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嫉妒与竞争     
什么是竞争?什么是嫉妒”比如说两个人跑步,—个在前边一个在后边。后边的人想,前边这个人现在最好让石头绊一跤,然后我好超过他,这就是嫉妒。嫉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致的基础上。可是反过来,如果后边的人想,我要使劲儿跑、超过他,我一定要超过他,这就是竞争。竞争是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无声的表达     
易玲 《高中生》2010,(3):58-58
情况好像不可救药了。 自从威拉德·P·富兰克林进人我教的初中班的那天起,他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不与其他同学交往,也不与我——他的老师——打交道,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3.
在大雪纷飞的冬季,我手里拿着那朵红色的玫瑰花,等待着我和他的春天。冬天的来临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因为我还在等待,等待我和他的春天。我是在病房里认识他的。我得了重病,住进了医院,那时他很阳光,给这个特别的病房带来了一些色彩。医院是那么地安静,“癌区”的牌子挂在走廊的入口处,这里的病人常常面带苦色地诉说着自己的病情,但是我每次见他,他却总是在笑,而且笑得那么灿烂。他对我说世界上比我们不幸的人还很多,所以不要那么沮丧,不要觉得这个世界自己是最不幸的人。他说他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他最快乐的时候,从…  相似文献   

4.
快乐的理由     
我经常会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看你整天乐呵呵的,为什么?”我没有足够的理由阐述清楚我为什么是快乐的,不过我倒是愿意为大家说说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他拥有别人梦寐以求的一切,可他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快乐,于是他派侍卫大臣帮他满世界去寻找快乐。有一天,有人告诉国王,只要找到那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把他的衬衫穿在身上,就可以一生都快乐了。国王立即派人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那个人,可当国王想穿上他的衬衫时,他才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居然穷得连一件衬衫都没有!人的欲望是一个贪婪的家伙,它…  相似文献   

5.
惜缘     
王颖 《老年教育》2006,(3):48-48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所大专院校任教的我,成为河北秦皇岛老年大学的兼职英语教师。虽不是初登讲台,却是第一次面对这样一群学生一一满脸皱纹,两鬓斑白,很多人与我父母同龄,有的甚至可以做我的爷爷奶奶。课堂上,我是小老师,学习单词、语法,带他们在ABC的世界里漫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平时,这些老人是我的良师益友,处处给我长辈般的关爱与呵护。他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精神时时鼓舞着我,成为我努力工作的巨大动力:他们乐于助人、尊师爱友的高尚品质深深感染着我,使我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生活。  相似文献   

6.
“我今年86岁,我流浪了86年,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聂华芩 人只能活一辈子,我指的是生理上的。一个人活一辈子就很不容易。他(她)要经历多少的苦难,经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但是如果你有幸在活着的时候,同时徜徉在精神世界中、咀嚼自己的生活、体验他人的苦难、享受人生美好的瞬间,那就相当于延长自己的生命,相当于活了几辈子。  相似文献   

7.
大概每个孩子都幻想过,如果世界上没有爸爸妈妈多好!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要遵守多好!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多好!小巴勒的这个愿望实现了,世界上真的只有他一个人了。可是他发现,当一切遂了自己的意,他并不快活。他想念妈妈和爸爸,想念自己的伙伴们,没有他们,日子实在太过冷清,甚至不成为生活。他需要他人,需要帮助和关怀,有了这些他才会快乐——人人都需要他人,一个人的生活虽然自由,但并不快乐。在这个世界上,离开他人的帮助和关怀,我们是没法儿生活的。这篇童话所表达的意蕴是整个社会和人一生都得思考的命题,它所表达的思想是整个社会和人一生都得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8.
在纳尔逊·曼德拉被囚禁在罗本岛期间,我和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样,也是远距离地对他逐渐有了了解。在多数人的心里,他不仅仅是一个男人,也是南非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追求公正、公平和尊严的化身。他所作出的巨大牺牲激励着各国人民,促使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偶然遇见     
一个孤独的作家说:"我常常在想,对于我来说,最好的生活方式也许是一个人待在宽大而又幽闭的地下室的最靠尽头的一间小室里,只身伴着孤灯和写作用的纸笔。"再孤独的人也会对世界有请求和期待,因此他会永远在偶然中与世界遇见,哪怕是一间小室、孤灯与纸笔。即便没有这些,他也会跟自己遇见,跟自己的心灵遇  相似文献   

10.
《特区教育》2011,(6):32-33
世界上没有比遭身边人嘲笑更糟糕的事情了,这是钱小宝班会后的内心独白。他耷拉着小脑袋回到家。见到老爸便随意地表演了一个微笑,然后无精打采地走到自己的房间,关门,扑倒在床上,眼泪竟不争气地哗啦啦流下来。  相似文献   

