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郭唯  左其亭  马军霞 《资源科学》2015,37(11):2251-2260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水、经济矛盾,研究区域人口-水资源-经济的和谐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变化过程,能为区域缓解人口密集、水资源紧缺提供指导。本文根据人水和谐量化方法,确定了河南省2000-2012年18个城市的和谐发展水平,先利用变差系数对时间和空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识别,再利用箱形图等分析其时间变化过程,利用全局Moran's I和局部Moran's I指数法分析其空间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年际变差系数先上升后持续下降、趋于均衡,空间上周口市变差系数最大、郑州市变差系数最小;在时间上,河南省人口-水资源-经济的和谐发展水平整体有所提升,由“较不和谐”提高到了“较和谐”状态;在空间上,和谐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三门峡、洛阳、济源为高高聚集区,商丘和濮阳为低低聚集区,整体呈现西优东劣态势。  相似文献   

2.
韩雁  张士锋  吕爱锋 《资源科学》2018,40(11):2236-2247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已成为京津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本文从水资源系统对经济、社会系统的支撑角度出发,选取11个主要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水量、水质、水域、水流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外调水对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都属超载,天津、北京尤为严重。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水资源系统,水资源短缺是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超载的主要因素,人均水资源量是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子。外调水对改善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贡献,尤其是对北京、天津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水资源短缺时期外调水的影响更为明显,在2000年特枯年,天津市引滦与引黄入津使得水资源承载力提高了13%。南水北调使得2015年北京、天津两地水资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5%。外调水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研究为京津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对于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凯  陆海曙  陆玉梅 《资源科学》2021,43(9):1778-1793
中国结构性缺水和资源型缺水“双缺”现象共存,亟需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本文选取“资源禀赋-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重属性约束下的水资源承载力作为投入变量,构建无需强制性调整环境因素和统计噪音影响的RAM-SFA-RAM组合效率测度模型,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3—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选取三重属性约束下的水资源承载力测度水资源利用效率更贴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中国水资源承载力在研究期内具有稳步增长态势,呈现东低西高、北低南高分布格局;②环境规制因素对投入变量过剩松弛和产出变量不足松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R&D经费支出对劳动力投入过剩的松弛始终为负向影响,人口密度对投入和产出变量松弛的影响呈现窄幅正负波动,植被覆盖率对投入和产出变量松弛均为正向影响;③在剔除统计噪音和环境规制影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省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值有所提升,北方大部分省份有所降低,表明统计噪音和环境规制因素对不同省份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应当因地制宜、因省施策,同时需完善水资源管理监管制度,积极构建水权交易市场促使水资源市场化配置“流动”。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实施的一项造福沿线地区人民的世纪合作倡议,涉及多个国家。明确“一带一路”主体水资源区的范围及其分区布局,对于分析和研究“一带一路”水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梳理,提出了“一带一路”主体路线和主体水资源区的概念和确定方法,绘制了其主体路线及主体水资源区图,并按照3级分区方法对确定的主体水资源区进行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① “一带一路”主体路线由中国陆上主体路线、中国海上主体路线、国外陆上主体路线和国外海上主体路线组成,各线之间互有连接,形成了一张覆盖亚、欧、非大陆的“三纵三横”网络;② “一带一路”主体水资源区横跨亚、欧、非大陆50个国家,总面积达1877.00万 km2;③ 研究区水资源一级分区、二级分区、三级分区的单元个数分别为11个、50个、1172个。本文为“一带一路”水资源研究圈定了主要研究区域,奠定了统一研究对象和基础,也可为“一带一路”相关其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程超  童绍玉  彭海英  闫少凯 《资源科学》2016,38(8):1561-1571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滇中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客观认识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及其平衡性是解决滇中城市群缺水问题和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前提。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基尼系数以及重心模型对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供需平衡、时空平衡以及平衡性的偏离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6-2014年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216~1.370)hm2/人,区域内部差异和年际变化较大;②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在供需上呈现不平衡状态,在时间变化上呈现不稳定状态;③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综合基尼系数为0.372~0.626,总体上处于“集聚程度较大”的区间范围,空间变异系数为0.358~0.804,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在空间分布上不平衡;④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重心与其几何中心偏离,偏向南部地区,年均偏移距离为40.6km,区域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人口、经济分布以及资源环境极不对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水资源需求场理论,选取2002—2013年浙江省32个城市定量计算了不同类型城市“水(需求)场”强度,绘制“水场”强度等值线图、“水场”强度演化趋势、“水场”方向分布图,并对城市“水场”强度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浙江省城市“水场”强度呈现东北强、西南弱的空间格局,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形成“水场”强度越强,对水资源的吸引、对周围一定区域的影响范围和强度越大;随着时间演变,研究区城市“水场”强度呈现增强趋势;② 