了摇头说:“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正是凭着这股“抄”劲儿,使得他成为一代名士,文坛巨擘。  相似文献   

7.
张红霞 《阅读与鉴赏》2009,(10):62-62,55
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为全国版高中、江苏版初中和全国各地的职业高中所选用.然而对文中“手自笔录”一句.各种版本都解释为“亲自用手抄写”。这里的“自”.解释为“亲自”.显然是望文生义。是错的。  相似文献   

8.
宋朝时有个富家子弟,人称“酸秀才”。他十分骄傲,对当时的大文学家欧阳修都不服气,总想比试一下高低。 一天,他带了几册唐诗去寻访欧阳修。走着走着,他见路边有棵大树,顿时诗兴大发,吟道:“路旁一古树,树上两个杈”,吟完后,肚子里就再也找不出词儿来了。正巧,欧阳修从这里路过,就替他续了两句:“春来苔为叶,冬至雪当花。”  相似文献   

9.
“笼鸡榻侧”,说的是明代大学者宋濂以模范行动影响学生勤学的故事。宋濂在浙江的东明书院执教时,有个叫郑洧的学生读书极不用功。一次,宋濂让他背诵《诗经》,他吭吭哧哧背不下来,便偷偷地朝手掌上看。宋濂用严厉的目光扫了他一眼,郑洧顿时红着脸低下了头。当晚,郑洧由父亲领着前去向先生作检讨。父子俩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宋濂的住宅——青萝山茅庐。走进门,只见宋濂正在残烛的微光下,用火炉烤着结了冰的墨砚,虽然双手冻得通红,仍在一笔一划地批阅文稿。  相似文献   

10.
宋朝大文学家、理学家朱熹,有一次去会见他的朋友盛温如。走到半路,恰好盛温如提个篮子迎面走来,两个好朋友见面之后,分外高兴。朱熹问:“你准备上哪儿去?”盛温如说:“上街买东西去。”朱熹笑着问:“只买东西,不买南北吗?”朱熹以  相似文献   

11.
1.鲈鱼的味道鲜美。古时候的捕鱼人往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鲈鱼,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著名诗句,表达他对捕鱼人的关心和同情。现在科技发达了,你有什么方法能让鲈鱼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又用不着冒险吗? 2.有一则成语故事叫“南辕北辙”,根据你对地球有关知识的了解,那个人能不能到  相似文献   

12.
他是文学家,一部《围城》让他名满天下;他是记忆大王,他看过的文字都能记得,而且过目不忘的能力并不随年纪的增长而减退;他是语言学家,他运用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及拉丁语等多种语言如母语一般熟稔;他是学者,其学术著作多用文言文写成,内容上却是中西合璧。他便是20世纪30年代“民国第一才子”“三百年间的大天才”钱钟书。  相似文献   

13.
他是文学家,一部《围城》让他名满天下;他是记忆大王,他看过的文字都能记得,而且过目不忘的能力并不随年纪的增长而减退;他是语言学家,他运用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及拉丁语等多种语言如母语一般熟稔;他是学者,其学术著作多用文言文写成,内容上却是中西合璧。他便是20世纪30年代“民国第一才子”“三百年间的大天才”钱钟书。  相似文献   

14.
大森林里有一只小胖熊,胖得像只吹足了气的大气球。他那大鼓似的肚子格外引人注目。不信?你敲他的大肚子试试,能听到一连串“嘭、嘭、嘭”“咚、咚、咚”的响声。可有趣啦!一天,小胖熊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巧克力。小灰鸭一摇一摆地走来,请他去学游泳,小胖熊摇摇头,不去。一会儿,小黄狗来请他去练跑步,他指  相似文献   

15.
<正>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为了获得知识,向别人请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会请教问题也是一门学问。程门立雪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杨时和游酢不愧为寻师请教的典范,然而古往今来如此诚心求学的可不止他俩,明代的大文学家宋濂也有类似的故事。据说,宋濂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因家贫而少书,就只能向别人借书看,  相似文献   

16.
妙语圆桌     
如果……温斯顿·邱吉尔是世界著名的政治领袖。他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一次,他的政治对手阿斯特夫人对他说“:如果我是您夫人,我一定会在您的咖啡里放进毒药。”邱吉尔听了,笑着说“:如果我是您丈夫,我一定会把这杯咖啡喝下去。”以牙还牙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波盖是一个喜欢挖苦人的文人,他取笑美国历史很短,说:美国人在无事闲暇时往往爱想念他们的祖先,可是一想到他们祖父一代就不能不停止。马克·吐温立刻以充满诙谐的语句开始反击,说:当法国人无事时,总是尽力想找出他的父亲是谁。文学家与小偷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  相似文献   

17.
宋濂是站在历史交合点上的大文学家,其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实践对整个明代文学具有奠基性的导向作用。明代文学的走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明代文学的特质、与前代文学的差异以及对后代的文学的影响。宋濂《文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名篇,它集中地表达了宋濂的文学思想,又代表了宋濂散文的高度成就。明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极盛时期,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是八股文。八股文在结构上的奥妙隐含在宋濂的《文原》之中,因而宋濂通过这篇文章影响了明代士子,进而也启迪了清代文人。  相似文献   

18.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东坡)被贬黄州的时候,一次,在去沙湖道中遇雨,因无雨具,“同行皆狼狈”,而他却“独不觉”。不久,天又晴了,于是写下了一首词——《定风波》: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6,(3)
明人宋濂在《燕书》中讲了一个寓言:秦人尊卢沙特爱说大话,到了楚国,一入关就说:“我是来给楚王当老师的。”楚国大夫问:“您将以何谋略师楚?”他说:“这个你不懂。”再问.更是怒而不答。官员们只好引他去见楚王。见了楚王,尊卢沙先以晋国约秦、齐、  相似文献   

20.
文学家与小偷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一生潦倒贫困,一天,他写作到深夜,一小偷光顾,巴尔扎克看到小偷到处乱翻,便对小偷说:“我白天都翻不到钱,你夜里难道能翻到钱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