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莆田学院学报》2013,(6):102-108
明代莆田周氏家族作家辈出,形成一个群体,但至今尚未发现有学者对此进行系统梳理。通过搜集史料,重点对该家族作家群的生平、著述进行初步考论,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该作家群和探讨明代莆田家族文学乃至福建地域文学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作家群的研究,直至目前在学界几乎还是一个空白领域.“陇西三李“作为以地域命名的唐传奇作家群,有其鲜明的创作特色,更有其杰出的创作实绩,在唐传奇作家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论文就其生平、创作、评价等方面进行集中观照和较为系统、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叶吴中地区形成了以沈周与都穆为中心的文言小说作家群,他们相互交往密切、客谈风气浓厚,为文言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环境;他们好奇尚怪的心理催生了一大批志怪小说;互相延誉、互题序跋的热情促进了小说的传播;对吴文化的认同使得小说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他们的文言小说成了明代文言小说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君秋 《文教资料》2014,(24):14-15
地域文化对于文学创作起着很大作用,作家在创作中注重营造与表现地域特点是成就一本优秀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两者是互为消长息息相关的关系。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正是一部地域色调极为浓郁的文化小说,从这部系列小说中可看出南京文化在叶兆言小说创作中的投影。纵观叶兆言、苏童等南京作家群,正是通过一系列小说创作展现出古都南京感伤而温厚的文化内蕴,同时这种颓唐而闲适、感伤而悲凉的历史性气质也渗透到了作家的血液中,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老呔作家群是指生活在滦河下游的作家群体。老呔作家群因受老呔地区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地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聚合而成。他们的作品以乡音乡情、呔腔呔韵呈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厚重的历史内涵、鲜明的地域特点,简洁明快、委婉清亮的创作风格蜚声文坛。  相似文献   

6.
从地域文化视角观照,白马湖作家群的崛起,既是一种与"五四"启蒙语境有关的文学现象,更是一种区域文化原型影响下的文化现象。浙东文化与白马湖作家群创作风格之生成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浙东文化的"刚性"特征对白马湖作家群"为人生"立场的形成,浙东文化"经世致用"的特性对白马湖作家群"平民启蒙主义"理念的生成,浙东文化的另一面"超脱空灵"特征对白马湖作家群"人生艺术化"的追求,浙东文化"开拓创新"的特征对白马湖作家群的散文创作"创新"的特征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昭通作家群"的作家们在各自创作中融合了本土历史、地域文化等诸多因素,展现了丰硕的创作实绩。但在实际创作中,昭通作家们不同程度上突出表达主旋律,关注民生疾苦,却对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关注和表达不够。因此,昭通作家们不仅应"走近"昭通,也要"走进"昭通。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甘肃东部的陇东庆阳涌现出了一批女作家,形成了一个作家群落.她们以女性的生活为表现对象,体现了新时期以来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创作有着浓厚的庆阳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的风貌.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作品来分析这个作家群的创作共性及现状.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康巴作家群是康巴作家群的一部分,也是当代文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新生代康巴作家主要聚集在康定、巴塘地区潜心创作,致力于基层少数民族文化的创作与研究,其群体性研究对于康藏少数民族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生代康巴作家群”作为康藏文学的重要代表——康巴作家群在新时期发展的充分体现,它既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共性,又体现出独特的文化个性。因此,分析研究新生代康巴作家群的群体性创作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第二代独秀作家群成员主要来自广西本土.第二代独秀作家群作为广西文坛的主流作家,实现了广西作家本土化,提升了广西作家的现代知识水平以及现代学历层次.他们的本土文化身份使他们的创作在获得了新文学现代性的注入后,表现出鲜明的广西地域文化特质.由于他们在广西土生土长,他们对广西本土文化资源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熟悉,为中国新文学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鼓词》是《红楼梦》的民间通俗文学改编作品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其创作者、接受者来自民间,正是基于平民审美与需求的原因,使得《红楼梦鼓词》在创作视角、创作风格、创作意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平民化倾向。平民化的改编具体体现在选材立意、语言风格、内容情节等多个方面,这种符合平民审美的再创造也成就了《红楼梦鼓词》在民间讲唱文学这一艺术形式中经久不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论汉乐府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乐府包括庙堂乐歌与民间歌诗,在继承、发展<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形成了粗犷、质朴、廓大、深厚的独特风格;同时,对六朝诗、唐诗、明清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结合汉乐府的有关篇章,具体阐述了其艺术风格和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代白话长篇小说大量运用骈体文,其间经历了骈体的偶尔使用、骈体的大量运用、骈体谨慎而又创造性地采用三个阶段。而骈文雅文学的身份,提升了古代小说的地位,增强了通俗文学的小说运用骈体的动力,同时又扩大了小说的表现力、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另外小说作者的文人素养和背景,也使他们借骈文来推动小说创作的精致化、典范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就最能体现冰心风格的歌颂母爱、歌颂儿童和大自然为内容的作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手法———抒情艺术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追求复古是明代文学思潮的主流。复古必须确定文体典范和师法对象,而这正是通过辨体制、溯源流、明正变、品高下来实现的。辨体批评因此成为明代文学批评的核心内容,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具体表现在文体分类之细密、体性辨析之精审,以及对文体发展演变的深度考察和精确把握。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七子派被后人称为格调派,是因为他们标榜古人作品的格调,并力倡师摹古人的格调。这种“格调”,以“高古”为特质;这种“高古”,主要表现为以下美学特征的完满融合:发乎情性,质相兼,意境浑成,气势沉雄, 声调宛亮,神韵流动。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作为中国韵文文体的唯美演进期,诗体风貌在艺术质素的迅猛增长中逐步实现唯美化演进过程:由情真辞质的古诗十九首体貌,经气盛辞丽的建安诗体貌,最后形成绮靡典丽的六朝诗体貌。汉魏六朝诗体的唯美化进程是文学走向自觉的一种体现,它为唐代文情并茂的诗体形成,准备了足够的艺术条件。  相似文献   

18.
音乐表演艺术风格美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表演艺术是一个独立的、创造性的表现过程.它既再现着音乐作品的历史时代与艺术风格特征,又展示着音乐表演者鲜明独特的个性和娴熟精湛的技巧,是音乐表演艺术家审美意识与创造激情的具体体现.因而,必须准确把握音乐表演的艺术风格,才能将无声的乐谱变成富有生命感的、充满丰富情感意韵的音乐律动.  相似文献   

19.
苦吟诗风源于中晚唐的孟郊、贾岛,历唐末五代、两宋,至明季而至于湮没;诗人们穷搜苦求,着意雕琢,形成幽僻孤峭、凄怆寒苦的艺术风格;然较之同时代诗歌创作的主流,其成就要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是北宋杰出的大诗人 ,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 ,其诗之艺术风格显示出前无古人的“开创性” ,其表现形式有三 :一是创新奇崛、峭拔瘦硬的总体艺术风格。它对矫正当时流行的晚唐体、西体等浮靡诗风 ,有扭转风气的作用 ;二是在诗歌技法上 ,注重布局 ,讲求章法 ,即将散文章法引入诗中 ,惯用“逆起法” ,在意念、意象安排上讲求逻辑严密、腾挪跌宕 ,从而使诗更富有表现力 ,推动了宋诗的发展 ;三是在语言上化腐为新、点铁成金。这是其诗追求艺术美的一种标志 ,也是其诗创新风格的又一重要表现 ,并非“剽窃古人”。因而 ,黄庭坚是诗歌史上一位具有开创精神的诗人 ,其独创的表现手法、语言技巧对“江西诗派”乃至宋诗的发展都起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