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审美的词语释义是辨别、领会事物的美。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相似文献   

2.
审美的词语释义是辨别、领会事物的美。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当下文化审美已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通过不同的艺术形态展示一种审美表现。作为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从事  相似文献   

3.
审美选择具有极强的个体性,个体审美情趣,对审美选择具有直接的作用,这是因为美即情感,人类之所以需要审美选择,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是具有情感的动物,离开了主体的情感,美本身也就不存在了。人的审美情感所展示的是主体生命的律动与情欲的表现,由于审美主体社会阅历、知识结构、思想修养等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由此导致各自情感需求的不同,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各自不同的审美期待和审美体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4.
探讨新闻与美学,新闻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本文拟就此发表一孔之见.审美关系广泛存在马克思有一个著名论断:“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类社会,人为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在不同的活动中,人与现实(社会和自然)结成不同的关系.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实践关系,在这之上产生出各种精神的关系,如理论关系,宗教关系,艺术关系,审美关系等等.所谓审美关系,指的是人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创造.一方面,人以情感观照的方式欣赏体验着现实美,另一方面,人又按照美的规律改造现实,创造生活,推动历史的前进.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告诉我们,劳动创造了世界,同时也创造了美,创造了人自身的审美能力.在劳动中,人把自己的热情、智慧、意志、理想等对象化到被改造了的自然之中,使得非人的自然发生了属人的变化,“人们在‘人化了的自然界’中看到了自己本质力量的实现,从而产生愉悦感,这时自然界就成了人的审美对象,它与人构成了审美关系”(周钧韫《美与生活》第29页).由于生产和分工的发展,这种审美关系逐渐从人对现实的其他关系中分离、独立出来,出现了集中反映人对  相似文献   

5.
陈思思 《大观周刊》2011,(39):208-208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教育,是运用美学理论和美的现象,在审美关系中实施教育以培养人爱美、审美、创造美的素质及能力的一种美育活动。音乐是一种善于表达、激发情感,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并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门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音乐的审美功能有着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论科技期刊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吴寿林【上海】马克思在美学方面有两个重要的命题:一是"劳动创造了美";二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在劳动过程中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的,所以,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美。美是人们审美的对象。在社会美中,美是...  相似文献   

7.
感受摄影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摄影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通过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摄影技术手段,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表现了创作者不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摄影艺术感之以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实现了对美的感知、理解到欣赏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白志鹏 《大观周刊》2013,(7):138-138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和体验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物、景,激发学生的爱憎情感,就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通过阅读和写作让学生体会语文教学中自然美、社 会美、生活美、时代美、语文美。并且还要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美、想象美、表达美,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灵的和谐,切实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编辑美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辑艺术作为人类审美创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运用美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指导编辑实践创设编辑美学势在必行。限于篇幅,本文只就编辑美学研究对象的问题作些探讨。 (一)编辑行业是人类审美创美活动的重要领域。美是人类与客观世界对象性关系中的一种表现关系。即人的本质力量(感觉能力、智慧、情感、意志和一切创造精神的总和)与对象事物形式之间的表现关系。著名哲学大师康德认为美  相似文献   

10.
新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文本劳动,一篇具有真善美价值的新闻作品能达到审美要求,可以更好地表现时代主旋律,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服务生活。真是新闻审美要求的基础。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它不会使人失望,只能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美是一种和谐,不管对自然还是对人类,都是如此:对自然来说,美是一种和谐景致;对人来说,美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外化,孔子的“里仁为美”就是这个道理。善和  相似文献   

11.
新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文本劳动,一篇具有真善美价值的新闻作品能达到审美要求,可以更好地表现时代主旋律,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服务生活。真是新闻审美要求的基础。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它不会使人失望,只能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美是一种和谐,不管对自然还是对人类,都是如此:对自然来说,美是一种和谐景致;对人来说,美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外化,孔子的“里仁为美”就是这个道理。善和  相似文献   

12.
正注入情感的摄影作品是最有生命力的。所谓情感,可以将其理解为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思想反映,即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感知。具体说来,情感是一种主观的态度和评价,情感在人的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在艺术审美之中,其一是可以引导人们心理参加创作,其二是对本身与客观世界的态度。摄影不是照相,我们所说的摄影,并不等同于照相,照相只是用照相机,力求曝光准确地再现客观世界,可以是除技术以外,不加任何思考的去按动快门,而新闻摄影却是可以  相似文献   

13.
美,客观地存在于生活中,美感是美的反映。苏联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首先倡导了“美是生活”的命题。所谓“生活”,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与社会的、自然的各种关系。社会或事物只有经过“物态化”之后才可能是美的,即只有当它具有了美的物质属性,才具有审美潜因。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内容与形式上都应体现美和美感。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记者、编辑、通讯员,是否具有审美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审美感受表现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始于感觉,经由知觉,饱和着情感,伴随着联想和想象,贯穿着理解和思维,最后达到对生活本质、人生哲理的醒悟。那么,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它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4.
王泉根 《出版广角》2013,(11):40-41
坚守儿童文学"以善为美"的美学理念,通过艺术的形象化的审美愉悦来陶冶和优化儿童的精神生命世界,形成人之为人的那些最基本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塑造民族未来性格,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根本的审美追求与价值期待,也是中国儿童文学能够走向世界、走进世界各国少年儿童精神领域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5.
人是地球上生命有机体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高级动物。人既是唯一的审美主体,也是最高的审美对象。人的美是指人在历史实践中不断远离动物性而形成发展和完善的那种人性、人格精神和人体和谐共同呈现的整体形象的美。它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其一是体现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论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从哲学意义上看,真是指宇宙本体,哲学家们常常将它称之为道,他们认为,凡是外部现实真实存在着的客观必然性,都可称之为真;从古典文论的角度上看,真是指客观形象和主观情感的高度统一:从个体审美的角度上看,真是一种主观情志,它包括思想和情感两方面的含义。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这里的“精成”就兼顾有思想和情感二者。我们所说的新闻中的真,是新闻的生命,它在意义上似乎囊括了以上三个 方面的内容。 情 真情真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要真挚。情感是与情绪…  相似文献   

17.
美育,博物馆一项值得重视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承担者,是公众的社会大学。我们往往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着眼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科学研究、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而对博物馆的美育功能比较忽视。博物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校课堂,它自身独特的优势使它在社会美育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美育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即运用人类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自身进行审美情感、审美形态、审美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使人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精神世界有新的升华,成为具有高尚…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奇观与观众审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录片的独特魅力在于使观众获得一种关于现实世界和自我真实感的审美体验。本文对中国电视纪录片奇观进行症候式分析,探寻观众审美情感的发展轨迹,对目前较为滞后的创作实践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周涛 《中国传媒科技》2012,(14):214-215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人对新闻的提取、撰写和表达有很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对新闻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有严格的要求.感知美、创造美是新闻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其所突出的人物身上本就具有一种美.笔者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的角度出发略论新闻传播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20.
雷宇 《大观周刊》2011,(15):249-249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美育.它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其主要任务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审美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训练学生良好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当前的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开展审美教学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下看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