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晓红 《记者摇篮》2012,(10):42-43
广播的优势在于快速、便捷,广播节目主持人想要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突出广播的特性,充分利用广播节目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互动优势。一、广播节目主持人利用热线互动的必要性热线互动广播节目主持人大体可分为四类:热线点播类节目主持人、热线采访类节目主持人、热线咨询类节目主持人、热线谈话类节目主持人。1.热线点播类广播节目主持人以娱乐功能为主,点歌、送祝福并且在娱乐中加强了与听众情感的沟通沈阳交通广播FM986的节目自1995年开台以来历经数次改版,但听众热线点歌参与的节目历经数次改版依然保留,并一直深受听众欢迎。  相似文献   

2.
广播节目的类型众多。都有为听众服务的功能.其中以接受听众个人求助电话.帮助听众脱困解难的“帮忙”类节目最受欢迎。办好“帮忙”类广播节目,除了有为听众服务的热心肠外,还要有办此类广播节目的冷思考.摸清它的规律。找到它的要领。2008年,大连电台的社区频率开办了一档名为《马大姐帮忙》(以下简称《帮忙》)的“帮忙”类节目,  相似文献   

3.
广播节目的结构类型,若要仔细加以区分,可划分出几大类,如新闻类节目、艺类节目、社教类节目、服务类节目等等。正是这几大性质的节目,构成了广播的整体框架。作为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的耳目喉舌,广播的新闻类节目在广播节目中无疑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这并不等于可以忽视其他性质的广播节目,相反,办好其他性质的节目(如服务类节目),不仅可以丰富广播节目的内涵,而且是提高广播收听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春红 《新闻前哨》2008,(12):89-89
广播节目最主要的表达形式是语言。就广播新闻的有声语言传播而言,在以传统的新闻播音为主的同时.广播新闻主持化的出现和探索.使得广播新闻节目的播出形式日益活跃.听众朋友们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5.
许彭 《新闻世界》2011,(9):61-63
广播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广播编辑的三个特性:广播编辑工作是把握广播宣传方向的统筹规划;是听众意识在节目编排中的呈现;是对新闻素材的再次加工,把好组织报道的最后一关。编辑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播节目的质量和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6.
2006年度河北新闻奖(广播社教类)分对象性节目、公众性节目、特别节目和栏目四大类,初评工作由河北省广播电视协会组织完成。社教类节目是广播节目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广播媒体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载体。办好社教类节目,对于提升广播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透过参评河北新闻奖的社教类广播节目作品,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当前我省广播社教类节目的整体水平和创作理念,对于广播社教节目的未来走向有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近年的节目编播实践,初步探讨在文化类节目的编播过程中,如何提高广播节目的附加值,让听众通过收听广播文化类节目,既获得了文化类新闻信息,又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地获得与文化类新闻信息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是联接媒体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而广播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更是节目的灵魂,在赢得听众信赖、增加收听率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听众有时因为乐于接受特定的主持人播音而喜欢一个特定的节目。许多名牌栏目,总和它的名牌主播联系在一起。因此,研究广播节目主持艺术对提高广播生活服务类节目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如今广播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如何办好听众喜爱的节目,始终是广播人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广播生活服务类节目内容都和百姓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涉及面广、受众群体较多,因此,研究并做好生活服务类节目,对广播电台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以营口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广播生活服务类节目《爱生活》为例做以探讨。一、办好广播生活服务类节目,准确的节目定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吴芳 《河北广播》2006,(C00):85-86
广播理论类节目,历来被人们认为是难办活的节目。如何办活理论类节目,让理论类节目赢得更多的听众,一直是理论类节目制作人员孜孜以求的愿望。河北电台新闻频道的《燕赵论坛》节目是一档关注时事、关注改革、关注人文的新闻评论性节目。2006年上半年,《燕赵论坛》节目在尼尔森收听率、市场占有率调查中,一直在省会石家庄三百多个广播节目中位居前二十位,三月份首次闯进前十位,名列第八。广播中的理论类节目,在人们心目中通常属于“你说我听,枯燥乏味”…类,那么,《燕赵论坛》这档理论类节目,为什么能够吸引听众,收听率稳居前列?我们结合工作实践,试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广播节目形态中,谈话类节目是比较受听众喜爱的一种节目形式。听众之所以喜爱这一广播节目形式,是由其特点所决定的。广播谈话类节目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是直接性。广播谈话类节目的参与对象是在节目播出中由导播接入播音室与主持人交流,因此,谈话交流的内容是未确定的。二是个体性。电视谈话类节目参与的嘉宾往往是多人,可以根据谈话内容和现场的需要来设定人数,而广播谈话类节目参与到节目中来的对象则往往是一人。三是主观性。广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做节目前,与谈话对象彼此不熟悉,电视谈话类节目则不然,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与嘉宾对于选定的话题要做前期准备工作,节目中,围绕话题来作各自的阐述。广播谈话类节目中,由于主持  相似文献   

