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英 《考试周刊》2012,(63):116-116
"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一定的"空白",创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处无画皆妙处的艺术境界。在进行英语教学活动时,教师也可以像绘画艺术中的画家一样"蜻蜓点水",在教学预设中巧"留白"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补充这些"空白",同时在生成中绽放出课堂真正的精彩。  相似文献   

2.
茨达齐尔曾经说:"教育的作用是使自己尽力成为多余。"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某些教学内容秘而不宣,让学生自己去"填充",完成被省略的内容;有时有意创造时间上的"空白"地带,给学生以咀嚼、玩味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补白,与之相对,就是填补空白的意思,目的是让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更加丰富。语文教学同样需要讲究"留白"和"补白"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程明 《广西教育》2012,(14):39-39
全方位构建"和谐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强音。但"另类学生"的种种不和谐现象跳动在眼前,让人深感心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如冥顽不灵的"睡神",醉心享乐的"玩神",心灵空洞的"木神",痴情迷乱的"爱神"……教师应该勇敢面对教育现实,合力解决问题,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5.
陈蕾 《成才之路》2011,(24):49-49
时下,一些教育现象令人担忧,比如课堂教学的"满堂灌"现象,使得教师疲惫,学生也失去了自由发展心灵的机会。由此我想到了在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艺术,在中国绘画中有意识地留出"空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使"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这种"留白"艺术,对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同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空白"作为一门教学艺术,它实际上是由学习主体——学生来填补的。  相似文献   

7.
宋保平 《上海教育》2011,(10):54-55
中学艺术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专业课程不仅注重"技",更要发展"艺",要落在发展学生特长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上,真正让中学艺术教育承担起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用接受美学来观照"艺术兴学"的办学理念,我们会发现,从认识论来说它可以"兴"学生本体,从方法论来说它可以"兴"学生的学习。它不仅是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对话、创造与构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起"艺术兴学"的学习语境,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动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期待",有利于让学生由"实际的读者"顺利地靠近或变成"隐含的读者",让学生在学习时多些"顺向相应",少些"逆向遇挫",从而实现学生与教师及知识之间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9.
教师经常会被人称为"读书人",言下之意有二:一是教师是接受学校教育时间相对较长的一批人,其次就是教师是在平时生活中读书较多的一群人。读书能让你浮躁的心灵宁静许多,也能让你面对一些教育现象理性思考;读书能使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能让你贫乏的头脑充实许多,也能让你面对动态的课堂自信许多。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作文,我想头疼的不止是学生,还有我们的老师。面对作文题目学生"望洋兴叹",在他们眼中写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面对学生的习作老师"苦苦摇头",在老师眼中作品空洞索然无味。特别是刚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从教十余年的经验告诉我,无法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无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又怎会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脱离苦海,我做了如下尝试。(1)激发写作热情———让学生乐写,(2)日积月累———让学生"厚积"而后"薄发",(3)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取材,(4)练习评改———让学生在改中练,(5)肯定与赞赏———让学生更加爱上习作。  相似文献   

11.
周勇 《上海教育》2013,(13):58-60
近些年,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发展"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教育",不少课程及教育专家都在提倡"儿童学"。新近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也把"儿童学"列为教师必须掌握的新"教育专业知识"。虽然目前还无法看清楚,为了让学生获得"理解""尊重"乃至"快乐",提倡者将会以什么样的"儿童学"训练教师,但当前的提倡与政策推动倒是很容易让人想起清末以来教育界兴起的诸多时断时续或不了了之的"儿童学"运动。  相似文献   

12.
追问,历来与教育行为共存。孔子的"循循善诱",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其行为实质就是追问。追问就是当教师发现学生在某个问题上产生选择困难、自相矛盾、线索紊乱的时候,在前次提问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及时利用问题理清脉络,让学生自己走出困惑。  相似文献   

13.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教师要相信学生,做好"引路人",从多方面去点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取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意境"空白"是艺术中"美"的本质的一种体现,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所谓"空白",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给读者再创造和想象的审美空间。高尔斯华绥《黑花》中内容描写和新颖的写作方式均与"空白"意境相切合。  相似文献   

15.
意境"空白"是艺术中"美"的本质的一种体现,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所谓"空白",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给读者再创造和想象的审美空间。高尔斯华绥《黑花》中内容描写和新颖的写作方式均与"空白"意境相切合。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威力"毋庸置疑,然而学生的心灵是广阔的,思维是活跃的。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德育,如何有效地"释疑解惑",让学生"不畏浮云遮望眼"?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和主题活动就是德育工作一双隐形的翅膀。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艺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漂亮的"外衣",是让人可以呼吸的"氧气",不但可以让人们生活更有激情,而且能让人们充满生命力!音乐教学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这方面,多媒体的介入,较好地使音乐教学全方位地体现了学科特色,让学生从"静静"地学习的"静态课堂"学习转变为"动态课堂"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8.
孙昕 《考试周刊》2011,(15):210-211
计白当黑,似乎这空白就足以言说很多很多,画外之音,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很有些玄味在里面。在教育过程中,其实不妨借用一下,留一些空白,适当的空白,适当的留白,不仅是智慧,而且是一种"狡猾",更是一种必须,当然也包括信任。给学生以空白,留出一段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供学生自省,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起点,自己自动修正错误,这样的效果应该说是一种教育的无痕。  相似文献   

19.
实施素质教育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不懂得处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不懂得"扬弃",在高喊素质教育口号的同时,对过去的传统教育大加讨伐,全盘否定。时下有一种怪理论:素质教育就是愉快教育,就是吹拉弹唱蹦蹦跳跳,就是让学生尽情地玩,让学生干自己想干的事  相似文献   

20.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在乐中求知,在趣中探索,既觉得主动扎实,又觉得轻松快乐,不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智慧。语文课更是挖掘学生内在潜力的课堂,学生一旦喜欢上它,学习时就再也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修养和艺术魅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已是当代课堂关键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当好"导演",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