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天,妹妹放学的时候带回一串冰糖葫芦:“姐姐,你看,我同桌丢下的,又香又漂亮,我舍不得,等她走远了,我捡了起来……”妹妹说完又去舔,我一把从妹妹手中夺过冰糖葫芦,狠狠地摔在地上。妹妹哇的一声哭了,我也满脸都是泪水,我抱着妹妹:“小杰,是姐姐没有照顾好你,是姐姐没有尽到责任,是姐姐对不起你……”  相似文献   

2.
课文注释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并加注「何(以)……为」一是表示疑问语气的一种格式。我以为译成:「凭什么要攻打它呢?」更确切些。「何以……为」的形式,既不同于「何为」,与「何……为」也有差别。「何为」可译成「为什么(或干什么)」如「若何为生我家?」对译为:「你为什么生在我家  相似文献   

3.
有位外语教师把英译汉中的汉语「亨利」读成了「亭利」,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起来。其间,一位学生小声地告诉他「不是Xiǎng是héng」。不料,他竟悖然大怒:「谁让你乱说话,就你知道!」  相似文献   

4.
编者推荐:首段用「这是我生活、学习的地方,更是我心灵的家园」,确立全文思路——用「学习」之「象」载「心灵」之「意」,其所升华之意同所叙之事十分契合。但是,「生活」二字可删除,行文所叙三事——「《归去来兮辞》」「《呐喊》」和「抚平那早已翻皱了的页脚」——都是「学习」方面的。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2006年高考安徽卷以「读」为话题的作文,其变格的措施是:删除第一自然段第一句,第二句改为「我读我的小屋——「兰石轩」……」;后面行文依据新的首句微调;三件事中所载之「意」,有更鲜明的指向;标题改为「心在兰石轩」。  相似文献   

5.
对于《史记》鸿门宴中的「斗卮酒」和「生彘肩」,历来解释不一。过去有人认为「斗」字是衍文。李笠说:「《汉书·樊哙传》。「与」下无「斗」字,「斗」盖衍文。上云「赐之卮酒」,下云「卮酒安足辞」,此非泛言可知。」(《史记订补》)也有人认为「生」字有问题。梁玉绳说:「生」字疑  相似文献   

6.
原兴国平川中学校长兼书记李传梅于一九九二年下学期主动辞去了校长的职务,当上了高三(五)班的班主任,在兴国教育界引起了轰动。他这一举动打破了「上去了没有犯大错误便下不来」的世俗观念。 一个获得「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省、地区「优秀党员」、「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的高级教师,为何辞「官」不做,要去担任班主任。对此,有许多人不理解。李老师委婉地解释说:「做班主任是我的爱好,也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愿望。党和人民给予我的荣誉很多,多次评选我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而我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7.
片段也精彩     
正今天妹妹又来了。她笑容满面地朝我走来,两只手各拿着一包零食,亲热地对我说:"姐姐,你还不高兴吗?"我一听,有些惊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不好意思地接过妹妹递给我的零食,转身跑回房间,把自己的零食全部拿了出来,和妹妹一起吃。这是妹妹给我上的一课,她让我学会了分享,也让我这个姐姐长大了一点。感  相似文献   

8.
周末带两个孩子去公园散步,二宝走累了,大宝直接蹲下来,把二宝背在身上.刚好不远处有个垃圾桶,我笑着跟大宝打趣:"你这个妹妹太麻烦了,路都不走,让你背,你干脆把她丢到垃圾桶去吧!"大宝作势要丢二宝,吓得二宝赶紧抱着她的脖子,这样试过几次后,二宝像藤条一样缠在姐姐的身上,就是不肯下来.大宝笑着对她说:"逗你玩的,我怎么舍得...  相似文献   

9.
水珍珠     
清晨,青蛙妹妹在池塘边练声。突然,她发现不远处的荷叶上,有一个圆圆的、亮亮的、一闪一闪的东西。她悄悄地靠近了这片荷叶,突然一阵风吹来,这个圆圆的、亮亮的东西“咕噜”一声掉到水里,青蛙妹妹伤心地哭了。正在跳舞的鱼姐姐,听见了青娃妹妹的哭声,轻声问道:“青蛙妹妹你为什么哭呀?”青蛙妹妹说:“有一个圆圆的、亮亮的东西掉到池溏里去了。”鱼姐姐对青蛙妹妹说:“别哭,别哭,我帮你找找。”鱼姐姐“哧溜”一下钻到水里,一会儿,用嘴衔来一颗圆圆的、亮亮的小石子,对青蛙妹妹说:“是这个吗?”青蛙妹妹摇摇头说:“不是不是,我看见的是圆圆…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很少使用第二人称代名词「あなた」,相反,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您"你"的使用频率却非常高。大多数的中日词典也会将"您"或"你"译为「あなた」,这也是在日语学习者的会话中连续出现「あなた」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对「あなた」与"您"或"你"的差异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从而进一步明确两者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笑笑有个缺点:任性、不肯认错。明明是她错,她还要千方百计找理由替自己辩解。一天,我对笑笑说:“笑笑,老师给你提个意见,我认为你还够不上一个真正勇敢的孩子。因为勇敢的孩子是敢于承认错误的,你说对不对?”笑笑听了我的话,说了一句让我颇感惊讶的话:“徐老师,我也给你提个意见!”“哦?好啊,说给老师听听。”我满脸笑容地说。  相似文献   

