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婷婷  康贵江 《精武》2012,(12):75-76
太极功夫扇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可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增加大学生健身活动内容与兴趣,并为其终身体育锻炼真定基础;太极功夫扇网络课程以其特有的优势促进大学生对诖项体育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学习,进而提出太极功夫扇网络课程的构建原则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
吴式太极扇     
[简介] 近年来,涌现了很多关于扇的武术套路。如:陈式太极扇、杨式太极扇、太极功夫扇等。根据掌握的资料,还没有吴式太极扇的套路形成,应广大吴式太极拳爱好者的要求,我们创编了《吴式太极扇》这一新套路。经过几年来的习练和表演,得到了有关人士的初步肯定,为使这一新套路更加完善成熟,现将其整理成文。吴式太极扇的特点仍然是以吴式太极拳的身法步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小说武术扇     
近十年来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中,出现了一种以折扇为器械、以拳术为基础的独特的武术体育运动项目——中国武术扇。乾隆扇、宫廷扇、长拳扇、杨式太极扇、太极功夫扇、四维太极扇、莲花扇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这些武术扇的产生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武术运动深入人心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 中国的扇器历史悠久,据记载,舜时已  相似文献   

4.
太极功夫扇由杨式太极和武术套路的部分精华动作组合而成,共分六小段。本套扇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音乐的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明快,对于初学者来说动作的节奏较难把握。笔者结合自己的练扇经验和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了以下几种节奏控制的有效方法,促使了动作和音乐完美地结合,更好地展现太极扇的力感和柔美。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2006,(1):T0002-T0002
1938年出生,河北安新人。“中华武林百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武术学会委员,北京市武协副主席。自幼随祖父李玉琳、叔父李天骥习武。多次担任全国武术比赛裁判长、总裁判长等。出版了大量太极拳专著,代表作有《太极拳标准教程》《太极剑入门》《武当太极剑》等,创编了套路“太极功夫扇”。多次出国讲学及担任裁判。  相似文献   

6.
黄平 《武当》2010,(11):5-5
9月30日上午8时,武当道教功夫进社区“太极之星耀滨江”展演活动在南园滨江亲水平台举行。60名五里桥街道太极功夫爱好者,与武当道教功夫团联合演出了“武当太极道”功夫秀。至此,为期2个月的武当道教功夫走进卢湾区五里桥社区,教授社区居民武当太极拳的“太极之旅”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7.
李剑方 《武当》2006,(2):11-13
太极真功到底是一种什么功夫,有志于此者不可不详察焉。笔者有幸先后跟随数位大师习练各式内功拳,虽自知驽钝,功浅识微,但有幸亲眼得见并领略过先辈大师炉火纯青的太极真功,对此梦寐以求,并常常揣摩其中奥妙,有时似乎偶有所得。太极功夫博大精深,形意悉备,难以尽言。领会前人真知灼见, 结合自己点滴体会,我以为,就太极功夫的练用内涵及特点而言,最能代表太极功夫的主要是三种功夫, 即松柔功夫、知觉功夫和内劲功夫,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太极扇运动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健身价值、观赏及娱乐价值进行探究。同时在太极扇项目开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太极扇文化发展的不确定性、传播的不完整性、套路编创的不均衡性以及服装的不规范进行分析,为太极扇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宝君 《武当》2011,(2):40
2010年10月,受美国北德州太极功夫学院、北德州达拉斯地区华人协会的邀请,中国著名赵堡太极拳名家,武当赵堡太极拳悟清拳法研究会会长、总教练吴忍堂先生,携弟子关星赴美进行中美太极文化交流。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武当经典太极功夫,揭示武当赵堡太极拳真谛。10月的达拉斯地区阳光明媚,景色怡人。吴忍堂大师亲临北德州达拉斯地区进行太极文化交  相似文献   

10.
武坛动态     
《武当》2011,(1):4-5
温家宝澳门学练太极扇1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澳门大炮台花园,同在这里晨练的市民亲切交流,一起练习太极拳并学练太极扇。(饶爱民)  相似文献   

