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断]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P34例2:一辆摩托车130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在探讨如何计算18÷130时,出现了下面的教学片断。师:18÷130等于多少,怎样算?生:18÷130=18×130=60。师:你这样想的依据是——生:我是根据上节课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推测的。师:这样推测正确吗?谁能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验证一下?生1:18千米是130小时行驶的路程,先计算18÷3,求出110小时行的路程,再乘以10就求出了1小时行驶的路程。列式为18÷130=18÷3×10=18×31×10=18×(31×10)=18×130。师:你运用解整数应用题的知识,推导出了18÷…  相似文献   

2.
案例:教师出示0×8、100×0、0×0三道算式,让学生根据这些乘法算式,说出每题相对应的两道除法算式。然后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师:写出了这么多的算式,怎样分类呢?生:分两类,0÷8和0÷100是一类,其余的是一类。板书:0×8=00÷8=00÷0=8100×0=00÷100=00÷0=1000×0=00÷0=01.师: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0÷8和0÷100这两题。谁知道0÷8、0÷100为什么都等于0吗?(生马上举起了小手)生:因为0和8、0和100相乘都等于0,所以0除以它们都等于0。师:噢,你是通过想乘法得到答案的,你真善于思考!大家还能像他这样举出其他的例子吗?生:因…  相似文献   

3.
【案例】“分数除以整数”教学片断:(出示例题:把45米的铁丝平均截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师:同学们会列式吗?生:会,“45÷2”。师:这是一道分数除以整数的题。虽然我们还没有学过,但是老师相信根据大家已有的知识经验,一定能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和解题方法。生1:45÷2=25 (米),因为把45米的铁丝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长度,可以用除法计算。师:那为什么结果是25呢?生1:因为45里面有4个15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5,也就是25。师:说得很有条理。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45×12=25(米),因为这题把“45米”看作单位“1”的量,求每段长度就是求45米的12…  相似文献   

4.
例 一张长 厘米、宽 厘米的长方形纸,把它裁成 12 5长 厘米、宽 厘米的小长方形纸片,最多可裁成多少块?3 2 小林的解法是: 求整张纸的面积 (平方厘米) 12×5=60 求小纸片的面积 (平方厘米) 3×2=6 求裁成的块数 (块) 60÷6=10 小红的解法是: …… 2 12÷3=4 5÷2=2 1 3 3 3 3 (块) 2 4×2=8 小朋友,他俩谁做得对? 1 小红的解法不对,小林解的得数虽然对了,但是一种巧合,很多地方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正确的解法应该是: …  相似文献   

5.
“分数除以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留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出示例题:把54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米?师:根据题意,该怎样列式?生:54÷2师:54÷2的结果是多少呢?你们能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学生独自思考,尝试解决)师:请大家介绍一下各自的计算方法。方法1:54÷2=0.8÷2=0.4=52(米)方法2:54÷2=54×21=52(米)方法3:45÷2=(54×5)÷(2×5)=4÷10=25(米)方法4:54÷2=(54×21)÷(2×21)=54×12=25(米)方…  相似文献   

6.
犤案例犦一堆煤1500千克,计划30天用完。由于采用的技术,每天比原计划节约15,这堆煤实际比原划多用了多少天?解答这题时,出现了两种解法:(1)1500÷犤1500÷30×(1-15)犦-30=7.5)(2)1÷犤130×(1-15)犦-30=7.5(天)师:还有其它的解法吗?(由于学生们没来得及思考,所以没有人发。)师:我们可以运用其它的知识,转换思维的角,去寻求新的解法。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动起来了:有的两手支着头,独立思考;有的动手在纸上写写画画;有三三两两在商量着、议论着,还有的在争辩着。了一会儿,终于有学生举手了。生甲:我想出了一种简便解法,15÷犤130×-15)犦=7.…  相似文献   

