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瑶族宗教与道教都信奉“三清”,把“三清”作为至高无上的万神之首。在一些论著中,也把瑶族宗教信奉“三清”作为瑶族宗教受道教深刻影响的重要佐证。笔者认为,虽然瑶族宗教与道教都信奉“三清”,但两者各有不同的内涵,他们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不能同一而论。  相似文献   

2.
宗教的发展趋势及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对人类的影响日益增大,如何使宗教与社会适应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研究新世纪我国宗教发展趋势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基础与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3.
不同民族在宗教信仰上存在各种特殊性必然使各自的审美心理打上宗教的印记:宗教观念的影响——由于不同宗教的教义存在着差异,使得信奉不同宗教的民族在对世界的观照、人物的评价和艺术的创造和鉴赏中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宗教器物的影响——不同宗教所崇拜的不同器物对民族审美心理也产生影响,其中最集中体现宗教审美观念、并对信徒审美心理产生最大,影响的是偶像;宗教心理的渗透——宗教心理的某些成分直接成为民族审美心理的特色,宗教心理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时代需求中转化为民族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的宗教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历史有长有短,有简有繁,但作为同一类事物,它们必然有着一些共同的东西。宗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宗教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把握由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宗教特征及其社会功能,从而对宗教这一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任何事物都客观地存在着现象与本质两个方面‘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构成事物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关于宗教的本质,历史上的思想家和学者、宗教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导出了众多的、彼此相互矛盾、甚至对立的结论,更有甚者,拒绝讨论…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谈到宗教问题时强调指出:"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新时期解决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宗教方面的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一个重要观点和政策.如何来理解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呢?  相似文献   

6.
宗教作为社会化的客观存在,是由具有信仰要求的人们所创造的、以崇拜超自然的神灵为主要特征的思想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设施和行为,并有广大的信奉者。宗教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代,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然基础、生活条件、社会根源、认识原因和心理需要。宗教一经产生,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广泛而深刻,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实体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理性和人性是希腊古典文化的灵魂和精华,古希腊人也以发现理性而闻名于世。但由 于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存在以及当时人们认知能力的局限,古希腊人实际上也与世界上其它 民族的上古居民一样,心里充满着神圣的宗教情感,宗教信仰仍是他们重要的精神支柱。因此, 古希腊人既是理性的人,也是信仰的人,即使在少数圣哲的思想中,也是人性与神性并存,理性 与信仰难分。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宗教文化的角度,以时间为线索,论述了维吾尔族历史上先后信奉的宗教在人名和尊号上的表现状况。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在学术界进行了长时间争论,二者之间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时常以对立与融合贯穿,它们相互合作的重要一面往往容易被人所忽略。直到现在,科学与宗教之关系才被重新予以审视,它们相互互补一面已逐步被人们重视,如何运用好这两者关系来造福于人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时代》杂志作为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以其独特的封面设计揭示了当今社会人们信奉私人宗教的行为,宣扬了个人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1.
信仰、宗教、邪教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它们分别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信仰最终要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而宗教的世俗化却又使现代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党员信教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地区高校部分党员不同程度地信仰宗教,重点对湖南部分高校的党员信仰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高校党员信教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有效措施,根据党的政策对信教党员进行教育和处理,并对全体党员进行信仰教育,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
In China, 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t was thought that religion would disappea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freedom not to believe in religion was stressed.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religion became the object of oppression. However, from the en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the late 1970s to date, the long‐term existence of religion came to be accepted. Searching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socialism and religion, ways in which religion could effectively contribute to modernisation began to be put forwar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revious situation, the current period is marked by a much more tolerant policy. If one looks at religion in education, first, at the level of legal codes, the separation of public education and religion is extolled based on the rule of separation of religion and state. And, it is clearly forbidden to engage in activities that use religion to interfere with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is applies to ethnic minorities as well. Second, be this as it may, religion is touched upon at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For example, at the level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major world religions is explained and many other religions are introduced. Moreover, the culture and customs of some religions are introduced. In highe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graduate schools, the Religious Studies major has been created for the training of those in charge of regulating religions as well as scholars. Third, several of the religions recognis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ve developed institutions to train personnel. Furthermore, some of these institutions are working in cooperation with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o offer programmes of study. In this way, especially following the en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socialism and religion was sought. And, coexistence with ethnic minority groups, which believe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religions, was considered. And yet, within school education, the treatment of religion is strictly limited. Only education that aims at a basic knowledge of religion is conducted. There are significant 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religion. It would be fruitful for China to reconsider this relationship, taking account of developments in other countrie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wher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 more tolerant policy towards religion.  相似文献   

14.
自然科学家与宗教的关系成为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科学家信教"甚至成为那些护教学者的"杀手锏"。这正有力不过地表明了,科学的巨大飞速发展已经确实使得宗教的地位江河日下,宗教已经沦落到要攀附科学来谋传播,靠科学家的青睐而求生存,昔日至高无上的主宰不得不向"奴婢"低眉屈膝。"科学家信教"这一"杀手锏"其实是虚假的,因为没有一个自然科学家是依靠其宗教信仰而取得科学成就的,宗教信仰在科学家的科研活动中根本起不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宗教信仰的本质是人们对真、善、美等最高价值理性存在的信仰,人的本性特征之一在于对自己有限性的超越,在于对最高价值理性等超越性的不懈追求,宗教的直观表象性特征易于满足人们对终极关怀这一超越性追问的需要。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必须重新评析宗教的本质,科学引导宗教健康地发展,有效利用宗教的社会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邪教作为近几十年来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很大的宗教迷惑性,因此有人很容易把它列在宗教的范围,看做是宗教的特殊形态。其实,只要从宗教的定义来分析,就会发现邪教绝非宗教,它是与真正宗教外形相近但内容迥异的社会“毒瘤”,必须予以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通天大圣是闽北顺昌一带人民虔信的神明。其身份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由于其与《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关系密切且一度引起国内媒体高度关注,也吸引了多位学者对其源流展开了探讨。“通天大圣”之名很可能就是来自于瑜伽教,是历史上猴精崇拜与密教经典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论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首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宗教观。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视为马克思宗教观的本质是失之偏颇的。马克思宗教观最核心的內容,是认为宗教的产生及其表现方式与特点,都与由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所决定的一定社会状况和历史发展联系在一起,与当时当地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国家的人的现实生活过程,是宗教存在与演变的最深刻的根源。根据上述马克思的宗教观,合手逻辑的结论是:人们对宗教的理解也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9.
彝族原始宗教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属原生态的本土本民族信仰的宗教,彝族原生态宗教有主持祭仪的祭司(经师)毕摩--他们是民族文化创造者、传承者、保护者;有定期或不定期的祭祀及宗教节日活动的不同场地,人与"神"交流对话的活动场所,彝族原生态宗教是彝族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折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这本是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其中却表现出一种不容忽视的倾向:回避科学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扭曲科学蓬勃发展迫使宗教不得不改变教义内容的事实,反而大谈寻求科学与宗教的互补与融合,甚至吹嘘宗教可以指导科学的发展。本文指出了这种倾向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