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源 《东南传播》2015,(1):110-1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化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由于其具有互动参与性、高度透明性以及社交性,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信息的分享和传播。而企业也认识到了社会化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其视为一种新型的营销传播平台,以求提高营销效果。本文分析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特征及优势,以可口可乐在2014年5月推出的新包装"歌词瓶"为例,探讨其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媒体中,一般用户的新闻生产体现出不同于专业新闻生产的特征.源新闻形态的图文新闻、短视频新闻,以及交往新闻形态的蜂巢式新闻、嵌套式新闻、互文式新闻,构成了社会化媒体新闻的基本形态."流动的现代性"社会充满不确定性的特点和社会化媒体形成的"新部落",是社会化媒体新闻生产的社会背景.在此背景下,社会化媒体新闻生产凸显出...  相似文献   

3.
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社会、同辈群体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五大传统途径。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它最大的特点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让个体以结网、群聚的方式促使话语权发生转移,公众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社会化媒体具有"先出版后过滤"、"围观式参与"、"三度影响力"等特征,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葛洪波 《新闻界》2012,(1):21-23
媒体的发展催生了新的营销传播模式,以社会化媒体为主导的新的营销平台逐渐建立,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本文分析了"三屏联动"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传播模式的特点和作用,探讨了新的营销传播模式下的一些应对措施,尝试为"三屏联动"在社会化媒体应用方面提出可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社会心理学的"陌生人"视角,分析了网络陌生人的人际不确定性和情感正向性特征,讨论了陌生人复杂互动如何导致社会化媒体内舆论领袖和议题涌现,并实现情感和信息的极化与放大;再通过"不确定性"的理论视角,讨论这种陌生人复杂互动如何通过社会化媒体间共振、潮涌,导致社会化媒体传播和动员能力的突生性和意外效果,进而生成网络社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正>新闻生产变革引发传播范式嬗变,利益主体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使得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碎片化传播引发的社会化风险包括共识难以达成、官民话语对立、社会信任降低和虚假新闻横行。社会化媒体健康发展需要加强政府监管。政府要适应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社会化媒体的管理。政府规制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可以从三个视角切入:制度建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信息传播权仅仅由社会高等阶层的人们所掌握,现今的信息不仅可以由高等精英传播给社会大众,社会大众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自媒体时代到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媒体形式,它可以让社会大众都可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观点或看法,这是一种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互补互动。本文通过对自媒体时代以及其中的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介绍,阐述自媒体时代社会化媒体与个人"媒体"之间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性和改进措施,从而促进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化媒体的产生,社会化媒体不仅改变了人生存方式,也对企业的营销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企业具备了从大众营销模式转变为"微观市场营销"和"精准营销"的条件,社会化媒体使企业对目标客户精准定位、交易双方互动增强、营销推广成本降低、舆情监测实时高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化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行,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社会化媒体获取信息。对于传播学研究而言,了解用户如何对社会化媒体上的信息可信度作出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微博用户进行问卷调查,以实证的方式对社会化媒体用户的信息源感知可信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机构微博主(信息源)的感知信任度要显著高于个人微博主(信息源),专业型的"意见领袖"相比之社会名人更容易获得用户的青睐。包括用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微博使用习惯和微博谣言/虚假信息感知在内的一系列影响因素会对用户的信息源可信度感知造成影响。这些实证分析结论为进一步对社会化媒体信息源可信度开展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郭可静 《今传媒》2014,(12):48-50
社会化媒体是被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的新媒体形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大选的过程中对社会化媒体的运用,证明了社会化媒体已成功改变人类关注世界的习惯。本文从社会化媒体用户互动行为中的"关注模式"和"对话模式"入手,并结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提出的定位坐标系需求,对以微博为代表的六类用户深入研究,分析用户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11.
社会化媒体已经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和“规模化”的未来图景,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信息使用方式和生活方式,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网络口碑的传播,及其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本文在对社会化媒体和网络口碑的定义、类型、特征进行理清和分析,从社会化媒体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模式入手,解释了社会化媒体中的口碑信息传播特点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作用,进而从挖掘接触点、沟通共识和价值扩散三个维度提出了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主张.  相似文献   

