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对早期卫拉特人①的萨满教信仰,以及藏传佛教在卫拉特民间传播的时间、过程、内外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卫拉特蒙古人宗教信仰的转换经历了一段艰难而复杂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卫拉特蒙古化的藏传佛教这一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2.
新疆蒙古族现代学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它深受卫拉特民间学和古代学的影响,而民间学的影响尤为深远。以《江格尔》为代表的民间学宝库给现代作家们提供了创作灵感和技巧。新疆蒙古族现代学在以卫拉特传统学为基础的同时,广泛吸收了内蒙古、蒙古国以及其他蒙古学的营养,也接受了中国汉族现代学和俄苏学的影响。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蒙古学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受汉族学的影响最深。  相似文献   

3.
卫拉特学学科建设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认为卫拉特蒙古化是蒙古族整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因历史发展的区别与人环境的差异而具有自成体系的特征。基于这个观点,作强调以研究卫拉特蒙古化为主要宗旨的卫拉特学应当成为蒙古学的一个子学科或准学科,进而,作以相关的事实为例,论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卫拉特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卫拉特学的涵盖面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卫拉特法典》体系的产生及其特点奇格这里所说的“‘卫拉特法典’体系”是指1640年9月在新疆塔城的乌兰伯勒奇尔地方由喀尔喀和卫拉特各部蒙古封建主会盟制定的《蒙古卫拉特法典》和1676年、1678年噶尔丹洪台吉颁布的两道旨令《噶尔丹洪台吉旨令》以及游牧...  相似文献   

5.
以全面反映17世纪蒙古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著称的《卫拉特法典》是记载17世纪蒙古社会诸情况的第一手史料,笔者以《卫拉特法典》为依据,在系统分析和研究了17世纪蒙古族婚姻家庭,蒙古婚姻法的基础上,概括论证了17世纪蒙古族婚姻家庭制度和蒙古婚姻法的4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明代的瓦刺、清代的卫拉特等都是十三世纪斡亦剌惕的不同音译。斡亦刺惕是蒙古古老部落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将斡亦刺惕划分为四个千户。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后来不管发生什么变化,它不仅习惯上被称为四卫拉特,而且它终是由四个部分组成。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卫拉特在蒙古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卫拉特史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蒙古史上的西蒙古史亦即卫拉特四汗部史,是亟待研究的一项专题。从来我国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史籍,过多地写了卫拉特蒙古和中原王朝战争的一面,比较忽观了卫拉特蒙古和中原长期的和平交往以及紧密的经济联系。晚近一些外国有关这方面的著作,更别有用心的肆意歪曲,蓄意挑拨我国的民族关系,甚至妄图为他们在我国边疆地区制造分裂活动服务。因此,在研究卫拉特蒙古史时,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反动观点,都必须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通过具体史实一一加以驳斥和澄清,决不许以清朝统治者和卫拉特封建主之间的关系代替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决不静把历史上割据祖国一隅的卫拉特汗部看成是与中原毫不相干的“独立国家”;更不许把卫拉特汗部与隣近外国的一些通商、交涉片面的  相似文献   

8.
卫拉特蒙古现有十几万人口,他们遍布西域大地,在漫长的艰苦历程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史绩,经前辈史学家的辛勤搜集、整理、编写,已有很大进展和收获。1986年的“首届卫拉特史学术讨论会”,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和成果,为推动卫拉特蒙古史研究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卫拉特蒙古史的几个理论问题谈点新的认识,谨此就教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即将跨入 21世纪门槛的前夕,国内外蒙古文学界盼望已久的《卫拉特蒙古古代文学简史》(内蒙古文化出版社,海拉尔, 1998年 8月第 1版,以下简称《简史》 )终于问世了。这是新疆师范大学丹碧教授多年辛勤耕耘结下的果实,是他送给大家的一份千年厚礼。这是一件令人瞩目、令人兴奋的事,她的出版结束了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卫拉特文学竟然没有“历史”的历史,初步梳理了数百年来卫拉特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种类、体裁及其特征和发展历程,不仅填补了卫拉特文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而且填补了蒙古文学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蒙古史学者们研究四卫拉特史近二百年了,但四卫拉特史上的许多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例如:关于卫拉特、卡耳梅克、准噶尔等名称的来历及其含意;这些名称与四卫拉特这一名称之间的关系;假若把四卫拉特看做是四卫拉特联盟,那么这一联盟究竟何时何因建立起来的,参加联盟者及其前后的变化如何,等等。对这些问题,专家们的意见还有很大分歧。我们认为,四卫拉特联盟实际上分为早期四卫拉特、中期四卫拉特和晚期四卫拉特三个阶段。本文试图探讨早期四卫拉特(1437—1502)的演变过程,错误难免,请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11.
卫拉特蒙古现当代文学是在卫拉特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跟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研究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学的渊源关系,不仅对卫拉特蒙古现当代文学的深层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对当今的文学创造活动具有实践意义。在当今民族文化急剧演变的情况下这项研究的意义显得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12.
蒙古语助动词的判别涉及蒙古语词法、句法和语义问题,是蒙古语语法学较难的研究课题之一。作者对助动词在真实文本中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描述与助动词共现词语的形态变化、词类等特征,归纳蒙古语23条常用助动词的判别规则。在此基础上,研制助动词标注软件,对现代蒙古语语料库进行标注,分析标注错误例子,改进了助动词标注软件。再测试表明,改进后的规则可以准确判别100万词级现代蒙古语语料库的绝大多数助动词。  相似文献   