12.
朱江  张鼎 《新闻前哨》2013,(2):48-49
在广播媒体市场化进程中,广播节目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多样态的发展趋势,广播方言类节目也应运而生。它以本地方言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区域性听众为主要定位,所体现的小众化、贴近性、亲近性等独有特色,得到地域听众的认同和支持,并产生了不可小视的社会影响力。诚然,在推广普及普通话的社会大背景下,广播方言类节目的兴起,也受到一些异议。但传播实践表明,作为一种主流文化的补充与辅助,广播方言节目的兴起,还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3.
广播娱乐节目以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幽默诙谐的节奏氛围,巧妙灵活的观众互动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中长期高居各类节目的榜首,卫冕桂冠,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广播编导对节目的个性化策划,这是广播娱乐节目的生命力所在。本文结合实际,浅谈实现广播娱乐节目策划的个性化发展的几点策略。一、明晰受众,量身定做随着广播节目的多样化,各类广播节目如一朵朵竞相绽放的奇葩,尽显各自的风姿,而其接受的群体也随之出现了细微的分化。例如:都市白领和上班族对广播新闻有着执着的钟爱,而家居生活类的服务节目则深得家庭主妇和中老年人群的厚爱,广播娱乐节目则以其独  相似文献   

14.
钟茗 《声屏世界》2010,(12):35-35
在广播节目形态中.谈话类节目是比较受听众喜爱的一种节目形式。笔者认为,要做好广播谈话类节目,既要对节目的特点了然于胸.又要注意一些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广播节目就是通过听众的听觉获得新闻信息。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感受是检验广播节目质量的尺度。要想办好广播、提高节目质量,就不能不研究听众对新闻需要的心理效应。本文拟对听众在心理上对新闻的需要有哪些特性作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广播健康类节目质量,节目组邀请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黄山市广播电视台健康类广播节目《健康养生堂》听众收听满意度调查。本文截取了其中节目互动问题调查数据,针对节目互动形式、过程与内容环节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雷 《中国广播》2007,(10):38-40
广播服务类节目在广播节目中占有相当比重,随着媒体服务意识的加强,这类节目的比例还在提升。服务类节日一般都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听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教育性,往往会赢得不错的口碑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对提升电台形象,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很有益处。本文结合自身在安徽生活广播主持服务类节目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社会不断进步。传统新闻理念不断受到新科技、新情况的挑战。移动通信在我国的迅速普及.让广播记者真正拥有了具有现场意义的“第一播报”的能力和手段.为进行广播大型新闻直播提供了条件。在广播新闻直播节目中,利用短信互动,可以增强新闻节目的现实可感性和真实性.拓展广播的受众范围,提高听众的参与程度,激发听众收听、参与广播节目的兴趣。因此,如何在新闻类节目中巧妙编排,充分发挥移动通信的优势。成为电台节目策划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广播是以语言为载体,通过播音向听众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在播音实践中,由于节目形式不同,听众对象不同,播音员个性不同,其语言表达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注意把握这些差别,掌握好语言表达的分寸,是办好广播节目、提高播音效果的重要基础。少儿广播节目,其受众是广大少年儿童,这一特定的广播对象,决定了少儿类广播在节目的设置、内容的安排与表现的形式不同于其他广播节目。与之相适应,主持这类节目在语言的基调、表达、修辞和组织上,也具有不同于其他节目的特点,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第一,少儿节目的语言基调,应当是活泼生动的广播节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作为广播节目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要想吸引听众,培养听众对广播节目的信任,必须注重新闻的编排。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对广播新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广播新闻节目编排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地抛开头脑中以往思考类似问题所形成的思维程序和模式,达到对新闻节目编排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