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美食"无疑是非常吸引幼儿的,而"本土美食"则能够在吸引幼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本土文化,进而培养出幼儿对家乡的情感。本文首先阐述了本土美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意义,找到培养的角度,而后以"发现美食""了解美食""美食交流"获得对家乡的认知与了解,促进家乡情感的提升,并为幼儿搭建交往的平台,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罗瑞 《云南教育》2023,(10):45-47
<正>“板凳龙舞”是以戏耍为主的彝族民间舞蹈,道具为农家常用的四条腿木板凳,板凳上绑一块红绸布,一头扎花朵当作龙头,做成龙的造型来进行表演,舞蹈动作简单,不仅大人可舞,也适合幼儿耍弄。“板凳龙舞”最初是幼儿园主题课程“娃娃游昆明”里的一项社会活动,活动的最初目的是通过有趣的“板凳龙舞”,让幼儿们了解本土民俗文化。活动中,幼儿对“板凳龙舞”尤为感兴趣,他们自发地想要进行表演,  相似文献   

3.
“板凳舞”主要流传于老河口市赞阳一带,是一种以板凳为载体,集武、舞为一体,在音乐或鼓、锣、钗等打击乐器伴奏下的群体娱乐、健身活动.在2007年被列为襄樊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研究“板凳舞”保护与传承方略,一方面唤醒老河市民对“板凳舞”文化的自觉,以期达到对《板凳舞》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目的.另一方面,为丰富老河口市民文化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园坐落于历史悠久的牛栏山镇(京东八大古镇之一),坚持"四位一体",开展实践研究,挖掘和利用身边熟悉的乡土资源教育价值,有效助推幼儿了解家乡文化,享受家乡文化的浸润。一、创设乡土气息特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家乡文化  相似文献   

5.
徽州板凳龙是徽文化生态保护区典型的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遗"保护工作开展近十年来,徽州板凳龙为代表的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的困境。目前,在全国非遗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必须从坚持"原真性"原则、提升群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传承主体的文化自信、落实整体性保护方法等方面入手,徽州的板凳龙及其他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才能较好地得到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深挖陶瓷文化,陶冶幼儿情操",在"以瓷养德"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游戏化的教育方式深受幼儿欢迎,通过游戏的形式带领幼儿了解德化陶瓷历史,了解基础的陶瓷特色及工艺特点,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德化陶瓷的情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本文将结合"瓷趣"和"游戏"两大要素,探索陶瓷文化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福建大田板凳龙舞历史悠久,富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板凳龙制作工艺精巧,具备审美价值,龙舞活动具有观赏和体验价值。大田板凳龙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采用传统博物馆展示型静态开发模式以及民俗体验开发模式、节事旅游开发模式及旅游商品开发模式。保护与创新利用相结合,开发龙文化旅游是福建大田板凳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将闽南文化融入学前教育领域,对闽南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要让幼儿了解闽南特色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从园所视觉环境的创设开始,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基础,择取闽南文化中形象鲜明、通俗易懂的事物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纲要》和《指南》精神,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我们把家乡本土文化资源带入幼儿园,充分利用华安玉石、茶、竹、楼、舞等资源开展环境创设、园本课程、户外活动和分区活动,丰富和拓展幼儿本土文化的生活经验,使幼儿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广东省一级幼儿园广州市示范性幼儿园广府文化源远流长,它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为了深入挖掘和传承广府地方文化精粹,让幼儿了解广府文化深厚的历史内涵,从而建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以广场文化形式举办了"广府文化艺术节"大型综合活动:具有岭南特色的广府文化展  相似文献   

11.
正节日民俗是民俗节日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带有强烈的人文因素和深厚的文化色彩。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民俗教育活动能让幼儿深入地了解家乡民俗文化,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但是,如今的幼儿园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大部分只成为节日应景节目,内容选择较单一,且枯燥无趣。而合适的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能有效地让幼儿感受到民俗节日的独特性,了解家乡民俗节日文化,提升节日民俗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地处凤凰镇河阳山附近,这里有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传统工艺制作的特色小吃、勤劳质朴的手工作坊、朗朗上口的河阳山歌……构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河阳地方文化。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此,以本土化资源为依托、以幼儿游戏兴趣为主导,尝试开设了以"了解河阳、传承河阳"为主题的自主性游戏环境,这些好玩有趣的游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家乡特色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8,(1):34-36
以社会学、人类学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舞香龙"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流传于金秀大瑶山的"舞香龙"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维系族群关系及村落和谐等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活动使幼儿了解、认识并发扬吴桥杂技文化艺术,从而培养幼儿对家乡吴桥的感情,促进幼儿动手、动脑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陆丽梅 《教师博览》2023,(15):80-81
幼儿、家长和教师的美育意识都比较薄弱。文章通过挖掘家乡德庆具有教育价值的“金林水乡”“龙母祖庙”“雄鸡舞”“炮仗攻狮子”“金山茶”“富笋”等乡土文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研究,把幼小衔接目标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在自主探索体验中传承家乡的特色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并结合教学案例,给出落实研究成果的策略,强化幼儿园美育课程的教育价值,围绕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正>《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周庄是有九百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蕴含浓厚的文化底蕴。粉墙上的黛瓦那样整齐,错落有致。瓦片是古建筑中的特色,近年来,瓦片在现代建筑中的使用日益减少。为让幼儿了解家乡,激发爱乡情感,我们从瓦片入手开展系列相关活动,引发古瓦在幼儿园特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一、参观文化街,让孩子自由观察,激发他们对瓦片的探  相似文献   

17.
乡土文化,是一个地方反映特定地域自然和人文特色,表现特定受众文化心理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不仅是对本土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一种传承,也是培养幼儿乡土情感、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构建特色园本课程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文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幼儿爱家乡的意识,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从收集资料,了解乡土文化组成,构建乡土课程;开展活动,理解乡土文化内涵,完善乡土课程;走出校园,加强乡土文化实践,深化乡土课程这三方面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文化资源,对园本课程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正>陶行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江苏省常熟市昆承小学幼儿园利用贴近幼儿生活的家乡特色文化开展美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践行陶行知思想,传承行知文化。一、用心感悟美——让家乡文化走进幼儿的校园陶行知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新课标提出:"要尽可能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幼儿园和社会生  相似文献   

19.
正弘扬家乡文化,让幼儿走进家乡的本土文化,对家乡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本土文化,是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最喜爱、最基本的活动之一。长汀拥有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通过挖掘本土文化中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开发、丰富幼儿园园本课程,让幼儿感受家乡自然风光、体验家乡民俗风情、创新表达山海文化、传承优秀文化,从而培养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及自豪感。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形成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多元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