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引导对城市“水场”强度演化有重要影响;③ 经济是浙江县级市尺度下城市“水场”强度动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该尺度下城市“水场”强度宏观分布受地形、水系、降水量等自然条件影响,局部中、微观分布受政策、经济、人口等社会因素显著影响;④ 不考虑“水场”各向异性时,综合各类型城市“水场”强度演变能较好地指示城市及其经济、人口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水、能源、粮食存在互相依赖的纽带关系,黄河流域作为三者矛盾突出且集中的典型区域,实现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协同演化,是保障流域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协同学原理,按照序参量-子系统-复合系统的逻辑,从流域层和区域层,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的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协同演化进行实证分析及ARIMA预测。结果发现:①从全流域看,3个子系统有序度演化近10年来均有上升,但三者间纽带关系演化长期处于低协同状态,其中,水-粮食协同度略高于能源-粮食协同度和水-能源协同度;②分区域看,上游和下游各子系统有序度演化近10年来升降各异,而中游各子系统有序度演化不断上升,3个区域中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演化均长期处于低协同状态;③根据ARIMA预测,纽带关系短期仍处于低协同状态,水资源相对于能源和粮食仍是首要约束。最后,从流域层提出“以水为刚性约束,多要素互动”,从区域层提出“生态位错位发展,多区域协同”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秦腾  佟金萍 《资源科学》2021,43(10):2068-2080
推动资源管理方式向“多资源”协同转变,保障水资源、能源和粮食关系的协同优化,是应对资源供需矛盾和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基于构建的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指标体系,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测度了2003—2017年各省份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进而借助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均值在0.65~0.95之间波动,未达到生产前沿,仍然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②总体时序变化呈现为“下降—上升—下降”波动特征,且各省份呈现一定差异,2010年之后江西、湖南、贵州和云南呈现下降趋势,上海、浙江、安徽和四川趋于平稳,江苏、湖北和重庆呈现较大波动;③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有所增强,两极分化现象初显,高值地区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和川渝地区,而低值地区则不断向长江经济带上中游转移;④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提升的重要正向因素,而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正向作用尚未显现;此外,空间计量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邻近地区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优化对本地区也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因此,除了要根据各省份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性的政策,还要加快创建“多资源”协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域间的正向溢出效应,实现区域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探索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水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构建由“汇总表-归类表-辅助表-基础表”组成的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报表体系的基础上,从存量到流量、从实物到价值确定了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表式结构与核算方法,并以浙江省湖州市为案例区,实践探索编制了2006—2013年湖州市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表明:①2013年湖州市水资源资产价值总量为1414.10亿元,是当年湖州市GDP的80%,印证了湖州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②2006—2013年,因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湖州市水资源资产增加了224.78亿元,增幅为18.90%;③2006—2013年,受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影响,湖州市水资源负债总量为-3.81亿元,水资源资产与负债差额为1417.91亿元。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提升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关键,对于解决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耦合视域下解构城镇化内部协调发展机理,利用计量模型和空间分析工具,对2014年京津冀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城镇化内部各维度指数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城镇化指数差异最明显,生态城镇化指数差异最小,经济和土地城镇化指数的空间差异基本一致;②综合城镇化指数呈现出“核心-外围”分布格局。由于城镇化市场机制不强,产业梯度差异较大,公共服务投入悬殊,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城镇化发展“涓滴效应”不强;③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呈现出“东北部高-南北两头较低”的分布格局。东北部地区城镇化各维度指数都较高且差异较小,南部地区城镇化各维度指数差异较大,北部地区各维度指数都较低。立足京津冀城镇化协调发展现状,建议增强城镇化市场机制,打破地区分割,深化产业的上下游和区域合作,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动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贤保  李勋贵  赵军峰 《资源科学》2018,40(5):1016-1025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合理规划意义重大。