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学与思的关系。应用题教学只有经过学生独立地思考,才能正确地解答。如教学“有一个长方体罐头盒,长20厘米,宽16厘米,高10厘米,给它四周糊标签,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纸做标签?”学生通过思考得到三种解答方法:①(20×16+20×10+16×10)×2-20×16×2.②20×10×2÷16×10×2.③(20×2+16×2)×10.方法③是种新颖解法,这位学生不受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算理的思维定势影响,而是把要糊上标签的长方体的面展开,得到一张长方形纸,只需…  相似文献   

2.
五年级期中考试时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切开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大多数同学的解法是:(10×5×2+10×10×2+5×10×2)×2-10×10×6=200(平方厘米)。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解法却与众不同,他的解法是:10×10×2=200(平方厘米)。阅卷老师却认为他的解法没有道理,结果相同实属巧合,于是判为错解。当试卷发下去以后,那位同学找到阅卷老师,说老师判得不正确,并阐述了他的理由:根据题意可知: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后,原来这个正方体面积就是切开后两个长方…  相似文献   

3.
拜读贵刊2003年第2期《数学课结尾的艺术》一文,深为龚祖华老师多样式的课堂教学结尾形式所叹服。但对第二种形式“讨论或结尾”中所举例子的正确性不敢苟同,现就个人的观点与龚老师商榷:文中举例为: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结尾时,提出问题:把一块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橡皮泥,切成相等的两块,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学生通过讨论并动手操作后得出了四种答案:(1)沿着6厘米的棱的方向切开,如图(1)(1)表面积增加6×4=24(平方厘米);(2)沿着5厘米的棱的方向切开,如图(2)(2)摇摇表面积增加6×5=30(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4.
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求图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解答,出现了两种算式:①(5×5+5×10+5×10)×2②5×5×2+5×10×4师: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生:我想出了一种简便方法:5×5×10。下面开始骚动。有的说错了;有的说,这不变成求长方体体积了吗?哪里是求表面积?我心想,他搞错了。本想否定他的回答,但一转念:先让他说说道理再纠正也不迟。于是问:“你是怎样想的?”生:上、下底的面积有2个5×5,由于5×10可看作5×5的2倍,因此,其余四个面的面积就有8个5×5,共计10个5…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上,高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让我们思考:如下图所示,有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从它的左右两边截去一个长3厘米和2厘米的小长方体后,长方体木块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120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6.
我有幸听了一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新授课,这堂课富有艺术性的巧妙结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在课结束前,老师出示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请大家算一算这个纸盒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作业本上算) 生1:10×5×2+10×4×2+5×4×2=220(平方厘米) 生2:(10×5+10×4+5×4)×2=220(平方厘米) 师:(再拿出一个相同的长方体纸盒)如果把这两个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合拼在一起(沿长的方向连接),大家想想看。这个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1:220×2=440(平方厘米)。生2:440平方厘米。生3:440平方厘米。多数学生对此答案表示赞同。生4:应该是420平方厘米。(只  相似文献   

7.
施魏 《良师》2003,(10)
题目一个长方体木块,从上部和下部分别截去高为4厘米和2厘米的长方体后,得到一个正方体(如图1)。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长方体少168平方厘米。原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分析与解:要求原长方体的体积,关键是求出所剩的正方体的棱长。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从上部和下部截下的部分合并起来(如图2),从图2中可以观察到所截部分相当于从一端截去一个高为6厘米的长方体,剩余部分表面积比原长方体减少了4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图2中的阴影部分),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所剩下的正方体的棱长,长方形的宽就是6厘米。已知长…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乘加、乘减”时首先出示下图,并提出“谁来看图编一道求一共有多少苹果的应用题,并列式解答”的问题。生1:有4盘苹果,前面3盘每盘是4个,最后一盘是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连加:4+4+4+2=14。生2:我的方法比他的简单:4×3+2。教师问:“4×3+2表示什么意义?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你先算什么?”生2:4×3+2表示先求出3盘苹果的个数,再加上最后一盘的2个苹果,所以先算4乘以3得12,再算12加2得14。教师问:还有其他方法吗?生3:2+4+4+4=14。生4:2+4×3=14。…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让学生反思,是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表现、自我总结、自我创造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反思,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能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总结提高等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学了就了事,而是要学后而思,回顾一下,玩味一番。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搞好反思呢?现举一案例加以说明。有位教师在教长方体表面积时,出了这样一道题:求下图中长方体表面积。学生先解答,得出了两种算式:(1)(5×5+5×10+5×10)×2;(2)5×5×2+5×10×4。师: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生:我想出了…  相似文献   

