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改革开放时期第三代独秀作家群成员主要来自广西本土,生活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时代,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既接受了民国时期新文学的营养,也受到新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哺育,既阅读西方古典文学,也接受西方现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学选择,审美倾向上,有的表现出现实主义:有的表现为现代主义,有的表现为后现代主义。第一代独秀作家群实1现了新...  相似文献   

2.
"昭通作家群"的作家们在各自创作中融合了本土历史、地域文化等诸多因素,展现了丰硕的创作实绩。但在实际创作中,昭通作家们不同程度上突出表达主旋律,关注民生疾苦,却对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关注和表达不够。因此,昭通作家们不仅应"走近"昭通,也要"走进"昭通。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白话文,深受外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和传统的白话文很不相同.而外国语是通过影响现代作家进而影响新文学创作的.外国语不仅对现代作家的创作和审美倾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他们的人格品质的形成起了作用.外国语修养全面影响了现代作家,从其个人品行和文学作品中都可以搜寻到明显的或不明显的痕迹.但是现代作家对于外国语言文化资源是有选择的,他们的选择既体现了时代特点,又呈现出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4.
作为开创“五四”新文学的主力军和奠基者,浙东现代作家群为新文学的话语建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此加速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作为20世纪新一代启蒙知识分子,他们面临着文化语境变迁的困惑,中西文化的交臂、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这都使他们在个体心理上表现为双重质素的对垒,表现在创作中传达了一种以启蒙为主导的双声话语。  相似文献   

5.
《礼拜六》作家群的生态与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礼拜六》作家群是民初市民文学家的代表.他们在民初上海的文化市场中谋生存,以辛勤的笔耕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受到了市场社会的热情关注,并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了精神与人格的独立.与此同时,他们仍然保持着传统文人的心态和情趣.不可否认,《礼拜六》作家群在文化资源上已经实现了一系列积极的转变,但他们还没有真正融入市民社会,还不具备现代市民的心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是具有了新的身份、角色和谋生方式的传统文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文化被认为是荒寒文化,东北文化的特质造就了东北作家写作的风格、语言的运筹具有地方特色。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到新时期的作家,从自然天气、地域环境到生存资源、文化资源,他们的作品在荒寒和粗犷的表象标签下,创作开始转型,融入多种柔和、温暖的人性色调,拥有了融合性和普遍性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形成的左翼青年作家群,是左翼文学运动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一支文学新军.他们的兴起和发展,与当时政治斗争形势的需要、"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外国进步文学的影响、鲁迅等前辈作家的关怀,以及青年作家们自身的生活积累、艺术素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他们的出现不但符合新文学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且大大密切了左翼进步文学与现实生活、与动荡的时代、与人民大众的联系,迎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新的"有声有色、波澜壮阔的时期".过去的文学史,只把这批文学新人作为一些偶然出现的单个作家加以评述,这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8.
有人将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坛作家,划分为三大群体:留学生作家群,校园作家群和城市青年作家群。其中以执文坛牛耳的留学生作家群最为活跃。事实上,近代留学生作家的历史轨迹可以追溯得更早。1909年成立的著名文学团体南社,其发起人和骨干即大多为留学生出身。 中国文学的剧变,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五四文学革命的发难者和先锋人物中,除胡适外,陈独秀、钱玄同、李大钊、鲁迅、周作人、沈尹默等,都是回国留学生。与早期改良主义和民族民主主义文学的巨擘相比,他们的“西学”程度要深;而与在新文化运动中哺育成长起来的新秀相比,他们的“国学”功底要厚。正是这种学贯中西、兼容古今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担当起新文学宗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学一开始就将其审美视点置于张扬个性、反思传统的整体文化抉择中。东北作家群作家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等作家是“五四”文化精神的承传实践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民族的劣根性、文化重负等社会意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挖掘与思考,这是对“五四”时期人的解放的文学主题的主动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当代陕西作家群的影响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之点:一是关中平原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它成为我国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最为发达、积淀最为深厚的地方,给陕西作家群注入了具有强健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另一点是,自然生态遭严重破坏的黄土高原和陕南贫瘠山区以及全省远离海洋的闭塞的内陆地理环境,使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长期受到大自然的威逼和贫穷的困扰,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陕西作家。这些影响使陕西作家群表现出鲜明的群体特色:首先,他们对文学事业执著专一,具有一种为文学献身的悲壮精神。其次,他们具有深沉的历史感,他们的创作追求雄浑的史诗效果,是大气磅礴的现实主义。再次,他们十分关注农民的命运。但贫瘠和闭锁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千百年在其中积淀而成的文化土层对陕西作家群也产生负面影响:首先,陕西作家群在"城里人"面前,在城市文明面前,大多表现出既自卑又自亢的矛盾心态。其次,对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和回归意识,表现出传统农民的文化品性、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奥赛罗》以嫉妒、盲目、报复为主题展现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与无助。列维纳斯的伦理观把爱作为伦理的基础,强调他者的不可知性和他异性是自我对他者回应和负责的根本原因。只有忘我的以他者为中心、对他者敞开心扉才能让爱的伦理关系存在并延续。借助列维纳斯的爱的伦理观阐释《奥赛罗》三位主要人物对爱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揭示出导致人物之间伦理关系破灭和导致的爱消失的原因,再现莎士比亚这位文学巨匠的超前历史眼光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6):100-101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渐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区域,即所谓的大学校园“边缘区”。以系统分析法对由边缘区地段的特殊性引发的“边缘区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德沃金根据抽象的平等权理论对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作了新的阐发,提出了资源平等论,这一理论构想包括拍卖模式和虚拟保险市场两个部分,分别解决初始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平等问题。试就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缺陷进行分析,并就其对我国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提出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课本中介绍苯的取代反应性质时是以苯和溴反应为例进行实验的.若按课本上的装置和操作,将苯和溴混和好后,再加入催化剂——铁粉,烧瓶内液体急剧沸腾,大量的溴蒸气和溴化氢气体充满烧瓶上面的空间,并通过长导管进入锥形瓶,进一步弥漫到空气中,产生呛人的白雾和窒息的恶臭,造成严重的污染,锥形瓶中的蒸馏水也会因溶有溴呈棕黄色,这时再用AgNO3溶液来检验蒸馏水中的溴离子缺乏说服力.另外,实验结束后,把烧瓶内生成物倒入水中,生成的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尽管在教学中强调是因为溶有溴而发生了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接邹立志君长途电话,说她的博士论《诗歌语体论》经过修改、补充,即将问世了,希望我为之写一篇序言。高兴之余,二年半之前她的论顺利通过答辩的情景,又一次在面前映现。记得当时评委会的专家一致给予高度评价,“决议书”写道:“这是一篇功夫扎实,富有创见,学术价值较高的论。它不仅对于诗歌语体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于修辞学科学化、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我认为上述评价是比较恰切的,该书的问世不仅对诗歌语体研究是一次较大的开拓,对整个语体学、修辞学甚至对语言学和学,也都“具有促进作用”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教育硕士培养中的五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制、学位论文指导、学成去向等五个方面对教育硕士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试图从中找出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以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宋正恩 《河西学院学报》2003,19(5):30-31,12
介绍了两种新的淀粉粘合剂的制备方法,该产品制法简单、稳定性好、粘度高、渗透性强、成膜性较好,有较好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