12.
你刊一九七八年第二期《你知道吗》栏中,关于白居易《忆江南》词中「春来江水绿如兰」一句解释欠妥.作者理解说:「……春天来了,一江碧透的春水,赛过那晶莹的兰天!」把原词中的「兰」,理解成了「兰天」.我觉得这里的「兰」应理解为兰色.兰,是一种草,蓼科,一年生,叶可制染料,即靛青.我们常说青出于兰而胜于兰,就指这个兰.白居易的意思是:「一江春水碧绿碧绿,绿得都发兰了.」用特徵和颜色借代主体,这在修辞学上是允许  相似文献   

13.
魏薇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411-411
本文探讨了日语授受表现句中否定词的否定范围,考察了「くれない」中的否定词「ない」的否定性不仅停留在「てくれない」中的否定词「ない」的否定性不仅停留在「くれる」,甚至渗透到「てくれる」,甚至渗透到「くれる」所包含的事象的内部这一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一件小事     
<正>周六上午,爸爸带我和妹妹去公园。上了公交车,爸爸坐在前面,我和妹妹在后面挨着车窗的位子坐下来。爸爸还给我俩分了任务:我保管装有相机的手提包,妹妹拿伞。我紧紧地抱着手提包,生怕弄丢了。公交车慢慢地行驶着,可到公园还得过好几个红绿灯。走着走着,妹妹觉得很无聊,就让我和她玩石头、剪子、布,于是我把手提包放在座位边和妹妹玩起来。"到站了,下车!"爸爸大声叫我和妹妹,我俩急忙朝车门口跑去,慌慌张张地下了车。没走几步,妹妹看看我,惊异地问:"姐姐,你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尚安事客!」课本注释:「还要门客做什么呢?安事,何用。」一些古文选读本对此句的注释也大体与课本相同。如《历代文选》注为:「还要宾客干什么呢?」《古代散文选》注为:「还用门客做什么呢?事,用。」显然,以上注释都将「事」训为「用」。将「事」训为「用」,古籍中未见例证。我倒认为莫若将「事」仍作「侍奉、供养」解。  相似文献   

16.
一、初语中文第五册(一九八○年五月版)第一五二页注释②;「赢政」。按:「赢」应作「嬴」,从「女」非从「贝」。二、高中语文第一册  相似文献   

17.
對「認真地學習蘇聯先進經驗」,公開拒絕總是很少的;但是,口頭贊成,實際並不想學習,或者也「學習學習」,卻並不「認真」,則有的是!表現形式則不乏其「創造性」。有這樣一位較「老」的數學教師,他也是「贊成」學習蘇聯的。但應用新教材時,認爲它「內容太淺」「過去在他的教學中一向藉以「表現自己身手」的難題沒有了,實在使他「很掃興」。於是每逢講到勉強可以「牽連」的地方,就「不忍割愛」,還是要「附加一點」,「演幾個自己所熟悉的難題」。對自己的一套舊的教課辦法,沒有批判,實行新教  相似文献   

18.
妹妹分糖啦     
正妈妈奖了妹妹一盒糖,本以为她会立马把糖吃得一干二净,可我发现自己想错了。妹妹从糖盒里拿出一颗递给我,说:"姐姐,给你吃,如果还想吃就找我哦。"我愣住了——最爱吃糖的妹妹竟然懂得了分享,而且,她给家人每人分了一颗,盒子里的糖本来就不多,被妹妹这么一分,就只剩最后一颗了。《分享》节选  相似文献   

19.
笑笑笑了     
在9月份入园前的家访过程中,笑笑躲在姥姥身后,时不时探出头来对新老师笑一笑,还时不时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玩具,俨然一个快乐的孩子。9月1日入园那天,姥姥抱着笑笑来了,我本以为能顺利抱过笑笑,可没想到笑笑搂着姥姥,充满敌意地望着我放声大哭。姥姥走后很久,笑笑才安静下来。我说:"笑笑,老师抱抱你行吗?"笑笑不响,我抱着她到自然角看小鱼,笑笑很喜欢小鱼。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學改革中,「閉關自守」的表現,真是種類繁多。一曰「固已有之」,在學習蘇聯教育理論時,不虛心鑽研以求全面地掌握精神,而是啃住一點,其餘一筆抹煞。比如只學習了直觀原則,就拿自己在講課中也注意演示圖表,語言也生動等等根據,說:「什麼先進經驗!咱早就做到了,只是不會總結而已。」於是再也學不進去了。二曰「褒人為已」,在觀摩敎學評講會上,將被觀摩者的「口齒清利」、「聲音宏亮」等等枝節優點大加讚揚,眞有「五體投地」之势,其實目的在於防止別人對自己的教學加以批評。三曰「置若罔聞」,以學校領導的意見為「要求過萵」;以同志們的意見為「值得考慮」;以同學們的意見為「根本不對」。結論是「皆不足道」,於是自己就根本沒有缺點。四曰「明知故犯」,對各方面的意見已經認識到是正確的,但一到做的時候,却怕費腦子。比如已經認識到自己政治水平和業務水平都低,却總是懶得學習,認識到備課應當細緻,却總是懶得鑽研教材,反而說客觀困難多,或者原諒自己這樣做「闗係不大」。五曰「何必出風頤」,對於改革教學創造經驗認為是「出風頭」,以爲「大家如此,自己何必出風頭」於是停步不前。六曰「學生沒意见」,以爲教不了的人才該學習先進經驗,自己教書多年,一貫是「學生沒意見」,何必徒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