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六年琱生簋是一篇西周时期的涉法铭文。在吸收各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铭文进行集释,并做出按语。为方便对全文的理解,在集释的基础上对铭文做了翻译,希望能对六年琱生簋的深入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2.
2006年底陕西扶风出土的《五年琱生尊》为理解生诸器提供了钥匙。生诸器中的生就是伯氏,召伯虎就是君氏;生是召伯虎的同族长兄。本文在对生三器的铭文进行了分析之后认为,生诸器的铭文反映的不是土地诉讼,也不是财产的分配,而是生与召伯虎分配依附于召氏宗族人口的事件。  相似文献   

3.
<正>2006年11月8日,陕西扶风城关镇五郡西村六位农民为修水渠垫基础,在挖土时发现青铜文物27件(组),其中两件"大口尊"上铸有长篇铭文。《文博》2007年第1期在"国宝新发现"栏目公布了其中一件青铜尊的铭文拓片,《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4期公布了《五年琱生尊》甲、乙两件铭文拓  相似文献   

4.
西周金文《倗生簋》“典”的交易性质是个难题。由殷周“典”的义项、《倗生簋》铭文的补充释读,可以证明《倗生簋》“典”训“主”,指仅次于所有权的皮权的买卖。此类“典”指占有与厢益的转让或部分转让,为活卖制度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俎侯夭簋》“易在俎王人□又七生●”一句,“七”后一字当释为“生”,学者或释为“里”,不确。无论从铭文字体、铭文内容、同时期分封铭文的格式与内容,还是西周时期“里”的性质等,皆可得到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俎侯夭簋>"易在俎王人□又七●"一句,"七"后一字当释为"生",学者或释为"里",不确.无论从铭文字体、铭文内容、同时期分封铭文的格式与内容,还是西周时期"里"的性质等,皆可得到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7.
利簋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器物内的铭文是迄今为止我们能够见到的唯一有关武王伐纣的第一手出土文献史料.因此,自从发现以来,利簋铭文一直以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但是,各家对铭文中的关键字"岁鼎"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为了更好的理解铭文,有必要对这两个字进行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6,(9):71-74
西周时期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智鼎是一篇涉法铭文,铭文共记录了两大案件,一个是效父毁约案,一个是寇禾案。本文对寇禾案的铭文进行集释和翻译,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这次盗窃案件的审理程序,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西周时期的法律情况。  相似文献   

9.
西周时期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师旂鼎铭是一篇涉法铭文,其中涉及到的犯罪是战时违抗军命罪,作为军法判例,它可以反映出当时军法审判的一些程序,我们在对铭文进行集释的基础上,总结出这次军法审判的程序,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西周时期的军法情况。  相似文献   

10.
“邢侯簋”为西周青铜器邢器之一,铭文内容涉及到周王对邢侯的“迁封”,是研究西周邢国封建的重要材料。对“邢侯簋”进行通释,并结合有关金文资料和文献记载,就邢国“迁封”有争议的若干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1.
“邢侯簋”为西周青铜器邢器之一 ,铭文内容涉及到周王对邢侯的“迁封” ,是研究西周邢国封建的重要材料。本文除对“邢侯簋”进行通释外 ,结合有关金文资料和文献记载 ,就邢国“迁封”有争议的若干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九五”期间洛阳市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阐述了“十五”期间洛阳市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论述了“十五”期间洛阳市不同林业区域、不同重点工程和不同林业基地的建设策略 ,提出了“十五”期间加速洛阳市林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  相似文献   

13.
《全宋诗》王珪集中误收元人王圭诗23首,兹作考辨,明确归属,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了重庆教育学院图书馆"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和不足,提出"十二五"期间图书馆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韩滉的《五牛图》体现了唐代绘画的高超技巧,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我们发现的私人藏本《五牛图》画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如出一辙,但其画面尺寸比故宫本长30多公分。故宫本画心有乾隆皇帝题字,私人藏本画心却有宋徽宗的题字和画押,钤方形双龙纹玺印,而引首却有乾隆手书"真迹无疑"四个大字。经过比照、考证、辨伪,我们认为,私人藏本《五牛图》卷为唐人韩滉所绘真迹。  相似文献   

16.
白鹤梁题刻研究是巴蜀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对其进行多角度系统考察,可以为白鹤梁文物保护,以及巴蜀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视角。本文就近三十年学界对白鹤梁题刻的研究作了整理与归纳,并就研究现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陆离 《家教指南》2011,(1):53-57
榆林窟第19窟大礼平定四年题记为大理国僧俗四人巡礼榆林窟时留下的题记,时间在五代两宋时期,大礼应当为大理的同名异写,平定是大理国的年号。该题记具体反映了当时地处西南地区的大理国与西北内陆边陲宗教文化的交流情况,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8.
1925年在河北沽源九连城发现的石碑《宝昌州创建接官厅记》,碑额以八思巴字题写,碑文记载了元至正年间宝昌州官员捐资兴建接官厅的起因和经过,内容涉及到兴和路宝昌州设置、州境巡检司的设立、官员捐资现象、两都之间往返路线以及驻跸地点等史实,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