针对目前水资源系统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研究重点考虑不足,研究方法存在误差等问题,以甘肃省17个流域为评价单元,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阈值入手,提出新的相对水资源承载力方法来量化研究区2015年、2020年、2030年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用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计算方法较现有的相对水资源承载力方法更符合实际;甘肃省大部分区域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呈超载状态,超载的流域集中在西北,不超载的流域集中在东南,承载力、承载规模和开发潜力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综合来看,河西内陆河流域和湟水流域不具备开发潜力,黄河干流区间和泾河流域开发潜力较小,嘉陵江、渭河、洮河、大通河流域水资源系统开发潜力最大,其他流域开发潜力居中;水资源对水资源系统综合承载力的影响较水环境更强;对比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资源系统开发潜力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发现三者的分布格局基本吻合,这一现象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系统承载力计算,以及水资源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时期,文章着眼于这一背景,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基于人口、土地、经济规模的资源承载力阈值、资源负荷、资源强度概念及其表征方法;结合分岔理论和突变理论,引入突变级数法进行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以2011-2013年辽宁省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辽宁省14个行政单元中,人口、土地、经济规模超过水资源承载力阈值的城市分别为8个、8个、4个,水资源强度高于全省平均值的城市分别为6个、6个、10个;与2011年相比,2013年辽西北的朝阳、阜新及铁岭等3个城市的水资源应急响应级别提高,辽东南的大连、丹东、盘锦及营口等4地水资源系统负荷减轻,辽宁省水资源危急态势趋缓。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辽宁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整体状况,评价过程相对简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因此便于推广应用,为不同时空尺度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雄安新区的人口与水土资源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历史性战略选择。雄安新区正处在规划建设阶段,亟待探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保障水平,为新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文章立足雄安新区,放眼京津冀,基于人口分布及人粮、人水关系,定量评价并对比分析了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人口与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表明,雄安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优于周边地区,人粮关系协调,尚有一定的人口集聚空间;水资源承载力劣于周边地区,人水关系紧张,流域内配水和跨流域调水已成为必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人口合理布局,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以及提高和增强水土资源承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承载力是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安全的基本度量。本文在分析与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与内涵、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评价模型等进行了系统评述,并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制约因素,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计算和评价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该文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的评价方法,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的可承载极限临界值和理想值进行了界定,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之对西北地区现状年及未来10a、20a、50a不同发展情景方案下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了评价。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通过生态环境治理、节水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未来各年段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将逐步改善,其中以采用A1+B2+C2发展情景方案将使水资源承载状况综合效果最佳,节约用水、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用水效率和控制人口增长则是提高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龚家国  唐克旺  王浩 《资源科学》2015,37(7):1314-1321
当前中国水资源呈现质、量双重危机。本文以中国水资源二级区为基础,从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选择7个评价指标构成水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水危机现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量方面危机、濒临危机、不安全、基本安全和安全的区域分别占评价区域的5.90%、14.72%、22.89%、38.20%和18.28%;水质方面危机、濒临危机、不安全、基本安全和安全的区域分别占评价区域的27.86%、6.89%、10.96%、41.26%和13.02%;水量水质联合评价中危机、濒临危机、不安全、基本安全和安全的区域分别占评价区域的9.78%、22.13%、13.34%、40.10%和14.65%。通过系统梳理,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应对水危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高洁  刘玉洁  封志明  潘韬  杨艳昭  张皓 《资源科学》2018,40(6):1209-1221
水土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是衡量人地关系协调程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开展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可以为有效调控区域资源环境压力提供科技支撑。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首先兼顾资源、环境和生态属性,构建包括水资源、水环境、生产性用地及生态用地在内的区域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规定或相关研究结果,率定不同指标的关键阈值,进而从高到低依次划分出红色、橙色、黄色三个预警等级,在此基础上选取2005—2014年作为研究时段,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构建的西藏自治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和草地退化程度等指标的变化对区域水土资源承载力影响较为明显,需加强应对和调控措施;区域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10年间呈上升趋势,由橙色预警区间降至蓝色预警区间,西藏自治区水土资源承载状况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8.
基于极大熵原理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资源承载力是度量水资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探讨用水对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近年来水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在灰色系统理论理论基础上,根据信息论中Jaynes最大信息熵原理,提出了一种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将其应用到山西省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该模型结果的分辨率、灵敏度以及评价的可靠性都有一定程度提高,从而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