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行动能力应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做"来获得发展,强调"做"的过程中的思考及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2.
苏美莲 《辽宁教育》2013,(12):88-89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做”,让学生在“做”中感知、体悟、深化。本文试以“认识图形”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的教育理念,提高“做”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中学。"又说:"事该怎么做便该怎么教,该怎么学就该怎么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学做合一。""做"是核心,"做"是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学以"做"为中心的理论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4.
"从做中学"是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论,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起了改革和创新的作用,对于学校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职业教育工作实践,对"做中学"理论有新的解读和反思,分别从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做"、"学"、"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幼儿园也更多地将多媒体运用到了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通过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分析,将之运用在多媒体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在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会幼儿怎样去学,怎样会学。  相似文献   

6.
王学军 《生活教育》2008,(10):55-57
"教师应该怎么教.学生应该怎么学"这是每一个教师都会面临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陶行知指出.教师应该在"做中教".学生应该在"做中学".他认为教是为学.学是为了做,而"做"是中心。那么什么是"做"?陶先生说:"‘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个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我们做一件事便要想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02,(14):38-39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是:“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  相似文献   

8.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命题。在陶先生看来.“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与“学”之所以能统一.就是统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的才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才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相似文献   

9.
"做中学、做中教"职业教育理念在药剂学制片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习得职业工作能力,建构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做中学,做中教"专业实践活动目标指向的是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过程。其中学生的实践工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标志着学生多元化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陈海霞 《教师》2013,(5):96-96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整合了教学资源,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做中学,做中教"是它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刘灵玉 《广西教育》2010,(33):103-104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整合了教学资源,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做中学,做中教"是它的显著特征。针对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状况,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应用"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理论之一,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我要学"的氛围中学习,不但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能体验到自己所学习知识能为生活服务,这样就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以及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一、在"做"中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翁青芬 《教师》2013,(29):55-55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通的误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这样不但是误解了做,也误解了学与教了。第二个普通的误解,便是一提到教育就联想到笔杆和书本,以为教育便是读书、写字,除了读书、写字以外。便不是教育。”所以他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高职课改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当下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化倾向。因而"教学做合一"或"教学做一体化"作为一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色的模式,便被响亮地提了出来。"教学做合一"的模式,最早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从"基于经  相似文献   

15.
<正>陶行知先生有句话很出名:"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这句话中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在纠错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指导和贯穿作用。一、纠错教学初始阶段,"教学做合一",教师应起好示范作用,可谓"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教师最好对纠错本的用法作出细致到位的指导,可以拿上届教过学生中整理记录较好的作直观展示,使学生对具体要求一目了然。除了典型题例,还有错题分  相似文献   

16.
周红英 《成才之路》2012,(25):80-81
正"实践教学法"即"教学做合一",它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教学论。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方法将教、学、做分为三项不同的事情是不对的,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他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主张"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只有将"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培养手脑结合的创造性人才。在陶行知看来,教学不是一件事而是三件事,教与学之统一在"做"。那么语文课如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敏锐感受文本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生命活力,汲取其人文情怀,丰赡自我的精神世界,提升自我的生命价值呢?一、师生互评教学生活化长期以来,忽视学生评价的单向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吕宣杰 《师道》2013,(9):25-25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主张。他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还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不仅解决了教学与实践脱节、教育与生活分离的问题,也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在教学中做到"教学做合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力争做到活教、活学、活做。  相似文献   

19.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然不成为教,学也不成其为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学,而不是机械地指挥他们。新课改一直都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将课堂还给学生。笔者利用项目教学法将所要教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尝试着让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让他们自己备课,自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做,没有做的教不是真正的教,没有做的学,不是真正的学。可见,教与学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一个"做"字,学生会不会做,才是检验教得成功与否,学得好与不好的标准。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看重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做的方面未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评价。这些弊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课堂实效。基于这样的教情和学情,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