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沫若的《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等书初版时,都由作者亲自校对过。1945年郭沫若在校完《十批判书》清样以后,还写了如下的话:“《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都由我自己校对了几遍,但终不免仍有错字,深感校书之难。中国假如由我辈任校对,而有更笃实的学者著书,  相似文献   

2.
先秦哲学是我国学术园地里最早开出的一簇绚丽多彩的花丛。它对后世的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乃至天文学、医学等部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研究先秦哲学,可以说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根基。这里所列的,只是入门的最基本的论著和原始资料。考虑到读者寻找的方便,尽量选择近几年出版(包括再版)的书籍。一、通论综述先秦诸子思想概要杜国庠著。三联1955年版。并收在《杜国庠文集》内。对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有精辟的论述。其中对先秦名辩思潮的分析,尤为详尽。十批判书郭沫若著。人民1976年改版。收在《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内。是作者差不多把秦汉以前的材料“彻底剿翻”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件旧闻的联想周维强钱穆如今已享有“国学大师”的美誉。他的著作如《国史大纲》、《庄子纂笺》、《先秦诸子系年》等,不袭陈因,每多新意,但也有强词夺理的地方。30年代初,钱穆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教上去史时,他在国内高等教育界出道才不久。其时,钱玄同已经是国立...  相似文献   

4.
赖晨 《湖北档案》2012,(10):42-43
1912年,钱穆从南京钟英中学高中肄业后,先在小学任教10年,后在中学任教8年。1927至1930年,钱穆在苏州中学教国文,其学术上也突飞猛进。他为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写《墨子》、《王守仁》,可谓奋笔疾书,一周写一本书,内容充实,颇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气概。而他写《先后秦诸子系年考》一书,体系宏大,下笔凝重,穷数年之力,数易其稿。功夫不负有心人,书稿颇得史学界同仁的好评,有的专家称此书犹如顾炎武之风。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与中华书局两位编辑同仁张忱石、许逸民合作,编撰《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中华书局,1982年),选辑有关唐人传记之书八十六种,其中即有《旧唐书》、《新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我们在采用这两书时,将两书互校并与他书比勘,发现人名讹误者甚多,后就由我起草,合撰《两〈唐书〉校勘拾遗》一文,刊于《文史》第十二辑(1981年9月)。此文就两《唐书》之人名错误及互异,举有八十馀例。此后,八、九十年代间,又见有若干论文谈及两《唐书》之误者,如卞孝萱《新版点校本〈旧唐书〉校正一百例》,丁鼎《两〈唐书〉校读札记》,吴在庆《读新旧〈唐书〉札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先生曾说:“《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都由我自己校对了几遍,但终不免仍有错字,深感校书之难。” 郭老为什么会校了几遍仍有错字而感叹校对难呢? 各种专业论著所提出的校对主体应当具备的修养或素质,并无大的出入,简单说就是三条:认真的工作态度;广博的知识;进行哪一文种的校对,就要掌握哪一文种的知识。郭老是充分具备这三条的,  相似文献   

7.
一1946年5月上旬,郭沫若举家从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迁居上海,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成立于40年代初的群益出版社,则于同年年初由重庆迁往上海。该社成立之初由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和他的侄子郭培谦(字宗益)出面申办,社名从两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寓意亦佳。该社主要出版郭沫若的著译,如这一时期连续创作的《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屈原研究》《十批判书》等研究先秦思想史的学术著作。周恩来称郭沫若是“革命文化的班头”,群益出版社在传布郭沫若著译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郭沫若移居上海后,该社经理吉少甫即向该社…  相似文献   

8.
谈谈《古今书刻》上编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曾将明高儒《百川书志》和周弘祖《古今书刻》排印问世。关于《古今书刻》,前有《出版说明》、叶德辉《重刊〈古今书刻〉序》;后有瞿凤起先生《〈古今书刻〉校记》六条,古典文学出版社辑《〈古今书刻〉叙录》九条,以及综合索引。这书的《出版说明》中说:“〈古今书刻〉所作的版刻与石刻的记录,对于目录学者和文化史学者,同样有很多用处。举例来说,都察院刊本记录中有《水浒传》,是小说史上有关这个版本的唯一记载。内府刻本中有《永乐大典》,为我们提供了《大典》曾有刻本(或者只是一部分的刻本)的线索。梧州府石刻记录了元结的《水井铭》,指出这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代初的商务刚遭受日本的轰炸不久,虽然元气尚未尽复,但办事效率之高、对作者之体谅实令人钦佩,要知道,钱穆当时并不是什么大家。以学术价值而论,《先秦诸子系年》完全可与文库中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王世杰的《比较宪法》等大家之作相比肩,就印刷质量和装帧设计而言,虽然历经近七十年的沧桑,1935年版与2001年版相比仍显精美得多。这不能不令人感叹。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农历甲申年。60年前,1944年3月19日,明朝灭亡纪念日,重庆《新华日报》开始刊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从而激起一场轩然大波。六十一甲子,弹指一挥间。经过时间的积淀,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新的启迪。1944年初,正在紧张从事《十批判书》写作的郭沫若,如何从对先秦思想家的评述突然转入对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柳亚子在1944年3月撰写的《纪念三百年前的甲申》一文的开头述及此事:“今年一月三十一日,收到于怀兄(即乔冠华,当时在《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工作。——引者注)同月十六日从渝都发出的一封信,说道:‘…  相似文献   