11.
我指的生命的丰富性不光是精神上的。因为许多人对自己的生活是不满意的。他似乎对自己于整个社会、世界存在着一种无法愈合的鸿沟。他对这种鸿沟的态度有时候非常无可奈何,他也并不希望去弥合这样的鸿沟。有时候他并不愿意要跨过去。也是这条鸿沟使得这个人与世界对立。卡夫卡就在表达这种人与世界的对立、矛盾和不相容。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个东西,只是发现多少而已。当一个人在写作时,就有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去寻找所谓人与整个世界的对立,帮助你去看待这种紧张的关系。它帮助你建立了一个视点和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而你假如活在一…  相似文献   

12.
大刘是一位事业成功的男士,谈到和孩子吃饭的问题,他给我讲了自己的切身体会。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了,我们几乎没在家吃过饭。我和我妻子都常常在外头应酬客户,闹到夜里十一二点才回家。我们有个儿子,从小就在外面餐厅吃饭,中午在学校吃校园餐,晚上自己上饭馆。我们给他不少零花钱,让他别亏待自己,上干净的好一点的餐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儿子是个老实孩子,不像一般男孩那样疯,他吃完饭就回家做作业。晚上我们不回来他自己就先睡了。我们一直很放心。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几年,我和我妻子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突然有一天,…  相似文献   

13.
在我成长的路上,许多老师曾伴随我成长,尤其是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他的给予使我受益终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他影响或者说造就了我的人生,这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很奇怪,至今再也回想不出他上的某一节课是如何精彩,但却难忘教室角落里那个简陋的、用粗糙的木板钉成的大书箱。闭上眼睛,《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中国青年》、《世界知识画报》、《化石》、《萌芽》、《青年作家》……一本本崭新的书在眼前一一翻过,似乎还能嗅到浓郁的油墨香。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也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大乐趣。而今,当我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当我在朋友聚会时侃侃而谈,当我提笔一挥而就,当我豁达、从容、智慧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并细细领略和享受生活带来的种种乐趣的时候,我感谢我的老师,是他让我与书为友,让这位心灵之友引领着我徜徉在美好的、多彩的世界。现在,当我也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书”这位朋友介绍给孩子们,让书香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初见成效,在此,愿与各位分享。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世界观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来看,我总觉得这是荒谬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这些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从来都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本身的目的——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作猪栏的理想。那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予我新的勇气、让我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相似文献   

15.
母亲与小鱼     
那还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我的时候。大概已有些哥哥的影子了。那些修长的手指,那个略驼的背,还有目空一切的默想的一双眼,后来都是哥哥的了。哥哥的一切都来自这个人。那时只有18岁的我的母亲总是悄悄注视这个人。据说这个人的生活中一向有许许多多的忽略。连母亲的歌喉、美貌都险些被他忽略掉。  相似文献   

16.
<正>我心之所向,无论是不是最耀眼的光芒,只要是它,便能不惧风浪。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在众说纷纭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在坎坷征途中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在狂风骤雨中失落了自己的守望,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在随波逐流中忘却了自己的殿堂,我不知道明天的世界会是什么模样,正如我不  相似文献   

17.
聪明的放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项和短项,如果抱着自己的短项不放,那就荒废了自己的长项。人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长项和短项的抉择。 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在教学和研究中,他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才,于是他对自己做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 :“我不大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毅然告别了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回到家里,专门从事写作。 阿西莫夫这一聪明的放弃,成就了他一生创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  相似文献   

18.
钱谷融先生经常说,他几乎一辈子呆在校园,教了一辈子书,读书自然就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曾如此谈到过自己:“一生除了读书就是教书,始终没有离开过学校。而且教书教了将近五十年,所教过的学校却一共只有两所。因此我的接触面极其狭窄,生活知识十分缺乏。我对社会人生的了解大都是从书本上来的,对现实生活多少有些用‘书本化’的眼光去加以审视,因此我的认识和感受往往与客观实际之间存在着一层隔膜,这个世界对我始终相当陌生。我一直在追求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却很少能够得到。我所尝味的欢喜或是悲哀,在别人看来,简直不当一回事。但我自己却是十分认真的。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失  相似文献   

19.
每天的下午茶时分,在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大楼的休息厅里,可以见到一个头发灰白、双眼深陷、不时在一张纸上潦草地写写画画的人。看着他,很难想像这个30年前就看似行将就木并一直生活在贫困中的人,是一位数学天才、诺贝尔奖得主。他的世界里满是魔鬼、武士、纳粹和先知,他觉得自己一直生活在拿破仑、撒旦或是提坦巨人的威胁下。他对世界的毁灭和自己的死亡有深深的恐惧。他目光空洞地四处游荡,认为只有自己才真正明白世界的真相,而其他人都生活在幻象之中。他担心自己随时会被其他人杀害,因为自己是“通晓天机的人”。他的名字是小…  相似文献   

20.
面对儿童     
面对儿童,我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因为他们是一个世界,我只是独自的一个人。我喜欢注视儿童的目光。如果他也能望着我,我们的目光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我像发现了世界上最美的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