12.
感知示能性在社会化媒体后续采纳阶段的调节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媒体的采纳和使用是近年来信息管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以往针对社会化媒体的后续采纳行为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首先对感知示能性概念进行界定和扩展,并借鉴系统适应性使用理论对社会化媒体后续采纳特征进行提炼.然后将感知示能性构念作为理论视角切入到社会化媒体的后续采纳阶段,构建了社会化媒体适应性使用构念以及三个相关的外部变量,并通过调研的方法实证检验了感知示能性构念在社会化媒体适应性使用中对于媒体特征、任务复杂度以及社会情境的调节效应.主要结论显示:①媒体特征、任务复杂度和社会情境对于社会化媒体的适应性使用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②感知示能性对于媒体特征和任务复杂度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分别是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但对于社会情境的调节效应则不显著.本研究丰富了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和用户体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并为社会化媒体的交互设计和评价提供相关的准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12):55-60
本文结合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和媒介生态理论,以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媒介为例,以点带面,从种间竞争和社会选择的角度探求社会化媒介进化的规律。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介的演进源于外来基因和本土基因的融合。围绕着用户、内容、商业等资源的媒介种群间的竞争是社会化媒介进化的内因,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外部生境对社会化媒介进化起着"社会选择"作用:政治因素制约了社会化媒介发展的形式和方向,经济因素促进了社会化媒介优势资源的积累;文化形塑了中国社会化的媒体的"围观参与式"和"圈子"交往特征;补救性技术促进未来社会化媒介向人性化、跨越时空、全感官互动、部落化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4.
刘涛 《当代传播》2013,(3):13-16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是当代社会批判思潮"空间转向"的标志性起点。社会化媒体的碎片化传播特征吻合了现代社会本身的碎片化趋势及其空间实践,空间生产呈现出一种新的生产逻辑和空间体验,本质上体现为对碎片化的缝隙空间的社会化生产。缝隙空间中的社会意义和资本意义之所以能被发现和激活,不能不提到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碎片空间所"承受"的普遍而深刻的规训实践。与其它现代性碎片不同的是,空间碎片不仅诠释了现代性所呈现的文化特征,同时还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结构特征,这无疑成为现代性批评的又一个起点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安珊珊 《传媒》2021,(14):19-22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网络空间开启了社交关系主导信息流与影响流的移动互联新纪元.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新赛段,伴随着不断迭代的社交网络应用与媒体融合的复杂生态,社交网络用户的触媒行为分化日益加深,各类信息渠道聚力于传播公信力博弈,呈现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传统互联网与社交网络的白热化竞争. 本研究调用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化媒体中国家认同的舆论构建研究"数据库于2020年6月获得的2566份问卷调研截面数据,聚焦我国社会化媒体用户的触媒偏好与渠道公信力问题,以明确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社交网络空间的信息流动特征及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时代的出现,不仅改变着青少年社会化的路径,还改变着社会化的实质。为此,教育者应该主动适应自媒体时代的挑战,在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自媒体之所以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备受喜爱,不仅因为自媒体整合了其他诸多媒体的优势,使得信息更加便捷和通畅,更主要的是,自媒体其实是一个即时性交互性平台,满足了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反向社会化的需求"。不难理解,包括自媒体在内的互联网为青少年社会化进程提供了便捷的条件,通过网络参  相似文献   

17.
钱劲帆 《东南传播》2015,(2):100-101
微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在社会化媒体的舞台上进行独属于自己的表演。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而有效进行社会化媒体舆论引导就显得颇为重要。社会化媒体中同样存在"拟剧表演"的元素,同时由于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广泛性,其舆论也更具爆发性。依据社会化媒体的特性,在拟剧理论的视阈下对社会化媒体的舆论引导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8.
徐煜  金兼斌 《传媒》2013,(6):10-13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的异军突起是近年来深刻改变社会整体信息传播环境的重要现象,并对一个社会的运行和管理方式带来了深刻的、不可逆转的变化。社会化媒体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其核心属性即在于其内容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化"特点。本质上,社会化媒体大多是一种工具或平台,而内容的生产、分享和消费主体则是广大的网民;而网民之间则通过这一社会化媒体平台而形成某种或松散或紧密的社会网络联系。网民们自己对"社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中,传播媒体包括报纸、电视等的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都受到一定影响,本文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对其互动行为进行分析,从而为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电视这种传播媒体应如何应对提供一定的思考。社会化媒体环境的影响传统的媒体传播模式是喷水浇灌田园式的广播模式,是"点对面""一对多"的,这种模式使得接受"信息灌溉"的个体只能作为"广大观众""广大听众"群体中的一员存在,媒体组织一般很少会针对某个人的特殊需要组织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4,(Z3):130-131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web2.0环境下,不同类型的社交媒体工具应运而生。一时间,社交媒体一词在网络上成为了热门词汇。Eri Quanlman在《颠覆:社会化媒体改变世界》一书中说到:"推动市场变革的是广大的消费者,社会化媒体就是这一变革的工具。"社交媒体不仅仅是市场变革的工具,它还将改变档案馆的服务方式。社交媒体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优越性为提供社会化的信息服务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平台。如何利用社交媒体的信息服务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