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既具有自由权属性,排除国家权力之介入,要求尊重受教育者之受教育自由。同时亦具有社会权属性,要求国家积极作为,建立教育制度,完善教育法规,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条件。公民受教育权之实现,必须完善教育法律体系,提高公民守法意识,加强受教育权被侵害之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2.
“受之饥”释湖北/王宇同王治诚贾谊《论积贮疏》之“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句。高中语文教材将其释为:一个男人不耕作,(就)有人受饥饿。之,句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笔者认为,训“之”为语助不当,且使其语意不周,故予释辨。元卢以纬《助语辞》云:“之,此。‘...  相似文献   

3.
教育 语录     
李宏声 《小学生》2010,(5):F0002-F0002
人材不成,虽有良法美意,孰与行之?师学不明,虽有受道之质,孰与成之?  相似文献   

4.
平淡自然乃是我国文艺审美的主流,苏轼受先贤尤其是受司空图的启发,结合他的创作体会,提出了“味外之味”的审美追求,并在文艺创作中加以运用,创作了具有“味外之味”的新文体和陶诗。  相似文献   

5.
教育 语录     
《小学生》2011,(2):F0002-F0002
人材不成,虽有良法美意,孰与行之?师学不明,虽有受道之质,孰与成之?  相似文献   

6.
程斯辉 《教育学报》2005,1(5):75-81
人权是人类成员即所有的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人权的存在形态是由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力构成的互相关联的体系。“受教育权”是一种基本的人权,它具有神圣性、不可缺少性、不可取代性和不可转让性。“受教育权”主要由“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与“获取受教育结果权”构成。从应有、法定与实有三个方面来考察“受教育权”,我国公民之“受教育权”的保障与实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形势下也存在不少问题,分析和研究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受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冲突多发,传统文化式微的影响,教师受欺侮的现象时常可见,于情不通,于法不容。受欺侮的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真”问题。解读、分析其背景中的价值困境和权益保障之难,力促教师被欺侮现象的消解,是保障教育水准乃至人的生命健康等合法权益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偶合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受英语影响的新造词大量涌现,并成不可阻挡之势。从受英语影响最芙的词汇入手,通过罗列各种词语的变化形式,探求新的偶合现象的特点,并剖析了其形成的特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型世言》和《三言》《二拍》之创作非如学界通常所认为的,一受程朱理学之影响,一受阳明心学之影响。程朱理学、阳明心学非对立之学说,其伦理指向是一致的。《型世言》中体现出的也不是传统的儒家道德规范,而是已经世俗、功利化了的儒家伦理道德。阳明学说兴起后儒家伦理通俗化的运动,儒家思想在由上层向下层传播时所发生的世俗化转向如蒙书、功过格等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晚明拟话本小说创作的思想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教学方法是受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制约的,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就应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方法也是为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培养素质型人才,就应有与之相适应的独特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困扰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内容出现了偏离正确轨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我国国人就一直在受“伤”。继文革之伤后,连接不断发现了安定之伤、教育之伤、道德之伤、环境之伤、权力之伤,并到前不久又发现了GDP之伤。虽然这些伤都是真实的伤,但却都是浅伤、表伤,只有未成年人之伤才是国家最大之伤。因为最普通的常识告诉我们,未成年人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关乎着中华民族腾飞的明天,关乎着中国强国梦的实现。那么未成年人之伤究竟是谁之过呢?过在成人社会……  相似文献   

12.
羔羔 《音乐世界》2012,(16):32-33
在今夏最受关注的清扬系列电视剧《无懈可击之蓝色梦想》中,鬼鬼吴映洁扮演了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对于这个角色,她有什么话说呢?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人民监督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权力的归属及人与政府官吏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人民为一国之主,官吏不过为人民之仆,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确立了人民监督的理论前提;二是设计了人民监督的理想模式,主张用人民的四个“政权”(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来管理政府的五个“治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以实现“政府的动作随时受人民指挥”。  相似文献   

14.
青春寄语     
种子的价值不在于自身的大小和重量,而在于秋天能够收获多少果实。 自卑,像根受了潮的火柴,再怎么擦,也难把前进之火点燃。  相似文献   

15.
裴松之受历史传统和时代风的熏陶,对具有采的史籍甚为偏受,所以在为《三国志》作注时,着意选取了善于叙事写人又辞藻精美的史料,此举不惟弥补了该书“采不足”之阙,且对后世的史传学及有关的笔记,历史小说,戏剧创作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诸葛玄之死地问题关涉诸葛亮少年时代之成长经历及汉末之形势,颇重要。而陈寿以未见《献帝春秋》之故,于诸葛玄之死地问题,即无正确之认识。后世学者无不受此影响,故问题近二千年而不能决。本文重新审视《献帝春秋》之价值,结合其他材料,确定诸葛玄之死地在西城(今江西高安)。  相似文献   

17.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主要内容,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胃之镜,外感温热病之候”。舌诊在中医理论体系及临床诊疗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受主客体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再加上缺乏量化描述,极大地影响了舌诊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论张舜徽先生文献学与史学思想之会通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舜徽先生,当代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学识渊博,贯通四部,近世而来少得之通人大师。其治学气象弘阔,力倡会通之学,慨然将推广郑樵会通之志,继承《通志》之业引以为己任。本文仅就盘献学、史学浅析先生学术之会通特征,并见其受郑樵之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主要从庄子与惠子深层心理上对我,物关系的基本认定,心理状态及心理活动等三方面,探讨了庄子与惠子濠之游中知不知鱼乐的游观感受的差异,由此得出结论,诗性的审美观照是庄子濠上之游所以的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关炳辉 《广东教育》2005,(11):46-46,44
这些年,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各学科普遍组织学生创办了各自的“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受之影响,笔者在所教的班级中也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