10.
【片段回放】 六年级总复习阶段,在复习立体图形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长10厘米、宽和高都是6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切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1.
学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操作题:把一个长方体切成大小、形状都相同的四块,有几种切法?哪种切法的表面积最大? 回到家后,我找来几个大马铃薯,把它们切成相同的长方体,然后琢磨着如何下刀。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数学练习课上,我组织学生练习这样一题:求左图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列出了(5×5+5×10+10×5)×2、5×10×4+5×5×2等两种解法的算式,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正当我要“鸣金收兵”时,出现了如下一幕: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列式是5×5×10”。我打量了一下公式,马上“明白”了。于是“点拨”他:“你把题目看错了,把长方体的表面积错求成长方体的体积了。”众多学生都点头称是。“我没弄错!我求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大声争辩。我大吃一惊,心想:怎能不错呢?好,看你怎么辩解。于…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中含有许多“变”和“不变”的因素,教师要抓住“变”和“不变”的辩证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后,学生练习这样的题目:1.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2.把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第1题学生不难解答,第2题求长方体的体积用1个正方体的体积乘以2即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许多学生仍是用正方体的表面积乘以2。很明显,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是错误的,而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受了“…  相似文献   

14.
丁丁问老师这次测验自己得了多少分?老师说:“我想让你自己来算一算。你的成绩和宁宁、飞飞的成绩合在一起,平均是92分,宁宁、飞飞的平均成绩比你们三人的平均成绩低2分。想一想,你的成绩是多少?”丁丁把老师说的情况一一列了出来。条件:(丁丁+宁宁+飞飞)÷3=92(宁宁+飞飞)÷2=92-2问题:丁丁=?分显然三人的总分是92×3=276(分)宁宁和飞飞的总分是(92-2)×2=180(分)所以丁丁的成绩是276-180=96(分)丁丁算完后对老师说:“我的成绩是96分,对吗?”王老师笑着说:“对。如…  相似文献   

15.
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之后,遇到了这样一道习题,“一块正方体木块,表面积是18平方分米,如果把它切成体积相等的8个正方体小木块,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我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正方体  相似文献   

16.
丢失的面积     
活动内容:拼接长方体、正方体时表面积的变化问题。活动准备: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玩具积木12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2个(可用萝卜切成)。活动过程:一、面积会丢失五.计算:①一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②二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2.操作:把三个校长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计算:先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再求出它的表面积。3.比较:二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长方体表面积哪个大?大多少?4.讨论:长方体本身就是用正方体拼成,为什么表面积会不相等呢?为什么正好是相差18平方厘米呢…  相似文献   

17.
牛顿车     
一、制作材料体积为20×7×2与7×3×4(单位: 厘米)的木块各1块,铁钉3枚,橡皮筋3根,铅笔数根,棉线1段。二、制作方法将大木块的一头切成斜面作“牛顿车”,在“车”的顶  相似文献   

18.
王慧  宋徽 《师道》2011,(5):24-24
为创设“长方体的体积”一课的情景,我专门从学校仪器室借来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并告诉学生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0厘米,宽是30厘米,高是2喱米。我说:老师现在想再造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玻璃板呢?一个学生回答:只需要求出底面、前后面、左右面的面积和就可以了,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笔者在调研庆城县教学现状之时,目睹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场面。其中,两位男孩子上课掉泪的案例引起了我的深思与追访。案例(一)“张鹏答错了”此案例是M镇中心小学E老师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的一个片断:师:r=5厘米,h=2分米,求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只列式,不计算)生:2分米等于20厘米,s=2×5×3.14×20。(学生张鹏的回答)师:张鹏首先把单位改写一致,然后列式为2×3.14×20,不同意张鹏的列式的举手。这么多的人举手(18名学生举手)认为…  相似文献   

20.
在解答有关表面积、体积的问题时,有时候仅凭题中的文字是不易理解题意的,此时需要我们把题中的已知条件转化为易懂的图形,也就是“把题目画出来”。【例题】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21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