11.
太极扇对老年女性心肺功能及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名退休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为期10周的太极扇锻炼,探讨太极扇对中老年女性心肺功能及脂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长期进行太极扇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提高心血管的机能;可以减少脂肪在血管壁上的沉积,使血脂得到有效改善,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武术界,素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就是说,太极拳起码要经过十年的修炼才能掌握它的技击技能,发挥它的技击威力。然而,“太极十年不出门”只是时间的概念,说明精于此道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实际上,真正获得太极功夫,并非十年八年就能奏效的。有的人拳打一生,仍功夫平平,真是“练拳者千万,练成者一二”。  相似文献   

13.
翁心诚 《精武》2009,(9):18-19
近读《太极拳理传真》一著,觉其讲实话、真话、体验话。作者练数十年太极拳,曾得大师之指点,揣摩默识,十分认真,对太极训练持严谨、诚恳态度,充分认识其难不是畏葸不前,而是殚精竭虑,克服其阻,终于练出太极高层功夫。文中谈及跟随杨澄甫十几年、且具超常功夫的李雅轩先生在世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眼下练太极者有99%没有人道。  相似文献   

14.
李苹 《精武》2009,(7):6-8
2008年9月的一天,同事手拿一本武术杂志问我:“李苹,你看这篇文章里写的太极功夫是不是真的?里面还有一个叫李苹的和你重名。”我接过杂志一看,原来是恩师李驻军先生写的《在交手实验中诠释“什么是太极功夫?”》一文,就对同事说里面提到的李苹就是我,这是我老师写的文章,功夫当然是真的,因为当时我在现场。  相似文献   

15.
随机抽取西安市长安区40名老年人进行为期6个月的太极扇锻炼,分析太极扇锻炼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旨在为更好地延缓老年人稳定性的衰退、维持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太极混元内功培养的是混元一体的上乘功夫,即一粒混元气通于经络,充于肌肤,敛入骨髓,缠绕全身18个小球,最后形成一个旋转自如的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的太极球。该功夫能帮助练习者增长内气和内劲,提高太极拳和太极推手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武举 《武当》2013,(10):7-7
7月24日上午,由邯郸学院、台湾中华少林拳道协会主办,河北赵王集团承办的“2013邯郸·海峡两岸武术太极拳文化交流”活动在邯郸学院逸夫楼太极训练馆举行。邯郸市意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球功夫网邯郸记者站站长谢永广先生担任交流活动主持,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执行院长马建华致辞。马院长表示,海峡两岸情缘血浓于水,“2013邯郸·海峡两岸武术太极拳文化交流”,对于传承中国功夫,增进两岸骨肉亲情,具有重要意义。大陆与台湾的民间交流越来越广泛,他希望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功夫,在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次交流会上,邯郸太极拳名家刘彦军、姚志公、张洪光等人分别展示了杨式太极、武式太极和形意拳等内家功夫。来自台湾的陈清钦先生,为大家带来了融人杨氏太极的螳螂拳。他那紧凑灵巧,柔和稳健的拳姿,博得全场掌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8.
孙建国 《武当》2011,(4):14
太极拳推手是检验太极拳套路及身法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双方知己功夫和知彼功夫的一种习练手段。通过一段时间或几年的太极拳套路的演练后,一定要通过太极推手的方法来验证是否合乎太极拳内外三合之要领。  相似文献   

19.
安在峰 《武当》2004,(6):19-20
太极推手要经过扎己根、去己根、去彼根三步功夫。这三步功夫揭示了功夫长进的规律及修炼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现将其每步功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灵在太极拳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拳论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这是练太极拳求功遵则,也是评价太极功夫的标准。能达这样功夫者,思维敏捷、动作灵活、肤感极强、听劲准确、发劲迅猛、神态自若。但是,能达到此功者确实太少了。对"灵"的作用理解不深,导致太极功夫终不能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