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于处于跟随地位的中小企业而言,产业集群是有利于提升其整体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但由于受到技术和市场生命周期更迭的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容易陷入路径依赖状态.产业集群对共性技术的跟踪和创新能力决定了其对技术路径的控制能力,而共性技术的创新能力则取决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机制的形成和配套服务网络的完善.广东佛山市产业集群在合作创新平台方面的建设正说明了这点.  相似文献   

2.
于斌斌  陆立军 《科研管理》2012,33(5):132-138
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不仅是提升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的技术基础,而且对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基于共性技术的内涵与特征,政府为载体、产学研为平台、企业间战略合作是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的三种模式。通过对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已经形成以政府研发为主,辅之产学研联合研发和企业间合作研发的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企业竞争合作行为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爱民  陶宝  马莹莹 《软科学》2013,27(1):15-19
以郑州市部分产业集群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以企业竞争合作行为为自变量,以集群创新为调节变量,以集群可持续发展为因变量的假设模型,揭示其路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竞争合作行为对集群创新、集群可持续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反映了良好的企业竞争合作行为、持久的集群创新能力在实现集群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建立动态竞争的创新协作关系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的涌现性与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芳  王琦 《现代情报》2006,26(11):178-180
产业集群因其具有技术创新、开放、企业的相互竞争与合作等表现,被逐渐认作是一种复杂的适应系统。由于其自组织的本质特征.使产业集群具有了涌现性功能。本文以产业集群的复杂性为前提.对建立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概念,以及基于涌现性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型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模式与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演化博弈的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旻 《科技管理研究》2012,(15):209-212,250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区域优势的经济聚集体,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创新能力则是产业集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创新中普遍存在创新资源不足的问题,而通过合作,集群企业可以利用地理上接近的优势,共享资源,取得共赢。考虑创新提出方和合作方地位平等的情况,建立基于演化博弈的产业集群合作创新复制动态模型,对演化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共性技术与区域产业集群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辨析产业共性技术、产业集群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产业共性技术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了产业共性技术的发展,并总结了在产业集群内促进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模式。最后.提出了通过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产业集群是科技创新的有效温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战略要求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对产业集群中共性技术的大力支持,提高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强有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基本影响要素定量研究的难点,运用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以我国17个城市的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分析为实证案例,有效说明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应用步骤和评价效果,并提出提升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赵骅  李江  魏宏竹 《科研管理》2015,36(6):53-59
考察产业集群企业贡献水平对共性技术合作创新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建立集群企业的双寡头模型,分析集群企业贡献水平在纳什均衡和帕累托最优时的不同,得到帕累托最优下的贡献水平要优于纳什均衡下的贡献水平的命题。围绕命题,考虑产业集群的因素,提炼出有利于集群企业在共性技术合作创新中实现帕累托最优贡献水平的合作创新模式,并从契约公平的角度设计出组织运行机制。最后,以成功实例印证了该模式的可行。  相似文献   

10.
论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机理与产业集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性技术是对整个行业或产业技术水平、产业质量和生产效率都会发挥迅速的带动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类技术,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首先概括总结了共性技术具有基础性、共享性、风险性、外部性、超前性、非独占性、社会效益性的特征;接着分析并归纳出产业共性技术的形成的供给机理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科技研究和开发的分工越来越细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最后论证产业共性技术能够提升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市场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市场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分析入手,研究产业集群与市场集群之间的互动机理,并分析了西部地区实现市场集群与产业集群互动的困境,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学科集群、产业集群与协同创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湖北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及其研究内容,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探索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探求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内在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匹配度、形成原因与发展的协同创新机理,提出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和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论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是规模变小的国家创新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不仅没有被套球化的浪潮淹没,反而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关键在于产业集群拥有的创新优势。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表现为相互作用的行为主体间优越的学习能力。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的实现主要通过地方环境的孵化作用、知识技能的扩散集聚作用以及跨国公司的催生作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创新优势培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探索了产业集群的形成规律,认为当前最为紧迫的是政府要注重产业集群软环境的建设,以此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现代服务业进行界定,分析其产业集群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形成机理,认为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和发挥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6.
法国“竞争极”计划启动6年来,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领先地位的创新集群.该计划通过公共财政的引导和资助,以阶段-竞争性机制保持竞争活力和对创新资源的高配置效率,利用共同开发项目将产学研紧密结合,发挥其协同效应,奠定了法国“竞争极”集群在世界创新集群领域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有重要影响。通过基于产业集群的投入政策加强对产业集群的支持有助于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保增长促发展。本文探讨了基于产业集群的投入政策在国内外的现状,认为区域政策、产业政策的重点应转向基于产业集群的投入政策,重点是建立基于产业集群的多层次的财政和金融投入体系;完善集群产业基础设施,特别是集群类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和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本文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直接表现为集群的持续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是由竞争性治理机制所推动的。本地专业型的知识体系及较低的知识转换成本是确保集群成长的重要条件。镶嵌在基于信任的本地文化背景上的网络关系是集群形成的更深层的原因。集聚与集聚的形成条件相互促进,组成了一个不断增强(遵循路径依赖法则)的演化系统。  相似文献   

19.
集群社会资本对集群内品牌学习关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伟坤  周梅华  陈金波 《软科学》2010,24(1):32-36,41
在梳理集群社会资本的构成维度以及集群内品牌学习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集群社会资本对集群内品牌学习关系的影响。分析表明:集群社会资本能够促进集群内的非正式沟通,增强人才流动的效率,从而促进品牌的非正式学习的效率;集群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品牌与相关主体的学习互惠性,降低合作学习的冲突以及合作成本,从而促进品牌的正式学习的效率;集群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品牌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个体品牌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核心—边缘理论在地方产业群升级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卿  陈雄  朱华友 《软科学》2005,19(3):14-16,25
介绍了核心—边缘理论在分析同一产业不同层次产业群之间关联和发展的理论意义,结合最近关于地方产业群升级发展的探讨,给出了核心与边缘产业群控制和超越的动力机制。以IT产业和建筑陶瓷产业群为案例,具体分析了核心与边缘产业群关联和发展的阶段性和过程,探讨了边缘产业群升级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