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媒介素养教育的大众化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教育的大众化问题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问题。它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社会背号、现实依据和理论意义,既顺应了学习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也是转变新闻传播教育观念的一个实际行动。通过探讨媒介素养教育大众化的内涵与核心主旨,分析其实施的特点与难点,从而提出它的实现途径。可以确认媒介素养教育的大众化作为一个更加细化的传播学理论分支与传播教育新思路,在建构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媒介素养教育只有实现大众化教育才有更实际的意义,惟有转变教育理念、走出象牙之塔,才可能实现最终由全体媒介接触者共同受益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媒介素养教育的大众化问题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问题。它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现实依据和理论意义,既顺应了学习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也是转变新闻传播教育观念的一个实际行动。通过探讨媒介素养教育大众化的内涵与核心主旨,分析其实施的特点与难点,从而提出它的实现途径。可以确认媒介素养教育的大众化作为一个更加细化的传播学理论分支与传播教育新思路,在建构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媒介素养教育只有实现大众化教育才有更实际的意义,惟有转变教育理念、走出象牙之塔,才可能实现最终由全体媒介接触者共同受益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革命,使各种媒介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多元化的信息网络。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日益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媒介素养应包括媒介的使用能力、媒介的解读能力、媒介的表现能力。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包括对在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4.
张舒予 《中国教师》2010,(17):33-35
随着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日益渗透,传媒作为重要的社会场域对青少年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教育功能。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都必须与时俱进,在媒介素养成为公民在21世纪必备的素质之一后,教育者要思考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认识传媒、利用传媒的能力,并且将传媒的教育功能尽可能地最大化、正面化。但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很多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来说还是新鲜事物,本期特约请多年从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研究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舒予教授撰文阐释视觉素养、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5.
基于“超越保护主义”价值取向的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祎 《教学与管理》2009,(11):52-53
所谓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是指人们正确地辨别媒介信息、分析媒介信息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致力于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媒介、批判地辨读媒介信息、有效地享用媒介资源,使其能充分利用媒介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参与社会实践。学校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更是开展媒介素养教学的主阵地,而媒介素养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同对课堂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目标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而校外教育更多注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在推进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存在许多天然的优势。应切实利用这些优势,努力探寻更加科学便捷的途径,在开展校外教育活动中大力推进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在现代媒介社会背景下,媒介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所谓媒介素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中的媒介素养教育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是社会的核心资源,传播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工具。媒介素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应该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受众的独立自主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梁燕琼 《中学文科》2009,(18):118-118,83
随着我国媒介行业的日益发展,媒介素养作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如同传统社会里要求人们具有“读、写、算”的能力一样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理应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适合中学教育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有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更具现实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社会,媒介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媒介素养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之一。本文通过介绍香港地区基础教育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解析香港地区中学媒介素养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论述香港地区中学媒介素养课程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媒介素养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媒介素养是指信息时代中的人们在具备读书写字能力的同时,所具有的正确使用和解构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无论对个体还是对社会,都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而在众多的受教育者中,小学生相对是一个弱势群体。对小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教导未  相似文献   

11.
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肇始至今,经历了免疫—甄别—批判—赋权4个范式,每一次范式的转换都与西方社会的变化、媒介技术的进步、文化研究和受众研究的转向密切相关。在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网络媒介日新、大众文化兴起、个人诉求多元、社会矛盾多重的复杂语境下,如何将西方媒介素养的范式有效地借鉴过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校园媒体为平台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媒介素养是信息社会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本文提出以校园媒体为平台,组织大学生开展媒介实践和理论学习是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可行和有效的途径。笔者从树立媒介素养教育的意识,构建合理的媒体运作机制;将媒体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由点及面,多种形式辐射媒介素养教育等三方面对如何发挥校园媒体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甄别、使用信息资源,完善自我、促进个体发展的一门学科。通过对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四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理论发展和组织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梳理,结合当前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实施的现状,提出厘清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建立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的理论范式,发挥国家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支持作用,拓展社会团体与科研机构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先导作用,实践学校与教师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直接推动作用来促进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媒介作为提供信息的主要渠道,对中小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正确面对媒介和利用媒介,不仅成为发达国家迫切关注的问题,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演变和形成了媒介素养教育。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瑞典等国家已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而我国对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5.
董洪华 《家教世界》2013,(9X):32-32
<正>当前媒介已经成为儿童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对儿童发展的深刻影响也备受研究者关注。正如大卫·帕金翰所言":我们必须有勇气准备让他们来对付这个世界,来理解这个世界,并且按照自身的特点积极地参与这个世界。"[1]与此同时,幼儿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在实践中却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家长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等都滞后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要求。在媒介素养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采用"融合方式"经过半年的实践研究,在幼儿家庭媒介素养教育领域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媒介素养是指社会公众认知媒介、参与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是身处在数字时代的人们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学前儿童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国当前的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存在教育的承担主体模糊、媒介教育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解失当、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偏失等问题。笔者针对上述问题,从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媒介化社会的到来,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性以及我国教师媒介素养的缺乏,无不昭示着教师媒介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师的媒介素养的提高,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更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以来,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蓬勃发展,并逐步成为世界媒介素养教育的领跑者。进入21世纪后,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组织开展多次媒介素养教育交流会、讨论会等,引起全球范围内各国的关注。在加拿大,参与、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机构不仅包括学校,还包括家庭和社会组织等,呈现出社会化特征,这些机构组织为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力的支持。加拿大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等机构共同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步阶段,对学前儿童进行媒介素养启蒙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进行梳理,探讨学前儿童媒介素养启蒙的必要性,指出学前儿童的媒介素养启蒙应当贯穿融合在幼儿园的其他课程中,明确了学前媒介素养启蒙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孝道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永恒的经典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期,人才的培养从幼儿阶段开始就应接受良好的孝道教育。幼儿园应在课程中设置孝道教育课程,提高幼儿孝道素养,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孝道行为习惯,提高素质教育与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良好的孝道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尤其是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