7.
王希 《江西教育》2004,(22):37-38
教学片段一(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14×2.题目一出,学生异口同声:等于28。师:你们都会算了,那28是怎么得到的,能不能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生1:10×2=204×2=820+8=28生2:14+14=28生3:14÷2=77×4=28生4:4×2=810×2=2020+8=28生5:10+10=204+4=820+8=28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并说出理由?生6:喜欢第3种,因为它每一步都是表内乘除法。生7:喜欢第2种,因为它只要一步就可以了。生8:喜欢第3种,因为我就是这样从个位算起的。……师:你对哪种方法有意见,说说理由?生9:第2种,假如是乘9的话,那要加9个14,不是很麻烦吗?生10:(抢着说):第5种也是一…  相似文献   

8.
工程问题属分数应用题,但如果把一项工程的总量看成若干等份,就可以用解整数应用题的方法巧解工程问题,这样解不仅直观,而且简便。例摇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12天可以完成。两队合做4天后,余下的由甲队单独做需要16天。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一般解法]先求甲队的工作效率,再求甲队单独完成需要多少天。列式为:1÷〔(1-112×4)÷16〕=24(天)答: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24天。[巧妙解法]把这项工程看成12等份,那么两队合做4天完成4份,还剩12-4=8(份)。这8份甲队单独做需要16天,每份需要16÷8=2(天)。那么,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一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在复习课中出了一道复习题让学生练习 :张华去商店买文具 ,把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钢笔可以买12支 ,如果全部买毛笔 ,可以买15支。现在她先买了4支钢笔 ,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毛笔?题目出示后 ,顿时 ,学生们纷纷举手列式解答 :(1 -112×4)÷ 115= 23÷ 115=10(支)师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想的。一生 :我把张华钱的总数看成单位“1” ,先求买钢笔后剩下多少钱 :(1 -112×4)= 23,再求出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毛笔 :23÷ 115=10(支)。这时 ,还有许多学生举着高高的小手想告诉老师 :“我还有另外的解法!”但这位老…  相似文献   

10.
胡安波 《文教资料》2005,(24):72-73
前些天,笔者在淄博师专附小执教了一堂教学内容为“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的课。当时课上出现了这样一幕:通过师生谈话,创设问题情境,出示问题: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学生读题,然后独立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后指名板演,其中王家宁同学的列式是这样的:1吨=1000千克,1000÷40=25(千克),25-5=20(千克),1000÷20=50(天)。而朱家豪同学的列式则是:1吨=1000千克,5×40=200(千克),1000÷40=25(千克),200÷25=8(天),40+8=48(天)。订正时,王家宁的解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而朱家豪的…  相似文献   

11.
解乘法应用题,一般都认为被乘数和乘数不能交换,否则就是错的。例如,有5排学生做操,每排都是10人,求学生总数。列式为10×5是对的,若列式为5×10,一般会认为是错误的。其实,我认为这样列式并非没有道理。如果我们把这些学生看成10列纵队,每队5人,那么列成5×10又何错之有呢?再如,5人上山植树,每人植树6棵,共植树多少棵?列式6×5固然不错,但列成5×6,也是对的:每人植树1棵,就有5棵树,而每人植树6裸,就应该是5棵树的6倍。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课时,有一个环节令我至今难忘:师:学习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用呢?生:可以验算乘法。师:很好,就请大家用刚学的知识验算24×36=1008是否正确。师:谁来说说是怎样验算的?生1:我算出1008÷36=28,而不是24,因此24×36=1008不对。生2:1008÷24=42,也能说明原来算错了。生3:我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再乘一次,36×24=864,证明原题错误。师:(随意地问了一句)同学们说的都不错,有没有一眼就能看出这题不对的?(安静了一会儿,很快有人举手)生4:24的末位是4,36的末位是6,四六二十四,积的末位一定是4,不用算出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堂简单的“直进归一问题”新授课。某教师讲完课本上的例题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给学生练习: “一个运输队4次运送72吨货物,照这样计算,5次可以运送货物多少吨?”多数学生是按照教师讲的“先求一份数是多少,再求几份数是多少”的方法,这样列式计算的: 72÷4×5=18×5=90(吨)有一个学生却写出了这样的算式: 72÷4+72=18+72=90(吨) 这位教师将两种解法都写在黑板上,肯定了前一种解法,而否定了后一种解法。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认为前一种解法,体现了简单直进归一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这种解法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一节数学复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一批梨,如果每筐装30千克,正好装35筐,现在只有30个筐,要把梨都装上,每筐必须多装多少千克?生1:我的列式是30×35÷30-30。生2:我的列式是30×(35-30)÷30。我点头表示赞赏。正想接着出示新的习题,一位学生眼睛一眨,高高地举起了手。生:我还有一种解法,列式是35-30。师:(愣住)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生:我,我……生1:老师,他的解法肯定是错的,他只用了两个条件。生2:老师,他是在凑得数。生3:他的列式如果理解为35筐减30筐,求出的应该是比原来多几筐,不是所求的问题。如果理解为35千克减30千…  相似文献   

