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知识体系,是正确认识国际经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现象的基础。入门性的专业知识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梳理专业课程体系、奠定其他课程基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可围绕"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国际经济学""什么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如何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体系"等四个方面向学生传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相关知识,这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学习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线索,同时构成了开设"学科导论"课程的基本缘由。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国际体系主要呈现两个显著特征:其一,体系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大为扩展;其二,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跨国公司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对国际体系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是通过对以上国际体系的两个特征从而对国际体系施加影响的。跨国公司不是改变国际体系的力量,而是成为塑造国际体系的基本动力之一。跨国公司通过跨国经营活动,加速了资本主义体系在全球的扩展。  相似文献   

3.
学院采风     
商贸学院是培养商海精英的摇篮。学院下设经济系、管理系、法律系,开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法学、经济学等6个本科专业和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会计与审计、法律事务等4个专科专业。目前全院共有学生4200余名,专、兼职教师200余名。其中教授、副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课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具有完善国际汉语教师学科知识体系的作用,该课程的开设要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国际汉语教学需要、汉语推广需要和科研需要,因此该课程的开设要遵循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原则,教学过程可采用探究法、比较法、信息化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国际服务贸易法是国际贸易法的一个新分支,其体系和具体内容都还处于形成和发展之中。本对国际服务贸易法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即国际服务贸易法的体系和渊源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在我国高等法学院系开设国际服务贸易法课程和编写相关教材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财务管理师证书国际财务管理师证书(InternationalFinanceManager,缩写为IFM),是国际财经管理专业领域的一项职业资格认证,是由国际管理会计师协会(InternationalManagementAc鄄countantsAssociation,缩写为IMAA)开发并在全球推行。IMAA成立于1996年,总部设在美国,欧洲总部设在伦敦,澳洲总部设在悉尼,亚洲总部设在香港,中国总部设在北京。IMAA是一个全球性非盈利机构,是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香港等地的管理会计专家、企业财务管理专家组成的专业组织。其使命是推动财务管理全球化,研究和推广全球适用的财务…  相似文献   

7.
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分析1.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的三种思路(1)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投资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和金融工程。(2)公司财务、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证券投资、财务案例分析、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衍生工具和国际财务管理。(3)初级财务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分配管理、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计算机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2.对上述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思路的分析(1)在设有中级财务管理主干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思路,是将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作为重点建设,然…  相似文献   

8.
杭州商贸职高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我们一直苦于寻找不到适合中职师生使用的国际贸易专业教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们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把适合全日制大学学生使用或者成人业余学习的教材进行处理以后再传授给学生。由此,我们意识到: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更新,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学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置进行了研究,确立了新的培养目标,调整和优化了现有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通过设置模块式课程体系、整合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以及开设学术讲座课程等教学体系和方式的改革,以适应当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杭州商贸职高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我们一直苦于寻找不到适合中职师生使用的国际贸易专业教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们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把适合全日制大学学生使用或者成人业余学习的教材进行处理以后再传授给学生。由此,我们意识到: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更新,否则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生产变革的要求。自2002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过加入WTO,许多领域与国际接轨,金融业在国际上的竞争日渐激烈,金融机构对人才的需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求高层次、国际化的人才。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双语教学体现到国际金融课程中,来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外语程度,专业水平,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材和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势在必行。尽管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给了美国应对危机的"备用轮胎",但当今世界上暂时还没有哪一种货币目前可以取而代美元:美元浴火重生、重构复兴,欧元可能因金融危机而受到削弱,亚洲货币尽管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加大,但不改美元的主导地位。且储备货币多元化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特里芬两难"困境,现时也不可能创立超国家货币,国际货币体系在短期内不改单级格局。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等政策的发展变化,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因此适时改革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具有时代的紧迫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加以关注并进行研究。通过对已有的关于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检视各研究者所持的不同的研究视角,探寻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研究的趋势走向,以期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研究的理论生长点并为实践研究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性质是美国实体经济相对衰落引起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大调整。这场危机要经过四个阶段,有两种走向。究竞走向何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美国的宏观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15.
张佰英 《教育科学》2012,28(2):24-26
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际贸易新趋势的形成,从整体上看,我们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的质量还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满足企业和社会对国际贸易职业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们高校必须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大学评估在较长时期内伴有浓厚的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色彩,政府资源在大学间的分配与评估结果存在紧密联系,大学更倾向于凸显自身优势而非探究自身问题。在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教育评价改革持续深化过程中,中国大学的评估体系逐渐发生变化,国际评估由此兴起并发展成为一流大学开展自我评估的重要机制。本研究通过对早期3个大学的评估案例分析,指出早期开展国际评估的大学进行评估时带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其自身蕴含的强烈变革意愿的牵引下,评估促成了大学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跨院系学科建设等多层次的自我变革。此后,国际评估机制在中国一流大学群体中不断扩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环境的变迁是国际评估机制扩散的重要基础,对先行者的学习效仿则是扩散的直接动因,在合法性机制作用下国际评估机制不断扩散且持续制度化并内嵌于大学治理体系中。  相似文献   

17.
资助包计划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规范合理的配置,使学生获得与其困难程度相称的经济资助。中国高校资助包计划是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2007年以后,面对资助项目和经费的快速增长,我国高校引入国外资助包计划,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其具有“分级资助”、“贫困生优先”、“助人与育人相结合”、“专款专用”等本土特色。从实践结果看,资助包计划促进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公平与效率,今后应加大资助包计划的实施面;另一方面,可改进贫困生认定方法,细化学生分级,健全收入和财产申报制度,以提高其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国际学生管理趋同化面临机遇与挑战。高校国际学生管理模式实践及国际学生待遇相关争议显示,要形成关于高校国际学生管理的合理认知,正确应对高校国际学生管理舆情,打造适合国情校情的高校国际学生管理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负债是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为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负债管理和财务风险预警.本文首先分析了2003~2009年教育部直属76所高校负债的规模、结构和水平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然后构建了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单指标分析;最后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财务管理是高校整体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筹资渠道日趋多元化,经费运营量迅速增长,这些都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财务人员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益,从而达到有利于促进高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