13.
有关婚姻家庭关系的立法一直是蒙古族古代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成吉思汗《大札撒》到《卫拉特法典》,蒙古族有关婚姻家庭关系的立法一直受到重视,并随着蒙古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同时,作为同期社会关系的缩影,蒙古族有关婚姻家庭关系的立法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了蒙古社会发展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在喀喇沁旗蒙古族人口中,使用蒙古语言文字者的比例不到总人数的0.6%。1921~1936年间出生的70~85岁年龄层次的人属于从蒙古语向蒙古语和汉语双语过渡的时代;1938~1950年间出生的55~68岁年龄层次的人属于双语并用时代;1951~1990年间出生的17~55岁年龄层次的人属于转用汉语的时代。据推算,再过20年左右,喀喇沁旗将不存在实质上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人。对语言转换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政治归属、经济开发、人口流动、发展教育、通婚等。  相似文献   

15.
察哈尔地区巴尔虎蒙古族的祭天仪式,是萨满教中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宗教祭祀活动,源自于普遍信奉萨满教的远古北方游牧民族。古代先民以此方式来祈祷长生天对本氏族民众的护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祭祀过程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程序上趋向于简捷。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目前仍流行于巴尔虎蒙古族民间祭天仪式的由来、传承及祭祀程序等进行分析,以探求其宗教意义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比较文学传统,近代蒙古比较文学是伴随民族文学的觉醒而产生的。在民族文化交流中发展本民族文学,合理地对待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差别,实现不同民族文学和文化的平等和共同的发展,成为近代蒙古比较文学的主要特征。主张民族特殊性和文化多元性,这使近代蒙古比较文学具有了现代方法论意义,并且成为与同时代法国比较文学平行的比较文学活动。  相似文献   

17.
论蒙古民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繁荣兴盛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蒙、汉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从蒙古族音乐舞蹈、语言文字、统治者的爱好、宽松的政治环境等对元杂剧繁荣兴盛的影响以及蒙古族杂剧家创作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说明蒙古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的繁荣兴盛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藏传佛教对17世纪蒙古编年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末藏传教传入蒙古地区以后,其宗教神权思想成为蒙古社会的统治思想,对蒙古史书的编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7世纪蒙古编年史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受黄教影响,因而这些蒙古史书都上有深厚的佛教色彩。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蒙古族知识分子大力兴办学校、编辑教材,试图“教育兴民”.该文对民国时期蒙古地区小学蒙语文教科书的编著者、编著目的、种类及使用范围等进行了梳理.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期蒙古地区小学蒙语文教科书共有十多种,教科书种类有本土自编教材、国家统一教材及辅助教材三类,小学蒙语文教科书的编著工作主要由蒙古族早期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蒙古族文化团体、民国政府教育部和伪满洲政府民生部等个人、团体或机构完成.  相似文献   

20.
终元一代,元朝蒙古上层对藏传佛教崇信有加,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讲,元朝蒙古上层一方面利用藏传佛教来达到怀柔吐蕃和统治本国民众之目的,另一方面,蒙古统治者自身对终极关怀的极其重视。从客观上讲,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如西藏佛教领袖、西夏佛教、蒙藏文化的相似以及生物基因等方面的影响。不论从主客观,还是从内外因讲,元朝蒙古上层崇信藏传佛教都是多方面的、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