15.
一、实际操作,初步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师:(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谁能说出图意? 2.学生实际操作分一分。 师:怎样计算? 生:用除法计算,列式6÷3=2。(学生用竖式计算)  相似文献   

16.
本刊今年第五期发表了金耀明同志的《你能速算下面的题吗》一文,不少读者由此得到启示,又提出了几种速算方法,现列举如下:一、求连续奇数、偶数之和1.1+3+5+7+9+11=(1+11)÷2×6=362.5+7+9+11+13=(5+13)÷2×5=453.2+4+6+8+10+12=(2+12)÷2×6=424.6+8+10+12+14+16+18=(6+18)÷2×7=84  相似文献   

17.
师:(板书:加数加数和)三者间有什么关系?生:加数+加数=和。师:12加上8,和是多少2谁能列式计算?生:12+8=20。师:60除以5的商加上4乘以2的积,和是多少?推能列式?生:60÷5+4x2。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说悦思路。生:我是按题目的叙述顺序列式的。生:我认为从问题入手比较好。要求"和",就必须找到两个加数,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可以看出,60除以5的商是一个加数,4乘以2的积是一个加数,加数加上加数等于和,所以列式为60÷5+4x2。师:说得好!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生:两题思路相同,都是找出两个加数后…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录]1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师 :(板书42÷2)42÷2等于多少 ?(学生纷纷举手 ,师指名回答。 )生 :等于21。师 :你是怎么想的 ?生 :40÷2=20,2÷2=1 ,20+1=21。师 :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表示没有 )如果要用竖式来计算这道题目 ,你们打算怎么列 ?试试看。2 .探索材料 ,教学新课师 :你们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指名学生回答 ,实物投影仪演示。 )生 :生 :师 :还有其它方法吗 ?(学生表示没有 )比较一下 ,你喜欢哪一种 ?说说你的理由。生 :喜欢第一种 ,因为简单 ,竖式可以短一些。生 :我也喜欢第一种 ,本子还可以…  相似文献   

19.
一、看看你的口算能力怎么样。(12分)72÷4=23×4=630÷90=240÷20=26×30=26×300=260×3=11×80=75÷15=50×40=450÷30=42÷3=二、谁说得对。(每题2分,共8分)三、展示台。(每题4分,共16分)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3264÷32540×502.脱式计算。(35+25)×(4×12)860-90÷6×8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8分)1.下面各数中与6290最接近的数是()。(1)6000(2)6500(3)70002.(618-18×5)÷6=()。(1)500(2)88(3)6033.327加上327的和除以327的商,列综合算式是()。(1)327+327÷327(2)(327+327)÷3274.“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25米,8天可…  相似文献   

20.
一 位 教师 在上《 分数 除 法》—— —“分数除以分数”公开 课时的 一个 片断。 9 3 教 师出示 例题: 20÷5,让 学生 讨论怎 么计 算(学 生活 动)。 生 A : 20÷5 20÷5=4 9 3=9÷3 3。 师 :为什 么这样 算,你 是怎 样想的 ? 生 A:我 们学 过的分 数乘 法的计 算方 法 是:分 9 子 相乘 的积 做 分子 ,分 母相 乘的 积 做分 母,如: 20×3=9×3 =27 。于 是 我 联 想 到“ 分 数 除 法 ”的 5 20×5 100 计 算方 法应 该 也 是 这样 的 ,分子 相 除 的 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