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站建设”等技术类课程在新媒体专业中的必要性 当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剧烈的变革时期,新媒体的发展壮大打破了传播的原有格局.PC时代门户模式的网络媒体已经转型为移动新媒体模式,传播的主体逐渐由专业媒体转变为大众,传播的途径也由传统媒体发展为移动互联网.大众在互联网使用、信息获取,以及媒体在信息的生产和加工方式上都有了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给新媒体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带来了相应变化,继而影响了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合斌 《新闻界》2015,(4):62-66
当前,全国约有78所高校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且专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时代环境业已形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进入发展壮大的最佳时间段。因此在专业建设中,理念上应当立足四个转变,围绕传媒行业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教学规律,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四层级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在网络新媒体情境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媒体人才。  相似文献   

3.
比较竞争优势问题,是关系到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宏观性、战略性问题。文章在《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比较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怎么办"的角度,以比较的视野和务实的态度,分别从拓宽知识面、确保上手入门快、打造编辑出版专才、提高新媒体编辑出版传播技能、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建构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比较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与具体办法,以期对编辑出版学乃至新闻传播学其他专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新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对传统的新闻传播行业带来冲击,同时也对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工作室(茂职生活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索校企政三方联动、栏目导向、多渠道培训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融合,为互联网媒体行业输送合格的新媒体人才。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全球信息传播的环境与格局,延伸了湖北省荆楚形象的传播路径。在虚拟空间中,舆论环境的复杂化为湖北省荆楚形象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湖北省荆楚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其形象建构既有助于区域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力的提升。因此,评估新媒体语境下湖北省荆楚形象建构的现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案例,试图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剖析新媒体语境下湖北省荆楚形象建构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而短视频等"快消"文化的出现导致表演、播音主持专业高校招生和在人才培养及实际就业上出现不衔接、不对等的情况.文章站在新媒体传播的角度以各专业的立场对这两类学科融合路径进行思考探究.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5,(1):37-41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纲领,其合理性、前瞻性、可行性事关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效率,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文件。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及时更新,跟上传播技术的发展节奏,适应传媒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二本类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改变盲目学习重点院校的现状,立足于自身办学实际,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李青 《新闻前哨》2022,(21):63-64
新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阵地,这对高职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探索“一体两翼三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学生新闻素养、增强职业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互联网对新闻业的影响已经持续数十年,尤其是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兴起,重新建构着传统媒体对于新闻生产的模式。但是回顾过去几年,不论是互联网技术还是新媒体的发展,主要走"业余包围专业"的路线,即运用UGC的思路,调动传统媒体之外的力量,特别是用户的力量,通过非专业群体进行内容生产与传播,逐渐改变传播模式和传播渠道,传媒机构本身新闻生产模式的变化其实是有限的,即使传统媒体不断开发新媒体产品或者探索新媒体生产方式,比如融合  相似文献   

10.
史春洁 《新闻传播》2023,(17):96-98
2023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作要点中提到“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强突破。”为助力我校网络与新媒体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思维、能力和素养的新媒体人才,以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导向,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传播研究方法”进行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程金福 《青年记者》2017,(24):109-110
20世纪80年代,传播学研究兴起,而传播学本科教育于2002年由复旦大学等高校提出设立经教育部批准始兴.在此期间,有关传播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以及传播学是否应取代新闻学的问题争论不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播学的学科定位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传播类人才培养的发展.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新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推进了媒体融合,传播类人才培养又当如何顺应此种快速变革的时代潮流重新确立自己的培养目标以及发展路径?本文比较分析香港和上海两地高等院校传播学本科类人才培养,为传播学本科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本文所研究的传播类人才培养区别于新闻类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向上以传播学为主的则属于本文考查对象.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模式。本文借助于"混沌"理论尝试建构新媒体环境下新型的电视传播模式,提出"细分受众、实时传播、主持引导、内外互动"的电视传播新模式——"混沌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日益发展的当下,编导专业在培养适应时代环境的创新人才方面责任重大.因此,笔者进行了新媒体背景下编导专业内涵与发展方向探析.以新媒体时代中编导专业内涵为基础,通过对编导专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明确目前编导专业在新媒体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重设与新媒体接轨课程体系、加强多元化师资建...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在全球传播视角下,现代传媒对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具有积极影响,新媒体的多样性助推国际传播环境的变化。人物形象塑造在国家形象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要开展对外传播,人才是关键,关注全球化语境下国际传播发展趋势及对外传播理论与和传播实践,研究媒介建构、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对外传播人才对国际传播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期“传媒大讲坛”从媒介建构、国家形象塑造及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探讨。首先刊出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江作苏教授等的文章《国家形象的官媒与民媒二元建构蠡谈》,文章以官媒与民媒两大类传媒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为主线,分析了两个舆论场的传播格局,深刻剖析了我国国家形象的媒介互补建构策略,对我国建构可操作的国家形象传播体系具体参考价值。《我国对外传播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东高校的调查分析》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对外传播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新闻学博士侯迎忠等撰文,文章以广东高校为例,对广东高校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现状与培养机制进行实证调查与综合分析,进而对该省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缺陷提出建议,为我国其他省份培养对外传播人才提供理论参考。学者剖析深刻,思想深邃,其敏锐的学术视角、前沿的理论思维,相信对当前我国对外传播领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带来了传播观念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建构着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格局,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新媒体为主流媒体的公益广告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新平台,主流媒体公益广告传播与新媒体融合,能够让受众在互动中接受公益广告的人文观念,能够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带来优秀创意的不断突破。  相似文献   

16.
郭静  杨庆国 《今传媒》2023,(1):132-135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形成,信息技术对传播领域、学科构造及传媒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智媒时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布局调整、国家重视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发展、媒介技术推进与传媒产业发展转型、数字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的大量应用对人才的需求,使得“网络与新媒体”高端人才成为市场急需。基于此,本文提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结合新文科发展背景,立足地方发展要求,着重从价值塑造、能力导向、知识传递、素养培育四个层面来培养新闻传媒人才,并努力形成能够满足媒体融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孙玉凤 《新闻前哨》2022,(14):79-80
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这就需要高校加快培养新媒体和专业融合人才的步伐。本文论述了新媒体产品数据运营能力的内涵;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提出了高校数据运营能力的培养策略。旨在开展基于产品驱动的新媒体人才培养研究,解决新媒体领域内容、运营等核心业务动态发展及融合创新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华 《出版广角》2021,(9):86-88
随着世界媒介生态环境和传播格局的变革,中国特色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交互融合发展中,高校势必要转变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建立起更适应媒体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格局.文章从融媒时代主持人竞争力的新要求进行分析,结合目前我国播音与主持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总结融媒时代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对2006年至2011年国内四种新闻传播学期刊的新媒体研究论文分析发现,随着产业发展的推进,新媒体研究呈现出数量与质量齐飞的基本态势,国内学者关注新媒体对社会建构的作用、受众对新媒体的使用与满足、新媒体应用与技术扩散产生的效果与影响等理论重点,引发了国内传播研究的新媒介转向、丰富了传播研究的理论内涵、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本土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王奇  刘畅 《传媒》2021,(15)
我国新闻人才培养经过数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传媒格局的变化,媒体融合的传媒形态初步形成,国内媒体内容、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这种巨变加大了对建设高素质、高技能媒体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高校传媒专业如何适应行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由郝红霞所著的《传媒教育:媒体融合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一书,以上海市新闻传播专业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概括现有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外传媒人才培养经验,对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全媒体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