11.
2009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绪义先生所著《天人视界:先秦诸子发生学研究》(以下简称“作者”)一书,可以说是近年来有关先秦诸子思想研究方面的一部高水平的最新力作。读来颇受启发,并相信作者在该书中提出的一些新见必能深化和推进学界对先秦诸子思想的理论研究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陈静  刘光裕 《出版史料》2004,(1):90-103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家族,历代好学,家学渊源。刘向本人,博学多才,既好五经,又通神仙方术,著有《列女传》、《新序》、《说苑》等。据《汉书·成帝纪》,刘向奉命校书的时间是河平三年(前26年)。刘向死于公元前6年,校书大约二十来年。刘向死后,哀帝命刘向之子刘歆校书,最后完成校理群书大业。刘歆(?-23年),字子骏,学识渊博,“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历史上所说刘向校书,是指刘向、刘歆领导的数十年官府校书。  相似文献   

13.
出版社每印完一本书,都要存留几本样书,为了取一本样书,我来到了书库。库房内十分寂静,在一个角落里堆积着很高的一堆书,足有上万册。我于是好奇地伸手取了一本,仔细一看书名是《于无声处》。我忙问了一句,这里怎么还存有这么多《于无声处》呢?回答是,新华书店卖不出去,内部发行更没人要,不库存怎么办?心想如此库存,再盖几幢书库也是难以满足的。见此  相似文献   

14.
陈皖军 《军事记者》2006,(11):47-48
国庆长假,闲来无事,胡乱翻书。拣出这本前年就买回、匆匆翻了几页就插进书架的书。闲翻了几页,没想到这一翻却放不下了,一气读完,竟还有些余兴未尽之感。想来前次未能细读下去的原因,乃与当时工作甚忙、心气不平有关,但也许当时就感觉到了这是一部好书,要留待闲暇时仔细品味?孙玉胜先生是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的创始人,现为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这本书是他对《东方时空》从1993年开办到2003年这十年间探索和成长历程的一个回顾。《东方时空》是我十分喜爱的电视栏目,相信也是全国广大观众喜爱的一个栏目。它的《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  相似文献   

15.
这个故事是一个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编辑想写的。他叫黄伊,他向我借了两部书的相关档案,一部是《尘埃落定》,一部是《历史的天空》,他说他想写本书,类似“好书的故事”。我知道,他当编辑几十年,编过《红岩》那样的好书,他该是有些心得的。那天还和他谈过一些书事,看他劲头十足兴奋异常。几个月后,看到社报栏朴素的讣  相似文献   

16.
就整体而言,钱穆先生《先秦诸子系年》以其独到的眼光和扎实的考辨,成为诸子学研究不可动摇的基石.但在极少数细节上,或可重新思考.故笔者不量蚍蜉之力,妄图愚者之得.  相似文献   

17.
精选与经典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是我十几年前在图书馆里借阅过的一本书。岳麓书社版,用纸和版式皆极普通。但钱穆笔底流露的款款深情却让我过目难忘,所以本能地想用报失的办法高价买归私藏,只是实在不忍据此公器而为私有,所以还是还给了图书馆。写这部书时,钱穆已经身历了八十年的风云变换人情冷暖,加上遍读古今书,广交天下俊贤,所以其丰富素材够写一部砖头式回忆录的。但他有意别创视角独到的新体,把沧桑世事浓缩为纸背的亲情与师友情,绚烂之极转归平淡,“忆双亲”固然一往情深,“师友忆”兼及燕大、北大、西南联大及港、台学府的学…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语法》是一部很好的断代语法书。这类书目前还少,所以,此书值得高度重视。先秦阶段时间很长,书籍也很多。写好这个阶段的语法专著,不是阅读少量几部文献所能奏效的。作者阅读了《尚书》、《诗经》、《周易》、《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国谚》等29部先秦著作,收集的材料十分丰富。东坡诗说:“读书万卷始通神”。作者阅读了这样丰富的先秦典籍而后写成的这部书,我认为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作者研究先秦语法,经常注意要符合先秦语言的实际。有人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人民出版社等四家出版社对出版郭沫若著作单行本作了安排。人民出版社准备出版《青铜时代》、《十批判书》、《文史论集》,并着手编辑《郭沫若史学论著全集》若干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套比较有系统的、力求展示作者生平的主要文学作品及文学论著全貌的著作单行本,共二十八种。其中诗歌七种:《女神》、《星空》、《前茅》、《恢复》、《战声集》、《蜩螗集》、《新华颂》;古诗今译  相似文献   

20.
“校对是一门大学问”,大在哪里?有何为证?这是个需要多方论证的问题。 一、名人如是说,我辈意如何 我国自元代以来,有不少学者提出“通儒校勘”的问题,认为只有“通儒”才堪当“校勘”大任。近代学者陈垣先生提出,“校是非”的理校法,“须通识者为之”。他认为,能够完全胜任校对任务的人,必须是通才,有大学问。 梁厚甫(美籍华人学者):“我向来佩服校对出身的报人。我每进报馆,先和校对点头,然后及于编辑,因为他们是‘文章司命’也。”把校对工作者看成是掌管文章寿天生死的文运星官。确认校对职责大。 郭沫若:“《青铜器时代》和《十批判书》都由我自己校了几遍,但终究不免仍有错字,深感校对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