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凯 《教师》2010,(18):16-17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较为激进的青年群体,在他们的成长生活中,他们的体验和经历都显示他们具有自我期望高、自尊水平高等特点。目前社会和学校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自尊教育,重视归重视,却没有将其付诸实际,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大学生自尊教育的内容研究还不够透彻。  相似文献   

2.
李凯 《教师》2010,(15)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较为激进的青年群体,在他们的成长生活中,他们的体验和经历都显示他们具有自我期望高、自尊水平高等特点.目前社会和学校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自尊教育,重视归重视,却没有将其付诸实际,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大学生自尊教育的内容研究还不够透彻.  相似文献   

3.
生于90年代的他们,没有经历过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当然没有机会为祖国一洒热血。他们生活的时代世界正在同化,“国家”的界限一点点模糊,WTO、麦当劳、英语、NBA、网络……他们和外国同龄人同步成长,资源共享。有人惊呼,90年代的孩子对国家的概念正在淡化,他们缺乏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姚云  吴敏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2):21-29,109,110
通过分析博士后院士学术成长经历,揭示博士后制度对杰出科技人才成长的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法与定量研究法,统计分析所有50位博士后院士的学术成长经历,发现博士后制度能够促进博士后成长为院士,使中国科技创新有了源源不断的杰出人才;能够缩短博士后院士学术成长的时间,为他们早日成为学术带头人赢得了时间;有利于博士后院士聚焦专业定位,为他们确定了研究的主攻方向;有利于博士后院士接受大师指导,促使他们的学术训练受到熏陶;能够为博士后院士提供学术研究的平台,使他们有了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博士后制度是一种有利于杰出人才学术成长的国家人才战略制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成长与生理、成长与家庭、成长与社会三个关系维度探讨了70后成长主题小说的基本特征。在经历了对生理现象不厌其烦的表述之后,70后作家表现出了超越浅性认识、探寻新的生命悟点的转向。70后的主人公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表现了对家庭强烈的叛逆情绪,而叛逆行为正从深层透露着他们要求确立自身独立价值的渴望。70后作家笔下的人物欲进入社会,却深感沉重的文化负累对自我的限制,祛魅成为了他们强烈的吁求。  相似文献   

6.
<正>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国家当前发展的目标。而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这就需要加强对人们的法治教育。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从他们成长的经历来看,从小树立的观念和意识对于他们终身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所以法制教育应该从幼儿身上抓起,那么应该怎样对幼儿阶段的幼儿进行法治教育呢?笔者结合所工作的幼儿园工作实践,来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24日,在经历了一年的学习和培养后,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培养基地的99名学员拿到了结业证书。证书是一种符号,是对学员的认可,但他们更看重的是这一年来的收获和成长,他们把这段基地学习经历看作校长成长路上的重要“加油站”。[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师范教育中,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往往萌生得比较迟,通常是在亲身感受与体验了教师的职业生活,即经历了毕业前的教育实习之后。师范生教师角色成长的严重滞后,必然导致他们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人格、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观等职业情意品质的养成严重滞后,也必然导致他们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技能的精神动力严重不足,最终,也必将导致他们毕业后工作适应性差、事业心不强,专业成长缓慢。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成长,是一个融合了认知、感受、领悟和体验的实践过程。根据学习任务与成长心理的不同,他们的角色成长往往要经历定向、假想、观…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的青春写作在文坛掀起了一股强劲的飓风。这些青春写手大多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这种共通性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时有出现,即不同作品中都包含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其中较为明显的有三个方面:孤独、忧伤和另类。  相似文献   

10.
我思,我成长     
一名教师要想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有四个成长关键词尤须慎思笃行,即教育志趣、专业素养、教学效果与教改科研。——题记近年来,一直为新上岗教师培训班上课,做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与教师教育工作,接触了不少各层次的骨干教师,与他们有过一些深入的交谈,也对曾经的同学、一起参加工作的他们进行过比较,发现原本基础相当的,经历三五年后,差异便显著了。这现象引得我常常思考:教师该经历怎样的成长之路?从新手教师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需要哪些关键因素呢?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想谈一孔之见,请各位同行朋友赐教。成长动力:浓烈的教育志…  相似文献   

11.
周莉 《文教资料》2007,(7):118-120
苏童的“香椿树街系列”小说讲述了六,七十年代徘徊在古老香椿树街上的一群少年的成长经历。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寻找他们留下的成长轨迹,解析他们成长轨迹中的三个关键词语,并指出作品在人文关怀方面存在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成为大学生后,留守经历对他们的影响如何,他们心理状况如何,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是否存在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否关注这类大学生的成长,高校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是否到位,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数据分析,了解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状况,高校干预情况,提出了今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3.
90后大学生是出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明显成绩时期的一代人,他们所经历的时代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明显的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在价值观人生观方面有一定的特点,这些也对他们的恋爱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90后已经正式跨进大学校园,时间不久,90后将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对90后大学生恋爱观问题的研究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当中国的“80后“,承受着快速变化的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时,各个国家的“80后“也深受全球化的影响.改变着自己的生活轨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似乎从未像今天这样彼此接近过。2008年底,《国际先驱导报》完成了一组全球“80后“的报道,虽然他们身处在不同的国家,身上烙印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他们和中国的“80后“一样,已经登上舞台,他们的行为和思想,也必将从此开始影响这个世界。对正在“渴望长大“的“90后“来说,他们的观点和经历,也许更有助于为我们提供更加广阔的成长视角.让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加清晰地找到自己的坐标。  相似文献   

15.
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是一群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伴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电视、电脑、网络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他们在成长的背景、教育的环境、学习的经历等方面均有着鲜明的时代性,体现出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80后写手及他们的青春文学在市场的运作下此起彼伏,在80后作家经历着由盛转衰的危机时刻.本文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80后也会有自己真正的作家,但作家不应通过炒作而应是沉积才能成长、成功。  相似文献   

17.
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当然没有机会为祖国一洒热血。我们生活的时代世界正在同化,“国家”的界限一点点模糊,WTO、麦当劳、英语、NBA、网络、暴走鞋……我们和外国同龄人同步成长,资源共享。有人惊呼,90年代的孩子对国家的概念正在淡化,他们缺乏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是,许多作家都有着童年丧父的经历,因为父性的缺失,母亲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他们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乃至是他们卓然成家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中国现代作家的童年履历里,父性缺位和母亲印记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存在。在他们成为作家之后,心底的那份对父爱的渴望却日益显露,由于本身父亲形象的模糊,他们便从自身出发又长于自身,有一定的长者意味在其中,于是"大哥形象"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是,许多作家都有着童年丧父的经历,因为父性的缺失,母亲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他们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乃至是他们卓然成家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中国现代作家的童年履历里,父性缺位和母亲印记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存在。在他们成为作家之后,心底的那份对父爱的渴望却日益显露,由于本身父亲形象的模糊,他们便从自身出发又长于自身,有一定的长者意味在其中,于是“大哥形象”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20.
时间:6月2日6月2日下午,未名湖畔,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座无虚席,出席第五次全国少代会的少先队员代表用他们自己的视角和语言,倾听和讲述彼此成长的故事,表达当代少年儿童对成长的理解和向往。他们在这热烈的气氛中分享成长的经历,飞扬少年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