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社荣 《教育导刊》2002,(11):15-18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它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其特点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和行为方式转变.首先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伙伴、良师益友;其次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阵地,是一个民主、和谐、开放、互动的教学渠道;再者评价的策略上重视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的课程教学活动。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学习也不再是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王荣 《考试周刊》2011,(50):70-71
对话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会极大地促进学生思考,与教师一起去共同探讨未知的世界。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不断地被激励去主动地探究;学生的学习不再被限制于教师所讲的范围,而是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对话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提问、对话和交流,充分显示了教育的价值取向。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改变了原有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生由知识的接收者变为学习的探究者、合作者。  相似文献   

4.
周霞秀 《中学教育》2003,(2):6-6,16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思维构成的 ,人的思维是工具性的 ,其基本作用是解释事物和事件 ,这些解释构成了不同的知识库。建构主义教学中的学习过程 ,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学生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对传统的教师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给予” ,而学生的责任也不应该是“接受” ,教师不应当把自己看成是“掌握知识和仲裁知识正确性的唯一权威。”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一、为学生提供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真实背景建构主义认为 :学校的学习应该发生在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人们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教学内容的传递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与建构者,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强调在学习中,学生处于与教师平等的地位,语文教师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不再是语文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而是师生之间共同交流、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以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身份去主动快乐地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再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而要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点拨人",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快乐"教学的尝试和大家分享一下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心得。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从被动获取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知识,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枯燥难懂,而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学并会学数学,从而使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传声筒,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多媒体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被应用到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科技教学手段,它集计算机、录像机、投影仪等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有选择和运用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是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写的一段话,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可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他们。这就是说要在让…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忽如一夜春风来",在这股清新的春风下,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片蓬勃的新景象: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上不再是单调的知识传授,而是给予学生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学生不再是一味地接受学习,而是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了……这些可喜的变化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现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惟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培养创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大胆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索知识。  相似文献   

13.
营造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课程把教学过程定位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互动式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程学习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4.
“交流——互动”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间进行一种心灵之间的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活动的过程。它是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学生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震动,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在课堂的教与学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转化成了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安排者和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为课堂的主要活动者。  相似文献   

15.
1研究性学习模式概论 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而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是扮演组织与辅助的角色,带领学生去探索研究,从而使学生建构起所学知识框架的学习模式。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必须要创造一定的情境,这个情境中要包含有关协作、对话、创造等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引发学生探索与研究积极性的要素。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不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学的重点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索怎么获得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计算机等不再是教师教学的手段,而是学生实现创造、进行各种协作与交流的工具,学生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研究统一。  相似文献   

17.
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教师将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帮助者和参与者。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学生将不再是受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要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怎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创新的教学局面呢?教师必须要改变原来沉闷的、封闭式的课堂氛围,使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只有当学生真正有了学习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自主地去学习、思考,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讲解,而是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关键。只有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能够自主地开展学习,才能够主动地与别人合作学习,才能够深入地分析、探究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标实行之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不再是单纯地让学生识文断字,而是需要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同其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为学生的学习拓展更多的形式。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学生课内和课外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和对语文知识的运用理解。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使数学课堂呈现出一片蓬勃的新景象:教师的教学理念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不再是单调的知识传授,而是给学生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学生不再是一味地接受学习,而是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了……这些可喜的新变化弥足珍贵。但是,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